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劉 青,盛亞玲,張 方
安徽省六安市中醫(yī)院(六安 237000)
銀屑病是一種以皮膚鱗屑損害和紅斑丘疹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其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可分為尋常型、紅皮病型、關(guān)節(jié)病型及膿皰型銀屑病四種類型,其中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1]。本病高發(fā)于青壯年群體,患者常合并高血壓、心血管病變疾病,疾病之間相互作用,導(dǎo)致銀屑病反復(fù)發(fā)作,易誘發(fā)多種不良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2]。窄普中波紫外線(NB-UVB)是目前西醫(yī)治療銀屑病的重要方法,其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皮膚免疫反應(yīng),并具有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等優(yōu)點,現(xiàn)被廣泛用于銀屑病的臨床治療中,但NB-UVB維持療效較短,治療后病情易復(fù)發(fā)。歷代醫(yī)家研究皆認為本病病位在血分,治療應(yīng)以“血”為切入點[3]。本研究選擇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清熱活血止癢湯聯(lián)合NB-UVB對患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皮膚屏障功能、相關(guān)炎性指標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西醫(yī)診斷參照《皮膚性病學》[4]對尋常型銀屑病的規(guī)定。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尋常型銀屑病(白疕)中醫(y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3版)》[5]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6],辨證為血熱證:主癥為新皮疹不斷增加,以斑丘疹和丘疹居多,皮損鮮紅;次癥為瘙癢,口渴,咽干,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jié);舌脈為舌質(zhì)紅,舌苔黃,脈數(shù)或弦滑。年齡18~70歲,近1個月內(nèi)未系統(tǒng)或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治療,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0~68歲,平均(38.5±7.1)歲;病程6個月至9年,平均(3.8±0.6)年。對照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21~66歲,平均(37.9±7.2)歲;病程8個月至10年,平均(3.9±0.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采用NB-UVB方法治療。光療儀器(UV7001型,德國Waldmann 公司生產(chǎn)),照射參數(shù):波長310~315 nm,輻照強度8.52 mW/cm2,初始劑量0.3 J/cm2。照射劑量根據(jù)照射后患者紅斑狀況調(diào)節(jié),如果照射部位僅出現(xiàn)輕微紅斑,則維持劑量不變,待紅斑消失后,可每次增加0.1 J/cm2;若照射部位出現(xiàn)紅斑疼痛,則停止照射,待疼痛停止后恢復(fù)照射并減量20%。每周照射2次,共治療8周。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自擬清熱活血止癢湯治療,藥物組成:生地黃25 g,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地骨皮、白花蛇舌草、丹參各20 g,紅花、蛇床子各10 g。每日1劑,每劑200 ml,水煎早晚飯后溫服,以4周為1療程。每兩周復(fù)診1次,服藥期間不得進食辛辣刺激類食物,禁止吸煙、飲酒,清淡飲食,作息規(guī)律。兩組均治療8周后評估療效。
3 觀察指標 ①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評估:采用銀屑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7]對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皮損面積、鱗屑、紅斑、浸潤,其中皮損面積分值0~6分,鱗屑、紅斑、浸潤分值均為0~4分,得分越高,代表皮損越嚴重。②皮膚屏障功能: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皮脂含量、角質(zhì)層含水量、經(jīng)表皮水分丟失等指標變化,檢測環(huán)境為溫度20℃~25℃,相對濕度45%~65%。③相關(guān)炎性指標檢測:分別取患者治療前后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和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④臨床療效:根據(jù)PASI 評分減分率進行療效判定,臨床控制:治療后,患者皮損等主要癥狀完全消失,PASI積分減少率90%以上;顯效:治療后,患者皮損等主要癥狀得到顯著改善,PASI積分減少率61%~89%;有效:治療后,患者皮損等主要癥狀得到一定改善,PASI積分減少率3l%~60%;無效:治療后,患者皮損等主要癥狀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PASI積分減少率不足30%。PASI評分減少率=[(治療前PASI積分總分-治療后PASI積分總分)/治療前PASI積分總分]×100%,總有效=臨床控制+顯效+有效。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比較見表1。治療后,兩組皮損面積、鱗屑、紅斑、浸潤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屏障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皮脂含量、角質(zhì)層含水量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經(jīng)表皮水分丟失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皮膚屏障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相關(guān)炎性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血清MCP-1、M-CSF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尋常型銀屑病占全部銀屑病的90%以上,其主要病理改變?yōu)楸砥そ腔煌耆蚪腔^度,出現(xiàn)紅色丘疹或斑塊,皮膚表層覆蓋銀白色鱗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癥狀[8-10]。NB-UVB 照射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能夠透過真皮乳頭層阻止病變表皮細胞DNA合成,誘導(dǎo)T淋巴細胞凋亡,減輕免疫防御反應(yīng)強度,改善表皮細胞角質(zhì)化。另外,NB-UVB 照射還能夠增加表皮細胞的循環(huán)周期,促進抗炎細胞因子分泌,減輕病變部位炎癥反應(yīng),促進皮損消退。因此本研究選擇NB-UVB 照射作為對照組治療方法。
尋常型銀屑病歸屬中醫(yī)“白疕”范疇,毒邪是關(guān)鍵致病因素,血熱是導(dǎo)致疾病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也是本病的核心病機。血熱內(nèi)蘊,久而化為熱毒,外壅肌膚發(fā)為斑疹;血分伏熱,外感風邪,風熱相搏于肌膚,導(dǎo)致皮膚顏色潮紅;熱灼津液,血行不暢,故見斑疹赤紫肥厚;血液受熱毒煎熬,血熱內(nèi)結(jié),引起血瘀,血瘀內(nèi)停,久而化熱,進一步加重熱毒內(nèi)蘊,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dǎo)致病程纏綿[11]。治宜采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活血止癢湯中,生地黃為君藥,其性味苦寒,能入血分、營分,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之功效。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地骨皮、白花蛇舌草、蛇床子共為臣藥,白鮮皮性寒,功善解毒祛風、燥濕清熱;苦參性寒,功善燥濕清熱、解毒殺蟲;地膚子性寒,功善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地骨皮性寒,功善降火清肺、清熱涼血;白花蛇舌草性寒,功善清熱利濕、解毒消癰;蛇床子性溫,故劑量較少,取其燥濕祛風、止癢殺蟲之功。血熱型白疕處于疾病進展期,使用大量的涼血藥物有助于控制病程發(fā)展。紅花、丹參共為佐藥,紅花性溫,具有活血祛瘀之功;丹參性微寒,入血分,具有活血散瘀、涼血消腫之功。血熱內(nèi)結(jié),致使氣血運行受阻,血瘀氣滯,肌膚失養(yǎng),易產(chǎn)生皮損,使用紅花和丹參能夠起到活血行氣散瘀之功,有助于改善皮損癥狀。全方相互配伍,共奏清熱燥濕、活血涼血、解毒止癢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鮮皮有效成分能夠抑制抗原結(jié)合IgE,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炎性介質(zhì),具有良好的止癢作用,另外,白鮮皮還具有光譜抗菌、抗炎、抗過敏、解熱、殺蟲等作用[12];苦參水提物具有顯著的抗炎、止癢、抑菌、抗過敏及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的作用[13];地膚子具有顯著的抗炎、抗過敏、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對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14];地骨皮能夠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對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蕁麻疹等多種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15];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抗菌及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丹參、紅花均具有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及皮膚屏障功能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MCP-1、M-CSF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提示清熱活血止癢湯聯(lián)合NB-UVB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療效更加明顯,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