做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這是個問題。
紅色藥丸通往荒涼痛苦的真相,藍色藥丸回到活色生香的幻像。
如果你是尼奧,你會吞下哪一顆?
尼奧吞下紅丸,從繁華幻景中醒來,看到人們被母體操控、失去自由卻不自知的悲涼現實。人類只不過是機器的能源供給物,這里的人完完全全地生活在一個被機器構建的世界。
跳出電影,其實我們一直都生存在“母體”當中,但我們很少能發(fā)現它,就像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鮑德里亞的“擬向”理論認為,傳媒的推波助瀾加速了從現代生產領域向后現代擬像(Simulacra)社會的墮落。而當代社會,則是由大眾媒介營造的一個仿真社會,"擬象和仿真的東西因為大規(guī)模地類型化而取代了真實和原初的東西,世界因而變得擬象化了"。
白巖松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有很多的朋友圈,沒有朋友;天天在聊天,沒有人談心;知識獲取無限,離智慧很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边@就涉及到我們生活的真實。我們在朋友圈里看的都是別人修飾過的生活,我們聊天時總會隱隱地隱藏自我,我們得到知識,卻很少思考知識背后的意味。大眾媒體、網絡工具讓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信息,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辨別真假的能力,沒有看到信息背后的真相,在無形中被信息、數據控制。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的“失真”。
最近,短視頻平臺很火。我們在樂不可支地用幾個鐘頭刷完抖音、快手之后,往往有一種莫名的失落。視頻里別人的世界真是豐富多彩?。∠﹃柎竽?、海岸椰林、街頭美食、古跡尋蹤……世界這么大,而我們自己的生活,是日日夜夜的循環(huán)反復,是三點一線,是柴米油鹽。這樣的對比下來,我們的心里還怎么能平衡呢?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思維方式等,都會隨之有一定的改變。比如我們會去買一些所謂的“網紅”產品。你可能說,這仍然是我們決定的啊,決定權、選擇權仍然在我們身上??!我可以買,也可以不買??!對啊,可是問題就在于,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我們在做什么?我們的買和不買,是受到別人的影響的,比如商家針對顧客購買心理而選擇的營銷手段,又比如其它顧客對你的影響等等……這和第二部尼奧和老人的交談有點相似,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其實是不自由的,我們的決定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判斷,而我們自己的判斷本身,并不能完全脫離別人的影響,甚至我們自己的思想,都是社會化的產物。
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表面上,我們擁有選擇和執(zhí)行的自由,卻在本質上沒有自由,也就是我們不能脫離信息的操控,這和我們是社會化的動物有關?;蛘哒f,有聯系,就無所謂的“自由”。
“如果你不明白為什么選擇那樣做,你就無法參透背后的意義?!弊杂傻那疤嵩谟谫|疑與求真。
這就是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高高的掛在先知的房間里的原因。
我們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著,我們不能逃避它們,也很難改變它們。我們只能逐漸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擁有判斷和選擇的勇氣。自由永遠是相對的,因此對自由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求真像在爬一級一級的臺階,臺階通往我們看不見的蒼穹,但勇敢者永不止步。
回到電影本身,我們會發(fā)現人物之間的關系并不復雜。主要是錫安集團(人類)和母體(機器人)的對立,更狹義的是尼奧和史密斯的對立。
尼奧和史密斯的對抗是貫穿整套電影的。尼奧(Neo)是The One,是天選之子,是人類的救世主,而史密斯,是母體的一個殺毒軟件。在第一部里,尼奧對抗史密斯,逃脫母體,后來尼奧覺醒,把史密斯給沖散了;在第二、三部,因為在第一部時尼奧在沖散史密斯時把自己體內的代碼留在了史密斯的體內,于是史密斯擁有了更強大的復制能力,史密斯?jié)u漸有了脫離母體,甚至操控母體的野心。尼奧經過了一系列的磨難,找到了架構者,發(fā)現無論是錫安還是母體,都不過是更高一級設計者的程序。機器人發(fā)動了對錫安的戰(zhàn)爭,錫安的局勢越來越危險,議員及指揮官相繼陣亡,機器的攻擊卻絲毫沒有因為人類的反抗而減弱。此時,被叛徒射瞎雙眼的尼奧,依然想通過希望去實現預言。禍不單行,史密斯控制了先知,并變得越來越強大,威脅到了整個“母體”的穩(wěn)定。在返回錫安的途中,他們的飛船遭到電子烏賊的突襲,崔妮蒂死了,重傷的尼奧被帶到機器城市01。尼奧和機器展開了談判,尼奧答應為了人類和機器的共同利益,去消滅史密斯。于是,史密斯和尼奧的大戰(zhàn)就成了第三集最后的高潮。
史密斯和尼奧的最后一戰(zhàn)是有象征意義的。
史密斯說:“因為我們都知道,沒有目的我們也就不會存在,目的創(chuàng)造了我們,聯系著我們,吸引著我們,指導著我們,驅使著我們,定義了我們,讓我們無法分離,我要從你身上拿走那件你試圖從我們身上拿走的東西:目的。”他不斷追問著尼奧戰(zhàn)斗的意義,而尼奧卻全程沉默寡言。
他無需太多的解釋,只抱著一種相信。
他最后似乎沒有勝算了。在泥濘里爬起,仍做最后的抗爭。
尼奧的向死而生,尼奧的信念,尼奧的沉默,史密斯不懂。
到最后他看到已經毫無勝算的尼奧堅持爬起來,他問尼奧為什么這么固執(zhí),尼奧告訴他,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史密斯氣的邏輯模塊都要燒毀了,他無法理解。
自己的選擇。不但在于選擇,也在于自己。
史密斯是知道一切的結局的。他控制了先知,一切都如他所愿,除了尼奧的堅持。
史密斯再強大,也仍不明白真正的選擇本身意味著什么。
同理心、同情心、犧牲精神......這些感性的成分,也許是人之為人更深刻的理由。
抽象一點,可以說史密斯是人類理性認知化身,它是精密的計算程序,它有強大的復制功能。它追逐目的的實現,是“術”的極限,但它卻缺乏情感,沒有“人性”;而尼奧,則是人類人類性的代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犧牲自我,信念堅定。
在電影里,尼奧最后戰(zhàn)勝了史密斯,史密斯被母體消除。然而,回到現實,又會將是怎樣呢?沒有人能知道。
作者簡介:方錦彪(1999.10—),男,漢族,廣東省湛江市,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