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春
2000年左右踏入硬壇的人,對孫光松老師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孫先生在第七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中以一手剛健挺拔的歐體楷書技壓群雄,奪得特等獎。要知道,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兩年舉行一屆,特等獎僅有5人,能獲得此獎項書家可謂鳳毛麟角,記得那幅作品的內(nèi)容是千字文。自訂閱《中國鋼筆書法》雜志后,一直關注孫老師,當時還曾用鋼筆臨過老師的字,當時孫老師的字一如其齋號“翠竹軒”,瘦硬不群,清新剛健,當時由于喜歡歐體,特別關注孫老師、盧中南、田英章、姚玉良、荊霄鵬,我曾和朋友戲云:田英章和荊霄鵬老師把歐體細膩化,偏重陰柔之美,盧中南老師的歐體如40歲的男子,沉穩(wěn)剛健,富陽剛之美,孫光松老師的字若20—30歲的男子,剛健而瀟灑,姚玉良老師的字沉穩(wěn)有余,一絲不茍。朋友笑而不言。
毛筆書 節(jié)選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大概2004年左右吧,感覺孫先生淡出硬壇,后來在一期《書法報·硬筆書法》上看到孫先生的介紹,作者是誰記不清了,但那篇文章的標題卻深入腦?!v橫歐楷,馳騁魏晉。有硬筆書作亦有毛筆小楷,由此觀之,孫先生是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并皆有不俗表現(xiàn)者。當時對孫老師的感覺只能用兩個字來說——佩服,因為大家都知道,書壇中的很多人自己的字獲得了贊譽或得了獎,便不再改變風格,不斷重復自我,書寫自我,究其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怕變法失敗,一種是滿足于已有的高度。就此而言,書壇上曾經(jīng)的趙冷月老先生,如今的周慧珺老師的變法就顯得彌足珍貴,得名已久的他們完全可以靠不斷重復自我在書壇上繼續(xù)走下去,但他們選擇了變法,不管他們的變法是成功或失敗,但這份勇氣與進取精神足以令人感佩。孫光松老師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歐楷繼續(xù)走下去,但孫老師沒有這樣做,他下涉明清的黃道周,又上溯魏晉,鐘繇、王羲之的小楷令他流連忘返。我這個人總有一個固執(zhí)的學書觀點,學習書法一定要反本溯源,舍近求遠,到源頭找水喝,孫老師無疑深諳此理。有的學書者,沒有唐楷功底,直涉魏晉小楷,始終不得其法,孫老師是智者,在有了深厚的歐楷功底的同時,他深入魏晉,我們看孫老師的魏晉小楷寫得天然,古意,不溫不火,實是得魏晉神髓,這一點無論是從參展還是孫老師的作品賣的很火都可以看出來,專家認可,群眾認可,這才是好東西。湖北,高手甚多,我所仰慕的老師們:金伯興、張秀、黃文泉、覃修毅,都云集在那里,近兩年湖北入展的人數(shù)不是很多,但孫老師卻屢入各項大展,其實力由此可見一斑,即便以市場認可來看,孫老師的手卷,冊頁,小楷賣的甚火,這也是大眾對孫老師實力的認可。
說完孫老師的楷書,再說說行書?!皩O光松先生的行書早期取法米芾甚多,用筆爽利,不拖泥帶水,看孫老師的作品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暢快’,令人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快意’使欣賞者獲得美的感受,行氣甚佳,一氣貫注,作者的功力體現(xiàn)于紙上,不管是長卷還是冊頁,從頭至尾,毫厘不爽,真氣彌漫,無絲毫懈怠,以骨力勝出,以氣勝出,非功深力厚者斷不能為。但相比其楷書,我個人覺得還是少了些什么,具體就是感覺行書節(jié)奏變化單一了些,個別筆畫感覺瘠薄,我覺得行書的線條質感,可以這樣來評說“細而不弱,豐而不滯,尖而不瘠”,孫先生還可以寫得再有韻味一些,以他的功力,往王羲之的作品中吸收一些東西,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上這段話是2011年看了孫先生當時作品后我個人的一點感受。時隔六年,孫先生和我通過微信成為好友,并出示其近期力作并和我談了些學習書法的感受,看到這些作品,首先是震撼,“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孫老師用自己的勤奮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細品其作品,有臨有創(chuàng),一掃從前的線質瘠薄,變得綿厚,有韌勁,墨色濃淡枯潤皆出于自然,節(jié)奏變化豐富。似游弋于二王,孫過庭之間,著力于《十七帖》與《書譜》之上,由米芾而轉入二王。當今書壇,著力于帖學之人甚眾,若問孫先生之行草書與其他學二王一路的帖學者有何不同,我覺得,首先,清剛峭拔之氣。世人學二王,多媚骨,因熟而軟。孫先生的行草,一觀之下,清剛峭拔之氣,就調動了觀者的審美欲望,讓人覺得作品的格調不低,氣息不俗,有了繼續(xù)品味作品的動力。其次,線條潔凈,沒有拖泥帶水之弊。由此可看出孫先生用工之勤,技法之嫻熟,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線條干凈很難做到,再好的書法作品,也得有線條的支撐,錘煉線條是每一個書家畢生的功課。第三,章法的和諧自然??磳O先生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沒有一些書家裹攪不清,牽強附會,生拉硬拽的牽絲。孫先生作品中字與字之間沒有刻意的牽絲,然而氣息貫通,血脈相連,可見孫先生于行草書所下功夫之深。
與先生閑聊,才得知先生與我一般,同為中學教師,教師工作,繁瑣而辛苦,孫先生于閑暇之余,不輟于書案,著力于硯池,雙管齊下,楷行并善,況即將步入耳順之年,仍筆耕不輟,著實令人感佩。先生前些日子囑我給他的作品提些意見與建議,我“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忽見來書,慚悚交并,所作論序,鄙拙尤繁”。孫先生哂之!
第三屆中國書法藝術蘭亭獎藝術獎入展作品
鋼筆臨《蘭亭序》
鋼筆書《蘭亭序》
第七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作品
楷書《千字文節(jié)選》,從歐陽洵、黃自元處取法,整齊、端莊、秀挺。用筆直挺有力,能在提按中努力體現(xiàn)歐、黃楷書筆畫韻味,注意細微之處的變化。其作品突出之特點是他對楷書結構的把握很準確,字心緊湊,四周伸展,非常嚴謹。在參賽的楷書作品中屬于佼佼者。能做到這點確實不易,說明作者在領悟楷書結體要領上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一味追求嚴謹容易走向拘緊,如果作者能在魏晉小楷和晉唐寫經(jīng)上下些功夫,字形就容易向靈動方面轉變,會更耐看一些。美中不足是:“在”字最后一橫過長;“箴”字竹字頭顯大;貝字底的右點處理也欠妥帖。 (點評:盧中南)
硬筆臨 《孝女曹娥碑》
毛筆書 《心經(jīng)》
(局部)
鋼筆書 《岳陽樓記》
毛筆書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毛筆書 節(jié)選《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毛筆書 節(jié)選《黃庭堅論書》
毛筆書 鄭板橋詩
毛筆臨 米芾《德忱帖》
孫光松入展情況:
首屆全國手卷書法作品展
第二屆全國手卷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百人書法精品展
第六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入選)
第三屆全國扇面書法展(入選)
全國媽祖文化杯書法作品展
首屆云峰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廉江紅橙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魏晉風度獎新銳書法作品展
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國書法作品展
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孔子藝術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德信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鄧石如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圍)
新世紀全球華人書法作品展
第二屆杏花村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三晉杯全國首屆公務員杯書法大賽
冼夫人杯全國書法大賽(入選)
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作品展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作品展
中華情全國美術書法作品征集巡展
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作品展
第四屆四堂杯全國書法大賽
首屆杏花村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