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杰 李航天 謝海舟
摘 要:某煉油廠常減壓電脫鹽反沖洗污水含油高、固相顆粒多、嚴重乳化,長期靜置不分層,可生化性差,不能直接進污水處理場處理。通過應用氣浮技術、分析數據對比,對電脫鹽反沖洗水處理有效果。但由于電脫鹽反洗水懸浮物很高,超出氣浮所能承載的負荷,建議先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再經過兩級部分回流溶氣氣浮進行處理。預計經過該組合工藝處理后,電脫鹽反沖洗水能夠滿足進入污水處理裝置生化單元的要求。
關鍵詞:電脫鹽反沖洗;COD;氣浮技術
某煉油廠電脫鹽反沖洗水具有COD含量高、懸浮物含量高、含油量高、乳化嚴重等特點,影響污水處理裝置穩(wěn)定運行,致使污水處理裝置排水有超標排放的風險。為保證污水處理裝置穩(wěn)定運行且排放達標,采用氣浮設備及氣浮技術對電脫鹽反沖洗水進行現場實驗,驗證其技術和設備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對電脫鹽反沖洗水的適應性。
1 電脫鹽單元概況
電脫鹽系統采用兩級交直流高速電脫鹽技術。未脫鹽原油換熱后達到150℃,進入一級電脫鹽罐。在一級電脫鹽注水混合器前與電脫鹽注水、破乳劑經混合器充分混合,分六路進入一級電脫鹽罐底部。原油自下而上先后通過交流弱電場、直流弱電場和直流強電場,在電場作用下進行脫鹽脫水。初步脫鹽的原油自一級電脫鹽罐頂出來后在二級電脫鹽注水混合器前與電脫鹽注水、破乳劑充分混合后同樣分六路進入二級電脫鹽罐進一步脫鹽、脫水,達到工藝要求指標。電脫鹽注水系統:新鮮水或凈化水進入電脫鹽注水罐,由原油注水泵抽出,依次經過脫鹽注水--含鹽污水換熱器殼程后去往兩級電脫鹽罐注水混合器前注入原油管線,經混合閥充分混合后進入電脫鹽罐。為了節(jié)約能源,用電脫鹽罐排出的150℃左右的含鹽污水(全部一級含鹽污水及部分二級含鹽污水)與電脫鹽注水進行換熱,使注水溫度達到107℃左右,同時含鹽污水溫度降至60~80℃。含鹽污水經換熱后進入含鹽污水冷卻器冷卻至40℃左右排往隔油池。同時二級電脫鹽含鹽污水又作為回用水,用作一級電脫鹽注水。為了保護電脫鹽罐底不沉積污泥、鹽垢,可間斷地將注水注入到電脫鹽罐底,經罐底反沖洗,使鹽垢不能沉積到罐底而被排出。
2 實驗裝置
2.1 實驗工藝流程圖
2.2 實驗藥劑
采用ZBH-232精制除油絮凝劑與ZBH-219A除油絮凝劑的組合(見表1,表2)。
2.3 實驗設備
本次實驗的設備為氣浮試驗機,處理規(guī)模為1t/h。氣浮試驗機由溶藥、加藥系統和氣浮系統兩個部分組成。用電設備有溶藥加藥系統包括加藥泵、攪拌電機。氣浮系統包括刮渣機、氣浮泵和空壓機。
2.4 實驗方法
本次實驗為一級部分回流溶氣氣浮,實驗初期以清水作為溶氣水進水。計量方法:流量以轉子流量計為準。
電脫鹽反沖洗進排水分析方法,實驗期間,水樣的進水、出水由質檢中心環(huán)保監(jiān)測站按進行分析。
2.5 實驗結果
電脫鹽反沖洗水實驗結果見表3。
3天實驗期間共處理電脫鹽反沖洗水15t,產出浮油渣量150 kg,浮渣占比為1%(見表4)。
2.6 存在問題
電脫鹽反沖洗污水經先后加入兩種絮凝劑混合反應后,發(fā)現破乳效果良好,能夠形成大量絮體。但由于該污水中懸浮物高,超過溶氣氣浮的氣泡所能承載的負荷,在氣浮池中間出現一部分上浮,一部分懸浮物沉入池底,一部分懸在水中。由于氣浮出水懸浮物較高,多次堵塞溶氣水釋放器,清理釋放器之后,使用清水作為溶氣水進水后設備才運行正常。所以通過實驗也說明這股污水的一級溶氣水將來必須從二級氣浮處理后才可以作為一級氣浮的溶氣水循環(huán)使用。從實驗的氣固比也說明懸浮物的密度太大,不是任何絮體都是可以通過氣浮可以浮起來的,此次試驗證明并不是采用氣浮技術不可行(正常氣固比應該在0.005~0.006)。
3 實驗結論
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經一級絮凝氣浮裝置處理并選用ZBH-232精制除油絮凝劑和ZBH-219除油絮凝劑的組合可處理電脫鹽反沖洗水,排水含油量均值為41.43mg/L,平均去除率為67.56%;COD均值為1005mg/L,平均去除率為75.8%;懸浮物均值為500mg/L,平均去除率為61.1%,對電脫鹽反沖洗水處理有效果。但由于電脫鹽反洗水懸浮物很高,超出氣浮所能承載的負荷,建議先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再經過兩級部分回流溶氣氣浮進行處理。預計經過該組合工藝處理后,電脫鹽反沖洗水能夠滿足進入污水處理裝置生化單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范淑琴,袁雪琴.電解-氣浮法污水處理系統的微機測控[J].環(huán)境保護,1994(2):17-18.
[2]陳翼孫,胡斌.氣浮凈水技術的研究和應用[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9.
[3]張士金,石金田.隔油氣浮工藝處理壓縮機油乳廢水[J].中氮肥,2002(4):40-41.
[4]戴賞菊.高效加壓溶氣氣浮工藝在煉油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環(huán)境保護,2006(2):26-27
[5]張鴻郭等.含油廢水處理研究[J].環(huán)境技術,2004(1):18-22.
作者簡介:
姚永杰(1984- ),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榮成市,大學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煉油生產管理工作。
李航天(1981- ),男,漢族,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大學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煉油生產管理工作。
謝海舟(1983- ),男,漢族,籍貫:黑龍江省肇東市,大學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煉油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