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鵬
1905年8月,同盟會正式成立,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先進的文化藝術(shù)也蓬勃發(fā)展起來,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化藝術(shù)團體—南社應(yīng)運而生。
南社醞釀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發(fā)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其主旨為提倡民族氣節(jié),應(yīng)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的種族壓迫和專制統(tǒng)治。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會會員。從人員構(gòu)成上講,南社幾乎成了同盟會的文藝團體。共同的社會理想,共同的政治主張,演繹了當時革命的文藝與文藝的革命。革命者參與文藝,文人投身革命,決定了南社最剛健的品格。當然,隨著波瀾壯闊的近現(xiàn)代革命史的發(fā)展,南社也在分化,但南社真正的革命性品格,與革命的時代脈搏一直密切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血脈相連,從兩個革命老人一生的友誼中,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證。他們就是南社的發(fā)起人之一柳亞子與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近代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女革命家何香凝。何香凝與柳亞子數(shù)十年的友誼,便是南社的革命性格與革命的時代脈搏和諧共鳴的真切寫照。
何香凝與柳亞子是兩位著名的民革前輩,他們幾十年交往密切,留下了很多故事,在詩畫合作上,何香凝的許多畫作上留下了柳亞子的題詩?!昂萎嬃}”的固定合作模式凸顯了兩人間的深厚友誼。何香凝1931年繪就的巨幅作品《松·菊》,柳亞子非常重視,用少有的小楷題寫了350字的長詩,歷述何香凝半生的革命經(jīng)歷和藝術(shù)生涯,其中有句曰:“過江名士多于鯽,唯君杰出群流中……文章有道交有神,唯我與君同性真……勁質(zhì)孤芳世已稀,愿君善葆堅貞身?!绷鴣喿酉壬栽娙嗣翡J的詩意,切中了兩人大半生友誼的堅實基礎(chǔ),那就是“唯我與君同性真”,而何香凝則用畫家雋永的神采,點明了兩人這份共同性情的真諦,那就是杰出群流的堅貞品格。這份稱許和自任,絕不是等閑文人墨客之間夸誕的客套,而是有真實事件做依托的。柳亞子先生與何香凝先生的結(jié)識,應(yīng)該在1924年,當時柳亞子在上海主持新南社活動,響應(yīng)國民黨的北伐工作。同期,國民黨主要領(lǐng)導人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在上海主持國民黨臨時委員會籌建工作。兩人在那個時候初次相識。當時柳亞子先生與廖仲愷、何香凝夫婦一見如故,1924年,柳亞子曾寫七律詩《送廖仲愷歸粵,兼呈何香凝夫人》,表達了他對新結(jié)識這對夫婦的傾慕之情。原詩如下:“星云山斗望中遙,才識荊州便故交。早向天南稱柱石,恰從海上送征軺。瘡痍吳地來蘇后,圖象云臺列宿高。一幅流民新粉本,閨中湘管待重描?!碧炷现滟澚沃賽鹣壬鸀楦锩辛黜浦?,閨中湘管,又極贊何香凝先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風致,而才識荊州便故交,更是說盡了一見如故的喜悅心情。那么柳亞子與廖仲愷、何香凝夫婦的一見如故,到底“故”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可以從柳亞子后來致友人的一封信中略見大端。信中,柳亞子寫道:“(廖仲愷)先生說南社的缺點是詩的而不是散文的,南社的文學運動,自始至終,不曾走出浪漫主義一步,這話對極了。在此地,我們不能不想起世人所忽略的新南社來……其實,南社是詩的,新南社是散文的了。講到文學運動,新南社好像已經(jīng)是走出浪漫主義的范圍了吧。南社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汪兆銘;而新南社的代表人物,我們可以舉出廖仲愷來。汪是詩的,廖則是散文的。所以我說,無論如何,新南社對于南社,總是后來居上的。倘若廖先生不死,也許近十年來中國政治的局面,不會是現(xiàn)在的局面吧!那時候,或者南社派的政治,可以變成新南社派的政治,也未可知??上Я蜗壬膲勖檀倭耍埠托履仙缫粯?,這是我向來的持論,先生也許會贊同吧!”這就是他們一見如故的“故”之所在。
何香凝在作畫
1949年4月南社、新南社于北京聯(lián)合雅集合影
南社入社書—壽璽
南社入社書—柳亞子
南社入社書—談月色
南社入社書—謝無量
南社入社書—陳去病
南社入社書—黃侃
柳亞子用文藝論說了政治,而廖仲愷用政治評述了文藝,歸根到底就是一條路,那就是左翼政治理想?!靶履仙绲木?,是鼓吹三民主義,提倡民眾文學,而歸結(jié)到社會主義的實行”。而廖仲愷是促成國民黨改組、幫助孫中山發(fā)展三民主義、制定和執(zhí)行三大政策的“第一功臣”,所以已超脫了“浪漫主義”詩的范圍,而“屬于散文”了!這也是柳亞子在政治上的追求,正如他在新南社社務(wù)結(jié)束后所賦、自喻為“代表作”的七絕《空言》中的詩句“能持正義融科學,獨拜彌天馬克思”!國民黨左翼的重要代表人物廖仲愷與何香凝,就是在這一點上與柳亞子一見如故的。后來廖仲愷被刺犧牲,柳亞子還致電慰問何香凝,希望她完成仲愷20年未竟之功。在祭廖仲愷文中稱贊他“容納革新分子,淘汰落伍黨員,樹擁護農(nóng)工階級之旗幟,撞反抗國際資本之鼓鐘”等種種功績??梢?,柳亞子在左翼理想上,是堅貞不渝的,正是這份堅貞,成了他與何香凝杰出群流的共同性情,并支撐起他們半個世紀的友誼。
柳亞子既是革命戰(zhàn)士,又是詩人、史學家,“作為愛國詩人和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者,是敢于堅持真理,愛憎分明的”,他信念堅定,“敢哭、敢笑、敢怒、敢罵”;何香凝既是革命家,也是著名畫家,為了堅持政治信仰不僅辭職去國,而且無數(shù)次向南京當局諫諍,有“猛虎精神” “寒梅性格”之美譽,不媚權(quán)、不媚錢、不為五斗米折腰。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面對孫中山的“不肖之黨徒為達到其利己目的”而采取反共、反蘇、侵害工農(nóng)利益時,“何香凝的頓足、柳亞子的鼓掌和彭澤民的號泣”這樣的痛史就留下了!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走上救國迫切的革命道路,直接參與政治斗爭和革命宣傳,或者吟詩、作畫,從未停歇過,具有共同的精神特征。正是居于這樣的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自然在人生中有更多的交往,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也有著更多的共鳴與唱和。
何香凝作品
柳亞子手稿
陳去病信札
黃侃信札
何香凝的許多畫作上都留下了柳亞子的題跋,柳亞子為何香凝作題畫詩共計六十多題、上百首,作為一種固定的合作模式被稱為“何畫柳題”。這種合作使作品的寓意更加深刻、明確,藝術(shù)效果得到強化和提升,畫題高度契合,表現(xiàn)出他們共同的革命信仰和愛國情結(jié)。在柳亞子的《磨劍室詩詞集》中收錄與何香凝一家有關(guān)的詩詞達57首之多。而毛澤東1937年在致何香凝的信中,除了高度評價何香凝“先生一流人繼承孫先生傳統(tǒng),苦斗不屈,為中華民族樹立模范,景仰興奮者有全國民眾,不獨澤東等少數(shù)人而已”之外,還以“人中麟鳳”形容柳亞子,請何香凝轉(zhuǎn)達他對柳亞子的敬意,這成為流傳甚廣的對柳亞子的高度評價。何香凝的兒子廖承志、女婿李少石先后被捕,柳亞子都全力奔走,不遺余力協(xié)助營救,在廖承志的保釋擔保書上具名簽字。作為著名詩人,柳亞子對李少石的詩才贊賞有加,對廖夢醒也十分疼愛。所以,廖承志在1933年再次奔赴戰(zhàn)場時留言柳亞子,拜托他有空幫忙去看看母親,以“使她不至于身處孤島”。1958年6月21日上午,廖承志前往探望病重的柳亞子,當晚7點10分,柳亞子溘然長逝。第二年6月,何香凝在《紀念柳亞子先生》一文中說道:“亞子先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聰穎,有奇才。全面抗戰(zhàn)以前,我和三位畫家合作國畫義賣籌款,亞子先生常常即席揮毫題詩,其中有很多是表白堅定的革命立場和諷刺反動派的?!薄拔液蛠喿酉壬罱蝗嗄辏婵梢哉f是志同道合”,并再次引述柳亞子在她的《松·菊》巨幅上所題的“文章有道交有神,唯我與君同性真”這兩句詩,既是緬懷故友,也是強調(diào)彼此間的“同性真”。
最后我們用廖仲愷當年酬答柳亞子先生的一闋臨江仙,重新審視一下一代世紀老人的革命情誼的真諦,重新審視一下革命的南社與藝術(shù)的革命家之間,和鳴于時代脈搏的血脈相連?!叭f里長江排闥入,畫簾高卷秋陰,西風蘆膾耐人尋。天涯嚦遍,依舊故園心。笛聲頻唱江南好,卻憐景物蕭森。烽煙寂處漫登臨。吳山楚水,霸氣易消沉。”物象蕭森的烽火家園,江山秋象的故國之思,燒灼著那一代人高貴的藝術(shù)靈魂,陶鑄了那一代人堅貞的革命品格,對民族解放民族復興的執(zhí)念,是那一代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而這恐怕就是打開何香凝與柳亞子半個世紀友誼秘密的鑰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