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輝
1飾演李桂蓮的嵇兵需要以肩擔水,演出時難度極高。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是廣東客家戲曲,表演與京劇相似,武功屬南派,臉譜百余種,以黑、紅、白、青四色為主,黑色象征剛勇,紅色象征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征陰險、奸詐。角色分老生、小生、老旦、花旦、紅凈、烏凈、丑腳七大行。樂器有頭弦、月琴、三弦、琵琶、二胡、笛子、嗩吶等。
作為外來劇種,廣東漢劇在廣東這片土地上以其獨特的姿態(tài)綻放,并與粵劇和潮劇同列為廣東三大劇種,被中國前總理周恩來譽為“南國牡丹”。目前廣東漢劇主要分布在粵東北區(qū)域,經(jīng)過了200多年的融合,廣東漢劇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廣東地區(qū)獨特的文化特色,早已與廣東本地民間藝術(shù)密不可分。
?2嵇兵是梅州廣東漢劇團的頭牌花旦。 3漢劇演員在后臺整裝待發(fā),務求要把最精彩的表演帶給觀眾。
周末傍晚,梅州那些老戲迷們早早地吃了晚飯,走過梅江上的人行浮橋,來到東岸的亮勝客家藝術(shù)中心,觀賞晚上的廣東漢劇演出。
戲還沒開演,演員早已在后臺化好了妝。他們演的是折子戲,戲很短,卻都是戲中的精華。嵇兵,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培訓部主任,國家二級演員,花旦名角,師從湖北漢劇表演藝術(shù)家程彩萍。她是梅州廣東漢劇團的頭牌花旦,今晚演壓軸戲《陰陽河》,雖然最后登場,卻早早地化完妝等在那里。
《陰陽河》是傳統(tǒng)折子戲,故事講述李桂蓮苦等戀人張茂才近三年,只差三天便能成婚時,不幸酒后失身于賈成喜,悔恨不已,投河自盡。土地神念其舊情未了,許她在陰陽河挑水百日,待那真情之人前來救她還陽做人。劇情簡單,演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悲喜轉(zhuǎn)折,陽間與陰間跨度很大,嵇兵戲中演李桂蓮,憑這出戲在全國戲曲比賽中得過金獎,演藝水平極高。她說,花旦演員動如燕、行如風,以身段和水袖功夫見長,要求行不動裙、笑不露齒。這部戲的難度是擔水,扁擔兩頭不能用手去碰,左右換肩也是如此,走路長裙不露腳尖,雖然演了無數(shù)遍,觀眾仍看得津津樂道,因為來看戲的大多都是老戲迷,演員每演一遍,總要在精彩的場次精雕細琢:觀眾每看一遍,也同樣對精彩場次玩味不止。
帷幕拉開,開場戲《逼侄赴科》,故事講述書生潘必正應試落第不愿回鄉(xiāng),寄宿郊外女貞觀,與尼姑陳妙嫦賞琴和詩,暗自相戀。潘必正姑母乃女貞觀觀主。她洞察其情,逼侄赴考,拆散熱戀情侶。青年演員潘智岳演書生潘必正,這是小生角色。潘智岳用男聲假嗓唱念,舉手投足穩(wěn)重端莊大方,扇子、水袖、翎子功夫都很扎實,臺下響起陣陣掌聲。最后是嵇兵上臺,演藝功夫不消說,她的唱腔宛轉(zhuǎn)多姿,顯得抑揚柔媚。老戲迷們聽了各個銷魂。
2008年,廣東漢劇列入中國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劇團有政府專項資金,一年除了外出演出任務,平時周末晚上在亮勝客家藝術(shù)中心演一場戲,門票免費。劇團沒有經(jīng)濟壓力,演員可以盡心地去演,無疑是對傳統(tǒng)戲曲的最好保護。但是要把傳統(tǒng)戲曲發(fā)展下去,不單是培養(yǎng)年輕演員,還應該有新劇本新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