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任務成功"/>
2020年5月5日18:00,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B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約488s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xiàn)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zhàn)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此次發(fā)射的運載火箭及搭載的試驗船和試驗艙,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第二研究院抓總研制。
長五B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火箭)為基礎改進研制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fā)射任務,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
長五B火箭全長約53.7m,芯一級直徑5m,捆綁4個直徑3.35m助推器,整流罩長20.5m、直徑5.2m,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zhì)量約849t,起飛推力約1078t,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于22t。
長五B火箭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tǒng)方案的正確性、協(xié)調(diào)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相較長五,長五B在設計、用途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如采用一級半構型,整流罩更長、空間更大,主要用于發(fā)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wèi)星及飛船,如未來空間站的核心艙和實驗艙等。
發(fā)射成功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來賀電: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展開以來,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團結拼搏、同舟共濟,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奪取了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重大勝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采訪中表示:“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以后,在未來的2~3年時間內(nèi),我們將進行11次發(fā)射,覆蓋的時間段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空間站建造階段,發(fā)射密度高,充滿了新技術、新任務和新挑戰(zhàn)?!?/p>
在5日召開的長五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道:為充分發(fā)揮首飛任務的綜合效益,火箭搭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以及10余項實驗載荷。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我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f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本次任務將對飛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復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6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按既定計劃完成了太陽電池翼展開及捕獲太陽、中繼天線展開并建立中繼通信鏈路和4次自主軌控等一系列工作。
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經(jīng)現(xiàn)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復使用等關鍵技術。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回收后,將實現(xiàn)返回艙大部分可重復使用。周建平表示,此次任務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對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將承擔未來中國空間站任務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重復使用是航天發(fā)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方向,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這是中國發(fā)射的第一個瞄準重復使用的載人飛船。
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規(guī)劃12次飛行任務。此次任務后,將先后發(fā)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guī)劃發(fā)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chǎn)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正在開展初樣研制;空間科學載荷已陸續(xù)轉(zhuǎn)入正樣研制,執(zhí)行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jīng)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此外,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將于2020年7月前后完成。
經(jīng)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鍥而不舍地追逐夢想,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已經(jīng)打開,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zhàn)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復雜、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一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fā)展,不僅有空間站和航天技術自身的飛躍,還將帶動眾多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進步和突破,帶來航天成果造福社會和普通人的無數(shù)美好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