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瓊
“……盤王出世在福江,盤王出世福江廟,面前綬印十三雙……”一曲高亢悠揚的天籟之音在夜空中回旋飄蕩、余音繞梁,贏來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桐沖口村瑤寨夷勉堂的舞臺上正在進行一場瑤族民俗表演,為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瑤族流傳千年的民族史詩——《盤王大歌》。
《盤王大歌》是瑤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生產(chǎn)生活以及祭祀盤王的禮儀活動中創(chuàng)作的古歌史曲,承載了瑤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和情感記憶,堪稱瑤族的“荷馬史詩”。2014年11月11日,盤王大歌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悠久歷史沉淀厚重文化
盤王,是瑤族人民的人文始祖,傳說瑤族兒女為紀念盤王,會在特定的時間里舉族進行歌舞祭祀,向盤王祈禱,許上“歌堂良愿”,若愿望實現(xiàn),便由道師唱《盤王大歌》,以“還盤王愿”。
瑤族先民祭祀盤王的習俗,在漢文書籍中最早見于東晉史學家干寶所著《搜神記》,其中記載:“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其俗至今?!碧?,即是拖長聲音大聲呼喚之意。這說明瑤族先民以歌唱呼號的形式祭祀盤王這一習俗至少在東晉時期就已具雛形。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朗州(今常德)作《蠻子歌》:“蠻語鉤辀音,蠻衣斑斕布。熏貍掘沙鼠,時節(jié)祠盤瓠”。其中“時節(jié)祠盤瓠”一句就描述了唐朝時期湖南地區(qū)瑤族先民祭祀盤王的活動。北宋沈遼也曾在《踏盤曲》中寫道:“湘江東西踏盤去,青煙白雪將軍樹。社中飲食不要錢,樂神打起長鼓舞?!痹娋渌龃刁蠐艄?、祭祀盤王的民俗活動流傳至今,演變?yōu)楝幾彘L鼓舞這一民俗舞蹈??梢?,唐宋時期瑤族已有一套成熟的祭祀習俗,《盤王大歌》也極有可能在此時期得以發(fā)展完善。
歷史上,瑤族的遷徙極其頻繁,他們在遷徙的過程中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民間藝術家把人們在“還盤王愿”時所傳唱的民間歌謠進行搜集、記錄、整理,用漢字或以漢字記瑤音的方法收錄成冊。流傳至今的有三種形式,即十二段、二十四段、三十六段詞三種,每一段都有三千余行,由緒歌、插歌、正歌和雜歌組成,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天地起源、英雄神話、男女婚戀、生產(chǎn)生活、風俗宗教等都是歌唱的對象。
作為一部民間歌謠總集,《盤王大歌》是瑤族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見證,是瑤族兒女生活實踐的百科全書,是瑤族人民勞動生活的生動寫照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xiàn),是研究瑤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特色彰顯非凡價值
《盤王大歌》語言風格清新淳樸、情感真摯,具有深厚文學價值?!巴醭媾嗪每?,手拿銀珠頸掛鏈,柳眉細眼細彎彎。好比日頭出上山,青絲頭巾藍腰帶,又添金帶纏腰間,一般打扮像官人,誰信她是女釵裙……”在體裁上,《盤王大歌》收錄的歌謠多為古詩體,以七言為主,也有散文詩體、曲牌體和自由詩體。各詩體句式長短不一、形式多樣,但注重押韻,朗朗上口。在語言上,《盤王大歌》體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風格,直白熱情、通俗易懂、想象豐富,充滿了樸實率真的自然氣息。在寫作手法上,《盤王大歌》中許多詩歌都采用擬人、對偶、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表達情感或揭示哲理,如“深山矚目劉王種,園邊榕樹圣賢栽,先人栽下千年樹,留給后人滿地財”一類歌謠通過塑造“劉王”“圣賢”等為民造福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瑤族兒女勤勞能干、聰慧睿智的民族特性。
《盤王大歌》表現(xiàn)形式特點鮮明、極具魅力,具有豐富藝術價值?!侗P王大歌》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搜集民間歌謠,表演方式得以豐富充實,同時與祭祀活動中的其他習俗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音樂、舞蹈等多種形式相融合的綜合藝術?!侗P王大歌》曲調唱腔豐富,歌詞靈活多變,如“疊歌”曲調,第一句唱出歌頭后,可在第二、三句中隨意添加唱詞,詞意連貫即可,如“天上星,無云無雨亮晶晶,白日藏在青天里,夜晚出來看是情”,可唱成“天上星,無風無雨無霧無云亮晶晶,白日閉眼縮進藍天底,夜晚出來看舊情”。這樣根據(jù)曲調、節(jié)奏、感情變換歌詞,以嗩吶、長鼓等樂器伴奏,演唱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
《盤王大歌》記載內容包羅萬象、源遠流長,具有寶貴歷史價值?,幾鍥]有文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習俗依靠歌謠的形式來記錄傳播。在瑤族祭祀盤王的“奏鐺”活動中,有一個叫做“坐席讀書”的儀式,“坐席讀書”也叫“大歌同唱”,由本族文化程度較高的師公、歌郎、歌娘坐到席上,一邊喝酒,一邊輪唱《盤王大歌》,通過歌詞展示本族的起源和發(fā)展歷史,也將瑤族先民們積累的各種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進行傳承,如介紹瓜果的“瓜藤力力隨泥出,瓜葉生生蓋過天”,介紹水車的“車扇斷亂在水轉,車干有心送到田”等。這些生動描述瑤族社會面貌的歌謠中,保存了許多頗具價值的史料。
文旅融合煥發(fā)勃勃生機
隨著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口耳相傳的《盤王大歌》難免受到?jīng)_擊,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會講瑤話的人也越來越少,會使用瑤語演唱《盤王大歌》的人則少之又少,同時,現(xiàn)代藝術審美取向也使得年輕人對古老歌謠缺乏熱情,《盤王大歌》逐漸失去其生存空間,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保護傳承《盤王大歌》迫在眉睫。
桐沖口村歷史久遠,被譽為“千年瑤寨”。桐沖口村曾因交通不便而經(jīng)濟落后,貧困一直困擾著這一片山清水秀的土地。2013年,相關部門在這里建立了《盤王大歌》傳承基地,成立了第一個千年瑤寨尤綿歌舞隊,培養(yǎng)了大批傳承人,形成了濃厚的非遺文化傳承氛圍。同時大力促進文旅融合,搭建民族文化展示的舞臺,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盤王大歌》古樸深邃的魅力。
伴隨著《盤王大歌》的深度開發(fā),桐沖口村迎來了較快的發(fā)展。如今的桐沖口村,出現(xiàn)了游人如織的繁華景象,風光秀美的古老瑤寨、浪漫神秘的瑤族文化讓游客心馳神往、流連忘返,昔日的貧困村在《盤王大歌》悠揚動聽的歌唱中,實現(xiàn)了整村脫貧,產(chǎn)業(yè)欣欣向榮、文化生生不息,“千年瑤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目前,當?shù)馗鶕?jù)時代發(fā)展,一手抓好《盤王大歌》的傳承,一手抓好《盤王大歌》的創(chuàng)新和推廣。今天的《盤王大歌》加入了歌劇、歌舞劇、實景表演等元素,聲、光、電、影、音等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被大量運用,得到了廣大觀眾和游客的一致好評。此外,由《盤王大歌》衍生的文化產(chǎn)品,如手工樂器、玩偶等也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很多產(chǎn)品一經(jīng)推出便被搶購一空。圍繞《盤王大歌》開發(fā)的多種文旅產(chǎn)品既獲得了豐厚的經(jīng)濟回報,讓當?shù)乩习傩者^上了小康的生活,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瑤族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長鼓聲聲傳神話,瑤歌陣陣飄山崖。明月吊腳樓上掛,天堂怎比我瑤家。”嘹亮動聽的《盤王大歌》唱出了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也將幸福留在了每一位聽眾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