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醫(yī)學院附屬三臺醫(yī)院影像科
(四川 三臺 621100)
李 剛 祝 青 蒲紅波 李亞亭
肺部病變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病變之一,而影像學檢查是篩查和診斷肺部病變的主要手段[1]。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是肺部影像學檢查中常見的影像表現(xiàn),但異病同影在臨床中常見,孤立性球形病變在病理上可為支氣管肺癌、結核球、良性腫瘤及炎性病灶[2],僅憑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易造成誤診、漏診,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故術前檢出病灶并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的性質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3-4]。X線和胸部CT檢查是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的主要方法,在肺部疾病定性診斷上也已被多項研究所證實[5-7]。本文旨在探討CT與X線檢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診治療的98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齡為24~72歲,平均年齡為(46.58±2.16)歲。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存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情況;(2)入院后均可完成X線和CT檢查。排除標準:(1)入院前存在肺部先天病變者;(2)不能完成CT和X線檢查者;(3)存在除肺癌外其他惡性腫瘤者;(4)臨床及影像學資料不完整或缺乏準確性者。
1.2 檢查方法
1.2.1 CT檢查:均采用美國GE公司的Light-speed16排螺旋CT掃描機進行CT檢查,檢查范圍為自肺尖到膈頂。掃描參數(shù)為:電流設定為100mAs,掃描電壓設定為120kV。探測器準直取0.75mm,層厚8mm,重建間隔為8mm。所有患者均首先進行CT平掃,以判斷病變的解剖部位,然后對病灶行5mm層厚薄層掃描。肺窗(窗位-450 HU,窗寬1200HU),縱隔窗(窗位-40HU,窗寬300HU)窗位。對比劑為優(yōu)維顯,經(jīng)由肘靜脈注入,注射速率控制在6mL/s,采集時間為30s。
1.2.2 普通X線檢查:所有患者完善準備后均行普通X線檢查,所有X線片檢查結果取正位和側位,X線檢查采用飛利浦X射線攝片機,從肺尖部位開始至膈面一次性曝光,管電壓76kV,管電流為80mAs。
1.3 研究內容 整理影像學資料,以病理活檢結果為標準,分析CT和X線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診斷價值,并總結不同影像學檢查中的圖像表現(xiàn)。上述所有結果均兩名影像診斷學專家以雙盲法按統(tǒng)一標準進行診斷,意見不一致時共同討論后決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98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的病理情況 整理相關病理學資料可知,98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中有肺癌22例,肺部良性腫瘤28例,肺部炎性病變28例,肺結核6例和其他14例。
2.2 CT和X線檢查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診斷結果比較 CT和X線檢查在對肺結核、肺部炎性病變、肺部良性腫瘤和肺癌診斷率比較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CT檢查對肺癌以及總體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診斷率均顯著高于普通X線檢查者,比較差異間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CT和普通X線檢查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比較 與病理結果為標準,CT檢查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96.94%和91.84%,X線檢查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95.92%和71.43%,兩種檢查方式對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靈敏度無差異(P>0.05),但CT檢查對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特異性顯著高于普通X線檢查(P<0.05)。
2.4 CT圖像表現(xiàn) CT檢查中22例肺癌病灶位于肺上葉17例,位于肺下葉5例,其中1例可存在明顯薄層空洞,且周圍胸膜存在明顯凹陷;4例結核病灶位于肺葉尖后段,另外2例位于結核病變葉的下葉背段,有28例良性病變病灶在肺葉尖后段,另外8例在后段;1例肺部炎性病變患者CT可見見后壁空洞,周圍胸膜呈尾征,邊緣可見棘狀突起和分葉征。在CT檢查中,肺部孤立形球形病變邊緣比較清晰,其中主要表現(xiàn)為球形團狀塊,呈波浪狀,部分可見毛刺佂。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作為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典型類型,可能為惡性腫瘤、炎癥、良性腫瘤、肺結核多種肺部病變的臨床影像學征象,如何對其鑒別診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8-10]。
X線胸部檢查已被列為臨床體檢中的常規(guī)項目,其在胸部疾病檢查中具有經(jīng)費低下、操作簡便等特點,在基層應用較為廣泛[11]。但隨著其應用時間的延長,有數(shù)據(jù)表明,普通X線檢查在肺部疾病成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對于比較常見的但是復雜多樣的影像特征疾病極易造成漏診和誤診,嚴重耽誤患者治療,故找尋其他科學、有效且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是診斷肺部疾病的關鍵[12]。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可在多種肺部疾病中出現(xiàn),極為類似,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影像學檢查中所顯示的病灶大小、邊緣形態(tài)、鈣化情況、是否存在空洞、分葉征等來輔助疾病性質的判斷[13]。而有不少研究[14]顯示,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中毛刺征的出現(xiàn)對其原發(fā)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結合以往影像學研究[15]和本組資料可知,較普通X線檢查而言,CT檢查更具有更高的時間、空間分辨率,對于病灶額形態(tài)特征可更清晰的反映。而本組影像學資料也顯示,22例肺癌病灶中1例可存在明顯薄層空洞,且周圍胸膜存在明顯凹陷;4例結核病灶位于肺葉尖后段,另外2例位于結核病變葉的下葉背段,肺部炎性病變患者CT可見見后壁空洞,周圍胸膜呈尾征,棘狀突起和分葉征。而在CT檢查中,肺部孤立形球形病變邊緣比較清晰,其中主要表現(xiàn)為球形團狀塊,呈波浪狀,部分可見毛刺佂。由此也提示,對于肺尖、心后區(qū)等肺邊緣腫瘤病灶CT檢查可更清楚和準確的發(fā)現(xiàn)。而我們在對于出現(xiàn)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的患者而言,對于病灶的位置、邊緣形態(tài)、密度、鈣化情況以及其生長速度等,均應該要與其周圍肺野、肺門的關系結合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綜合判斷,由此可對病灶性質進行初步判斷。但是病灶的定性診斷還是得通過術后病理學檢查或肺穿刺活檢以及痰細胞學檢查等確診。
表1 CT和普通X線檢查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診斷結果比較[例(%)]
綜上所述,CT檢查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定性診斷率明顯高于X線,可更清晰的明確病灶的位置、形態(tài)邊緣以及其變化及生長情況,有助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的定性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