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加倪
宋仁宗皇佑元年,有一位進(jìn)士名叫文同,字與可,劍南梓州人。傳說他八歲在溪邊習(xí)畫花鳥,忽然一只白兔從腳邊跑過。他丟下畫筆去追,白兔就引他進(jìn)了一片幽靜的斑竹林。一路跑去,只見竹林深處,潺潺溪流旁,有一座嫘祖娘娘廟。文同邊跑邊玩,拿著一片斑竹葉進(jìn)了廟,抬頭看著嫘祖娘娘笑道:“原來蠶神娘娘像個老奶奶??!我把這片斑竹葉當(dāng)花兒獻(xiàn)給她吧?!?/p>
守廟老伯不禁笑了,“嫘祖娘娘本來就是一個慈祥的老奶奶??!你用這一片竹葉做禮物,嫘祖娘娘肯定會喜歡你的!”
打這以后,不知為什么,小文同居然著魔一般喜歡上了畫竹,每天帶上筆墨和紙張去斑竹林觀竹、畫竹。到他十八歲這年,索性借住在嫘祖娘娘廟,潛心畫竹,這一畫就是大半年。
一天,到了午時,文同覺得口渴,正想去溪邊喝水,抬頭見一個矮矮的白發(fā)老爺爺和他的孫女走過來。老爺爺?shù)溃骸昂⒆樱覀兛茨阍谶@里畫畫半年有余了。我家的茅屋就在前面溪邊,不妨去坐坐,有粗茶淡飯招待?!?/p>
文同看見爺爺?shù)膶O女,一身青衣翠袖,面容嬌美,正笑盈盈向他點(diǎn)頭,不禁十分訝異:這竹林深處,平時多見去嫘祖娘娘廟上香的鄉(xiāng)民,卻從來沒有見這女孩子出現(xiàn)。老爺爺見他生了疑惑,便介紹說:“我姓祝,小孫女叫祝婉兒,今年十五歲。婉兒說你畫竹可勤奮了,所以帶我來請你到茅屋坐坐?!?/p>
文同不好推辭,便去了老爺爺?shù)拿┪?。祝婉兒沏上一壺茶來,那茶湯色澤宛如翠綠竹葉,清香四溢。老爺爺笑道:“這茶叫竹葉青,小呷一口,沁人心脾。”一會兒,婉兒端著米飯上來,配了一盤清炒竹筍,再上一個菌湯。文同十分詫異,如此山野美食,只怕市井難尋!
以后他每次在林中觀竹畫畫,祝婉兒都會沏壺清茶送來,然后靜靜地待在他身旁,并不言語,只看他揮動畫筆??吹矫钐?,祝婉兒就輕輕拍手稱贊。
春去秋來,轉(zhuǎn)眼之間又是十年。平時,文同都在竹林中作畫,他喜歡觀察,看斑竹在風(fēng)中、雨中、陽光下、月光下枝影搖曳,直等想好了才欣然提筆。作畫之余,文同還要溫習(xí)詩詞歌賦,或者拔劍起舞。文同練的劍術(shù),乃是出自蘇門。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是他的表兄弟,蘇洵是他的姑父,他學(xué)的劍術(shù)叫“蘇門三十六式”,所以一般劍客也不是他對手。
第二年夏天,祝婉兒忽然建議:“你的竹畫已經(jīng)功力非凡,頗有靈氣,不如停一停,先赴京參加秋考,獲取功名?!蔽耐c(diǎn)頭稱是,他也有去參加科考的念頭。
祝婉兒又說:“離鄉(xiāng)之前,你可以在嫘祖娘娘廟外墻畫一幅竹畫,報答廟里這些年留你借住之恩。”
文同興奮地說:“婉兒這個建議太好了?!彼麑R里的守護(hù)老伯說了心意,老伯說:“那就有勞你的神筆了?!?/p>
于是文同揮筆作畫,他借陽光映照竹林,在廟門外山墻上作畫。畫作一成,習(xí)習(xí)風(fēng)聲里,便有只野兔誤奔畫而來。祝婉兒笑著說:“不知會有多少野兔來誤撞呢,你還是在竹林深處添一扇小門吧!”
文同便在畫里勾勒了幾筆,竹林掩映的紅色院墻上,就開出一扇虛掩的小木門。
婉兒笑著問:“可以進(jìn)去嗎?”于是上前推門,忽然就閃身而入。文同揉揉眼睛,明明看見婉兒推門進(jìn)去了,上前摸摸,還是墻啊,但婉兒是怎么進(jìn)去的?他不由十分驚奇。
過了一會兒,婉兒喜滋滋地從嫘祖娘娘廟里出來了,沖文同躬身一拜,道:“謝謝文公子大恩。我終于拜過嫘祖娘娘,得了娘娘御封。若沒有文公子專為我開這扇側(cè)門,我可就一輩子進(jìn)不了嫘祖娘娘廟了。文公子,我們后會有期,到你進(jìn)京秋考時,我們再會。”
一陣清風(fēng),祝婉兒不見了。文同悵然若失,十年的朝夕相處他對婉兒已有了感情。他回到溪邊找婉兒住的茅屋,卻見竹林幽幽,沒有茅屋,也沒有老爺爺。
這夜,老爺爺在夢中對他說:“你的愛竹之心,感天動地,祝婉兒乃是斑竹仙子,我是土地爺。她沒成仙以前,已經(jīng)修煉近百年,但欲成仙,必須拜求嫘祖娘娘御封。但因?yàn)殒凶婺锬飶R那門神百般阻攔,她始終進(jìn)不得娘娘廟,無可奈何,就求助于我。她先變化為白兔,引你入斑竹林,拿斑竹葉為禮進(jìn)廟見過嫘祖娘娘,讓嫘祖娘娘知道她一心向善的誠意。然后我們化身為爺孫,住在溪邊茅屋,只為等你幫她。十年里她誠心助你畫竹,當(dāng)你的畫得天地靈氣時,她才求你在墻上畫門,這樣才能躲開門神,進(jìn)去跪拜嫘祖娘娘,得到御封為斑竹仙子,羽化為仙?,F(xiàn)在你可專心致志準(zhǔn)備科考了,上京時她自會來助你?!?/p>
文同醒來,想著婉兒姑娘十年朝夕陪伴,便揮筆作畫,一位青衣仙女躍然紙上。
然而他的斑竹仙子畫,很快招來小人覬覦。劍南道知府王大人身邊有個劍門道長,進(jìn)言說文同有一幅仙女畫,是斑竹仙子真容,如果得之,可以得到天仙庇護(hù),升官發(fā)財(cái)。于是王知府馬上召文同攜畫到綿州,意思是要文同獻(xiàn)畫。
不料文同回道:“大人,如果要我另送你一幅竹畫,我不會猶豫片刻,但這幅畫不行,她是相伴我十年的故人知己,不能隨便與人。”
知府見文同執(zhí)意不給,又不好強(qiáng)要,就退一步威脅道:“我已經(jīng)奏明圣上,圣上已知你要成竹在胸方提筆的故事,所以你得準(zhǔn)備一幅竹畫帶去京師。圣上是不是認(rèn)可,還得看你是不是有真本事!”文同告辭后,知府叫過道長吩咐:“秋考路上你要用心關(guān)照他!”道長奸笑道:“小人明白!”
文同也知道知府不懷好意,但圣上要看他的竹畫,也不敢大意,即刻鋪開宣紙,構(gòu)思作畫。然而畫紙廢了幾百張,還是沒有滿意的。
無奈,他重回嫘祖娘娘廟,進(jìn)香虔誠拜上一番,然后在夜色中徘徊于斑竹林尋覓靈感。忽然,溪頭一陣清風(fēng)起處,斑竹枝葉搖曳生姿,月色下疏影迷離。文同大喜,叫道:“天助我也!”立刻揮毫作畫,頃刻完成,只見畫面翠竹云斑,韞蘊(yùn)霧氣,內(nèi)藏斑竹林的幽幽靈性。
夏末,文同攜佩劍,帶上斑竹仙子圖和墨竹圖,踏上進(jìn)京趕考之路。哪知這日過昭化嘉陵江古渡,船到江中,風(fēng)浪陡起,偏偏這時候,好好的渡船忽然漏水,那束著道士發(fā)髻的船家奸笑兩聲,居然跳水遁去。文同才明白,是知府派人要?dú)⑷藲М嫛?/p>
文同不會水,就見渡船晃晃搖搖,頃刻就要沉入水中。正掙扎著,身邊包裹里那幅婉兒仙子的畫軸,忽然跳出,凌波化為一竹筏,竹筏上站著一個矮矮的白髯老者,救了文同上岸。
文同躬身欲謝救命恩人,卻轉(zhuǎn)眼不見了老者身影,只聽空中傳來老者笑聲。他猜想應(yīng)該是土地爺爺了,急忙拜謝。竹筏在草岸上轉(zhuǎn)眼化為畫軸,文同把它收入包裹,又去瞧墨竹圖,幸虧有油紙裹著,稍稍濕了一點(diǎn),他便在堤岸鋪開晾曬。
文同看著,覺得這墨竹圖沾水后比先前更精神了,不由心中詫異。經(jīng)歷渡口一劫,他不得不加倍小心守護(hù)著墨竹圖。
文同曉行夜宿,這天終于進(jìn)入京城地界。路邊一位老奶奶帶著個小童女,向他言道:“公子,聽說前面松樹林出了強(qiáng)盜,不能去了?!蔽耐f:“婆婆,我怕水,卻不怕強(qiáng)盜,我們結(jié)伴同行吧!”
三人才到松林中,果然跳出一個蒙面強(qiáng)盜,揮舞寶劍,意欲奪他包裹。但文同的“蘇門三十六劍式”不比尋常,強(qiáng)盜落敗而逃。
第二天下午,一行三人進(jìn)了古驛大鎮(zhèn),尋客棧休息。小二笑嘻嘻沏上茶水,文同覺得這小二好生面熟,卻一下又想不起在哪里見過。他不諳江湖險惡,只覺得口渴,便端茶小呷一口,不知不覺就昏睡過去。那小二“嘿嘿”奸笑兩聲,伸手去抓桌上藏畫的包裹。奇怪得很,那包裹明明在文同身邊,卻轉(zhuǎn)眼到了旁邊婆婆手里。小二露出兇相,撲上去強(qiáng)奪,婆婆將手中竹杖向他一丟,竹杖放出一片青光,打得小二奪門而逃,不敢回頭。
半個時辰后,文同醒來,才知道著了人家的道兒,卻不見了婆婆和她的小童女。他這才想起那小二模樣,就是昭化古渡那個船家,幸好包裹還在,畫也完好。這時,真正的店家出來,告訴他小二是道長假扮的,昨天道長闖入店中,綁了店家,毛巾塞了口,丟在后面柴房里。幸虧有人出手相救,至于誰救的,他也說不清楚。
這夜,文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他知道,又是婉兒救了他。窗外月色朦朧,他想起與土地爺爺和婉兒相處的十年,更為懷念,于是取出婉兒的畫像掛在壁上。
忽然,畫上的斑竹仙子眼睛眨動,竟然飄然出畫。祝婉兒笑盈盈地說:“文公子有禮了!謝謝你保護(hù)我的畫身不落入奸人之手,一路走來有驚無險。你這幅墨竹圖,足令我斑竹一族千古榮光。我聽土地爺爺說,墨竹圖如果能得圣上御封,你定會名揚(yáng)四海,你的百般辛勞也就值得了。這件事就讓我來做吧!”說完,斑竹仙子向斑竹圖一拂袖,頓起一陣清風(fēng)撲到畫上。剎那間,畫面霧氣朦朧,斑竹仙子奮身往畫中一躍,不見了。文同來不及阻攔,再看墨竹圖,霧氣已然散盡。
文同悵然若失,有些不明白婉兒的意圖?;仡^再看那斑竹仙子圖,婉兒已經(jīng)不在了,只有一個淡淡的身影。
這天,文同帶墨竹圖面圣。仁宗展開墨竹圖,只見竹干勁挺,生于懸崖而掙扎向上;竹枝虬曲變化中又有彈性,氣度不凡;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機(jī),逆順往來,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仁宗驚喜贊道:“此畫有神韻,乃我大宋國寶也。”于是命令收好,專供圣上御覽。
又一天,仁宗取出墨竹圖鑒賞,意外發(fā)現(xiàn)畫中竹枝上有一米粒大的空白,以為是文同的疏忽,便興致勃勃地取出御筆蘸墨點(diǎn)封。才放下御筆,就聽耳邊斑竹仙子高興地言道:“謝謝皇上御封墨竹圖!”
圣上大吃一驚。原來畫上小白點(diǎn)是斑竹仙子故意點(diǎn)出來的,就等皇上親筆御封呢。
這夜,文同夢見土地爺爺嘆道:“你的墨竹圖終于得了御封,但斑竹仙子就要遭受三十年的幽困了!”
這一年,文同考上了進(jìn)士,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每到一個地方上任,他都會掛出那幅只留著祝婉兒身影的畫,嘆道:“有情有義的婉兒仙子啊,早知你為我入畫求御封,犧牲自由,我寧愿不入仕途。”
三十年后,文同重回梓州拜祭嫘祖娘娘。聽守廟老伯說,有個劍門道長三十年前路過斑竹林,走了七天七夜,也沒有走出迷陣,從此消失。文同十分感慨:“善惡有報?。 庇谑?,他把留著婉兒身影的斑竹仙子圖送給了嫘祖娘娘廟,好讓婉兒姑娘早歸仙界。
文同的《墨竹圖》,因?yàn)橛邪咧裣勺尤氘?,又得宋仁宗親筆點(diǎn)封,后來作為宋代“湖州竹派”的代表之作留傳后世。據(jù)說,現(xiàn)藏于臺灣博物館的《文同墨竹圖》,就是這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