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馬運新 張 旭 楊守興 陳小瑋 張 遇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014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新建或改建的道路與既有運營鐵路的交集日趨密集,鄰近既有鐵路隧道的新建隧道施工也在逐年增加[1-3]。由于隧道施工本身的隱蔽性、圍巖受力的復雜性,導致鄰近既有隧道的新建隧道施工不確定風險因素加大,保障鄰近既有隧道的穩(wěn)定及安全運行成為了新建隧道施工的關鍵。目前我國新建隧道主要采用鉆爆法施工[4-5],這種施工方法的施工工藝較成熟、應用范圍廣,但其產(chǎn)生的爆破振動給既有鄰近高鐵隧道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威脅,故在現(xiàn)有的鄰近既有高鐵隧道的新建隧道施工中往往采用非爆破開挖方式施工,以保障既有隧道的運行安全[6]。傳統(tǒng)的非爆破施工方法有人工開挖法、靜態(tài)破碎法、破碎錘破碎法等,上述幾種非爆破施工方法在超大斷面隧道施工過程中存在著施工風險大、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缺陷[7]。懸臂掘進機機械開挖施工技術具有開挖效率高、對圍巖擾動小的特點,在我國礦山巷道或地鐵隧道等中小斷面隧道施工中得到了成功應用,但在大斷面、超大斷面隧道施工中,因作業(yè)半徑受限、施工粉塵大及開挖輪廓人工控制困難等難題,限制了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8-9]。
在保證鄰近高鐵隧道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為保障新建隧道的施工安全、工期,在新建草籽崗隧道施工中引進了礦山用的懸臂掘進機對隧道進行機械開挖。施工中采取分區(qū)域開挖、激光指向、高壓水噴淋降塵等措施對掘進機施工技術進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安全效益。
草籽崗隧道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境內(nèi),隧道最大埋深130 m,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 km/h,采用左右洞分離的形式,為分離式長隧道。左線全長1 130 m,右線全長1 180 m。隧道單洞行車道3× 3.75 m,單洞建筑限界總寬度14 m,徑高5 m,最大開挖斷面為171 m2,屬超大斷面隧道。該隧道采用新奧法原理設計、施工,設計采用鉆爆開挖。
草籽崗隧道位于剝蝕丘陵區(qū),地形起伏較大,山體表部零散分布碎石土,局部見塊石,局部完整性為一般-較差。部分路段受構造影響,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影響隧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隧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以基巖裂隙水為主,進洞口段和節(jié)理密集帶發(fā)育段地下水較豐富,其余區(qū)域地下水較貧乏。
草籽崗隧道出口端與既有大腦山高鐵隧道的直線距離約為965 m,進口端與既有大腦山隧道的水平距離約為50 m,垂直距離約為30 m。
由于新建隧道位于高鐵隧道1 000 m范圍以內(nèi),被評定為鄰近營業(yè)線Ⅲ級施工,鄰近高鐵隧道0~100 m范圍內(nèi)禁止爆破施工。新建草籽崗隧道與鄰近既有高鐵隧道的空間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新建隧道與既有高鐵隧道的空間位置關系
由于鄰近高鐵段無法采用傳統(tǒng)的鉆爆施工,為保障施工進度及高鐵隧道的運行安全,S5段需選用機械開挖。通過調(diào)查分析,隧道懸臂掘進機開挖掘進速度及成本消耗主要與巖石單向抗壓強度Rc、巖體基本質量指標QB、圍巖級別等3個因素有關(表1~表3)。
表1 圍巖強度與掘進機適用性劃分
表2 巖體基本質量指標與掘進機適用性劃分
表3 圍巖級別與掘進機適用性劃分
結合表1~表3可知,Rc在20~60 MPa之間,QB在250~400之間,圍巖級別為Ⅳ~Ⅴ時,懸臂掘進機的截割效率較優(yōu),消耗較少。草籽崗隧道地勘報告顯示,該段圍巖巖體破碎、完整性差,圍巖為散體狀-碎裂狀結構,QB<250,Rc=40.5 MPa,隧道圍巖符合上述條件,故選用EBZ260T懸臂掘進機(圖2)進行涉鐵段機械開挖。
圖2 EBZ260T懸臂掘進機
為保障超大斷面隧道開挖施工安全,考慮到懸臂掘進機作業(yè)半徑的限制,對隧道掌子面進行分區(qū)域開挖。將掌子面分為5個部分,按照①→②→③→④→⑤的順序進行開挖支護施工(圖3)。
具體開挖工序如下:
1)開挖先行導坑上臺階①部分,施作先行導坑拱架Ⅰ、中隔壁Ⅱ及錨噴混凝土(上部)。
2)落后①部分10~15 m開挖后行導坑上臺階②部分,施作后行導坑拱架Ⅰ及錨噴混凝土(上部)。
3)上臺階導坑開挖30~35 m后,開挖下臺階導坑③、④部分,其中③部分應超前④部分3~5 m,防止上臺階兩側拱腳同時懸空,及時施做拱架Ⅰ及錨噴混凝土(下部)。
4)圍巖和初支變形穩(wěn)定后,逐段拆除中隔壁Ⅱ,開挖⑤部分,施做初支仰拱Ⅳ,鋪掛防水板Ⅲ,綁扎二襯鋼筋,澆筑二襯混凝土Ⅴ。
根據(jù)隧道斷面分區(qū)情況,懸臂掘進機采用由下至上“回”字形銑挖方式破碎圍巖,在輪廓邊緣預留約20 cm的余量,操作手通過慢速操作機械,手動控制截割量,精修輪廓,防止出現(xiàn)超欠挖情況(圖4)。破碎時通過鉆頭的高壓噴霧裝置配合洞口噴淋設施進行降塵。破碎后的圍巖經(jīng)過星輪鏟板收攏至傳送機構,通過懸臂式皮帶運輸機,實現(xiàn)大范圍巖渣的收集和連續(xù)快速轉運。
圖3 隧道掌子面分區(qū)域開挖示意
圖4 懸臂掘進機銑挖過程示意
隧道機械開挖是依靠掘進機鉆頭與圍巖的摩擦來破碎巖石的,摩擦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熱及粉塵。為冷卻鉆頭及降低粉塵,在隧道掘進機鉆頭上安裝高壓噴霧裝置,在隧道洞口安裝環(huán)向噴淋降塵設施+霧炮除塵裝置。降塵設施的水消耗量為60 L/min,需配備蓄水池及增壓泵。蓄水池容積不小于30 m3,增壓泵的最大工作壓力不小于3 MPa。
其中洞口環(huán)向噴淋降塵設施采用φ42 mm無縫鋼管加工制作,鋼管采用冷彎設備彎曲成與隧道輪廓大小一致的拱形結構,鉆孔后安裝高壓水霧噴頭,噴頭間距20 cm。噴淋用水自洞口蓄水池經(jīng)增壓泵加壓后,由高壓水霧噴頭噴出,以防止洞內(nèi)粉塵向外擴散,最終達到降低施工揚塵的目的。
掘進機機械開挖施工不同于隧道爆破施工,機械開挖施工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掌子面圍巖隨時會被剝落,以往采用噴漆標記隧道斷面輪廓的方式已不再適用。為控制隧道開挖輪廓,防止超挖和欠挖,在隧道拱頂位置安裝激光指向裝置用以配合掘進機掘進施工(圖5)。
圖5 隧道斷面激光指向儀安裝示意
安裝前需事先在隧道頂部安裝2根φ22 mm的錨桿,埋設深度不宜小于50 cm,錨桿間距為30~40 cm,錨桿外露的長度以不影響激光指向儀的安裝、調(diào)試和洞內(nèi)施工為準。待錨桿穩(wěn)定后,安裝激光指向儀。將激光指向儀通過接合器懸掛在錨桿下方并固定,再用拉桿將2根錨桿連接在一起,以增強激光指向儀的穩(wěn)定性。
相比普通的鉆爆施工方法,隧道采用機械開挖方法,圍巖暴露時間較長,對圍巖條件較差地段需做好隧道超前支護。洞口段采用打設大管棚的超前支護方式,洞內(nèi)采用密排小導管做超前支護。其中大管棚宜采用φ108 mm×6 mm鋼管,洞身采用單排φ48 mm×4 mm無縫鋼管超前小導管支護,小導管單根長度5 m,外插角5°~7°,每排搭接長度不小于1.5 m。
草籽崗隧道S5段采用機械開挖后,對隧道地表、隧道初支拱圈埋設監(jiān)控量測點,進行了1個月的觀測。其中地表下沉最大點發(fā)生在距S5段施工終點10 m處,累計下沉量為46 mm,平均下沉速率為1.53 mm/d。拱頂最大下沉量也發(fā)生在該處,累計下沉量為32 mm,平均下沉速率為1.07 mm/d,隧道支護結構變形穩(wěn)定。
本文通過對草籽崗隧道機械開挖應用實例的總結分析,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超大斷面隧道機械開挖施工技術,其核心技術如下:
1)采用懸臂掘進機對超大斷面隧道進行分區(qū)域開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懸臂掘進機的開挖效率。
2)通過在隧道掘進機鉆頭上安裝高壓噴霧裝置,在隧道洞口安裝環(huán)向噴淋降塵設施+霧炮除塵裝置,有效降低了掘進機施工揚塵,改善了工人作業(yè)條件,有利于工人職業(yè)健康。
3)利用隧道激光指向裝置,標記隧道開挖輪廓,有效避免了隧道超挖和欠挖等情況的產(chǎn)生,解決了隧道施工中超挖、欠挖難以控制的難題。
4)隧道監(jiān)控量測數(shù)據(jù)表明,采用超大斷面隧道機械開挖施工技術后,隧道支護結構穩(wěn)定,既保證了既有高鐵隧道的運行安全,又保障了新建隧道的施工安全及工期要求,可以在類似的隧道工程項目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