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嬌
摘 要: 當下的職教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主要有“傳統(tǒng)語文教學觀念落后、文化思想認識不高、文化知識積累欠缺、文化資源挖掘不足、文化教學評價單一五個方面?!钡腔谏鲜稣{查,盡管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但是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仍然總結出了導致語文教學的困惑,因此,我們可以在職教語文教學中引入地理文化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 職教;語文課堂;融合;地理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5-0214-01
在職教語文課堂中如何有效融合當地地理文化有利于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相關理念。地理文化對語文課程具有指導性,能夠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墩n標》是語文教師備課講課參考的重要材料,是職教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必須掌握加以研究的行動指南。職教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教學生運用恰當的語言來交流溝通,引導學生閱讀書籍并加以積累,學習統(tǒng)編本教材優(yōu)秀文化篇目,提升自身素養(yǎng),領悟文化內涵。
在職教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可以引用一些經典的故事案例,利用我國優(yōu)秀的地理文化去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道德思想、哲學概念、辯證思維、行為準則、社會理想。
在職教語文教學中體現地理文化的內容呈現出來,并對其進行量化的統(tǒng)計和質性的分析,使散落在教材中的碎片化的地理文化素材系統(tǒng)化。幫助職教語文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提高職教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理文化意識,并用系統(tǒng)化的地理文化知識、理念、以及能力素養(yǎng)等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地理文化的要求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更系統(tǒng)、深刻地了解中國地理文化,通過職教語文教材、教學和課外資源的有效銜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倫理道德,引導職教生掌握學習地理文化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地理文化。
1 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職教學校的生源相對高中、大學而言,分化更加嚴重,因而更需要因材施教,找到適合地理文化教學的切入點。在職教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轉變觀念,避免生硬死板的填鴨式教學,做到靈活機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進而形成正確的認知。比如,筆者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中發(fā)現,由于課文中有些文字艱澀,難以讀懂,情節(jié)又不像現今的網絡文學般吸引眼球,因而學生普遍缺少學習的動力。于是,在人物分析階段,引導學生嘗試為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主要人物進行診斷,內容包括該人物的年齡、性別、性格特征、存在問題等。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下,分組合作,研讀文本,能較好地完成了對人物的分析。又比如語文課文中的許多內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邊環(huán)境、歷史背景等。課前可以讓學生查閱地理圖冊、歷史教材等資料,了解有關的知識介紹,為學習、理解課文做好準備。如《珍珠泉》一文中提到珍珠泉的位置時,我讓學生搜集有關珍珠泉的有關資料,學生就能知道我國有9個地方有珍珠泉,在這種信息集成式作業(yè)完成過程中,學生處于大語文的學習狀態(tài),視野得到了開拓,信息處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們思維活躍,可以挖掘出許多文本中的細節(jié),能夠更準確地的更全面的去分析課本內容。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用心準備,巧妙設計,為學生搭建更適合學習的平臺,幫助他們發(fā)現蘊于傳統(tǒng)文學中的無與倫比的美麗,才能真正將地理文化融入職教語文教學。
2 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平臺,拓展教學形式
在現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下,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貼近學生,激發(fā)興趣,地理文化的教學應與互聯網融合。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設師生溝通的網絡平臺,發(fā)掘地理文化方面的話題,積極與學生溝通,師生平等對話,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喚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分為信息化元素進課堂與網絡課程建設兩個主要方面。將信息化手段加入到教學中,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也可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景泰藍的制作》一文的教學時,可加入景泰藍的圖片及制作過程的詳細視頻,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景泰藍的美以及隱藏在其背后的技師們的不易,聯系扎花燈、皮影戲、四大名繡等民間技藝,引導學生了解、體悟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博大精深,課堂中的預習、討論、復習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利用超星、藍墨云班課等平臺進行,師生實時互動,學生完成題目后可以即刻打分,教師還可以看出每道題的準確率,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3 積極編纂校本教材,擴充教學內容
除了語文課本的必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擴充是非常必要的,各個學??山Y合自身特點編纂校本教材,可設置為歷史故事、古典名著等主題,并以此為基礎開設相應的選修課程,學生在知識擴充的同時,也可以深入體會人文精神的浸潤與感染。例如,“仁愛”是醫(yī)護人員所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仁”也是地理文化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本教材可圍繞“仁”的內涵、經典事例加以展開,使學生認識到“仁”之寶貴以及這一品德對于醫(yī)護職業(yè)的必需性。如編纂歷史故事讀本,可側重講述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古代名醫(yī)的事跡,了解其地理歸屬,幫助學生了解、感悟職業(yè)精神?!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適當加入優(yōu)秀地理文化的內容,久而久之,便可使知識內化,修正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成為推動學生成長的助力,進而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本身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古到今,不受時間限制;從國內到國外,不受地域約束;富于生活氣息,具有時代風貌。簡而言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已經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地理文化。
教學中涉及到的地理文化教育與職教語文教學相融合策略,這對職教語文教師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何更好地開展職教語文教學工作也是一大難題。但是我們仍然要不懈努力,了解每一個教學策略的實踐效果,深度挖掘高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職教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