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靖彤
摘要:后澆帶施工技術是我國目前在任何規(guī)模的建筑工程中最為常見的施工技術,它對于整個工程的整體質量安全以及建筑后期的使用都十分重要,所以無論什么規(guī)模的施工在后澆帶技術上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實施,文章介紹了后澆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也對其施工的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
隨著人們對于房屋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的建筑業(yè)也在施工技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后澆帶的施工技術通過不同環(huán)境不同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分析,也針對性的總結出不同方面的施工技巧,當然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沒有止境的,需要我們不斷的對其影響因素分析從而不斷完善技術,來實現(xiàn)房屋建筑在質量和性能方面的進一步突破。
一、后澆帶的作用
后澆帶是在工程建筑期間保留下來的一個帶形的縫隙,這個縫隙是暫時的,后期還會進行二次澆注,從而將建筑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而這個暫時留出的帶形縫隙主要是為了給新建建筑在沉降以及由于溫度因素產(chǎn)生的收縮留有一定的空間,待一定時間的沉淀定型以后在進行二次的澆筑。
(一)解決沉降差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般在兩個建筑物主體之間都要留有相應的后澆帶,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主體與主體之間因沉降程度不同產(chǎn)生沉降差,最終使部分混凝土因承受不住沉降力而斷開,這樣直接導致工程的失敗,所以現(xiàn)在建筑施工中對于兩個主體之間都會采用后澆帶的形式將二者分離。[1]在施工結束一段時間以后,不同的主體都已經(jīng)完成了大部分的沉降,至少要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才可以,就可以進行接下來的二次澆筑了。二次澆筑的混凝土要比之前的強度增加一些,通過對于兩次受力情況的分析進行混凝土強度的配置,同時要考慮二次澆筑以后的沉降給建筑的整體帶來的影響,從而進行相關的調整將外力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降低溫度收縮帶來的影響
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氣候溫度也會給新建建筑帶來一定的收縮影響,而大程度的收縮同樣也會導致混凝土的斷開,尤其是體積相對來說比較大的混凝土。一方面是因為體積比較大的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耗時比較長,另一方面就是混凝土收到溫度差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裂縫問題。[2]所以在面臨體積相對比較大的混凝土時一般都會采用后澆帶的形式留有一定的空間,以確保體積相對較大的混凝土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有充足的空間承受其因溫度差帶來的收縮,這個時間一般是維持一個月左右,混凝土在這個階段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形變,然后進行二次澆筑,二次澆筑的時候在溫度上應該選擇溫度較低的時候,而澆筑材料可選擇水泥或者在期當中摻有一定量的鋁粉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的強度上也要比第一次強一些,一次來達到將后期出現(xiàn)裂縫的幾率降為最低。
二、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
(一)在后澆帶中鋼筋的設置技術
在后澆帶中會應用大量的鋼筋,這些鋼筋有的是相連接在一起的有的是斷開的,這都是根據(jù)其實際所處的位置和功用進行合理分配,在很多施工隊中對于后澆帶中鋼筋的設置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是采用一律鏈接到尾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對于后澆帶效果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必須根據(jù)后澆帶的位置以及后澆帶的功用進行多方面的考慮進行其鋼筋設置的處理,一次來保證后澆帶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比如是為了降低沉降影響而設置的后澆帶則可以將混凝土中的鋼筋采用連接到尾的處理方法,因為在后澆帶兩側的主體的沉降對于鋼筋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因此不會牽連其內部的結構變化,所以可以將混凝土中的鋼筋首尾相連,不但不會影響后澆帶在建筑當中發(fā)揮其該有的功用,同時也可以大大的增加施工隊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體積相對比較大的混凝土中后澆帶的鋼筋設置就應該采用斷開的方式,因為斷開的方式可以促進大體積混凝土自由的收縮,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因溫度差而造成的混凝土斷開。這個位置的鋼筋斷開的處理方法一般是在建筑第一次混凝土澆灌的三天內割斷,在后澆帶澆筑前在進再焊接,但是一定要確保焊接的質量達到標準。
(二)后澆帶混凝土的施工
當施工結束以后各個建筑主體通過一段時間的沉降以及適應溫差后進行了有效的收縮后,便可以進行后澆帶的澆筑工作的進行了。在后澆帶澆筑混凝土工作開展之前首先要將后澆帶內的鋼筋處理妥善,一方面要將垃圾雜物清除干凈,將鋼筋表面的銹漬清理一下,另一方面就是要將頓開的鋼筋進行高質量的重新接合。其次要將后澆帶兩側的主體鑿毛,并將行混凝土表面的潤濕,最后就是混凝土的澆筑施工了,在混凝土的選擇上應該選擇稍微膨脹的混凝土材料,另外在等級方面必須比第一次澆筑時的等級高一些。在施工時一定要保證是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混凝土入模,同時要進行高強度高頻率的振搗,從而保證二次澆筑的混凝土能用前一次的混凝土充分貼合。[3]在澆筑的順序上應秉持著由下而上由中間向兩側的順序進行,切忌不要直接在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表明進行下料和振搗,以防止因振搗強度和頻率而造成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斷裂,貼近混凝土邊緣的位置應該采用人工振搗的方式進行,從而使他們能夠緊密的結合到一起。
(三)后澆帶的保護與養(yǎng)護
當后澆帶的二次澆筑施工工作結束后,必須在十二小時之內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后澆帶的保護和養(yǎng)護工作,一般都是采用被浸濕的麻袋以及其他保濕的材料覆蓋在后澆帶上進行保濕護理,這個養(yǎng)護過程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使后澆帶與各個主體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千萬不要在后澆帶上面踩踏或者放重物,以防止引外力作用導致其發(fā)生形變。在此期間也應加強后澆帶的驗收工作,定期觀察后澆帶處的變化,無論是在沉降還是在收縮方面都要嚴格跟蹤記錄并及時計算,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及時補救不可以馬虎大意。
結束語
后澆帶在整個建筑施工過程中無論是安全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同位置不同規(guī)模建筑在施工上對于后澆帶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各個標準進行施工,以確保后澆帶在建筑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時也能更加保障整個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孔祥龍.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9,9(09):252-253.
[2]?施震.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19(08):105-106.
[3]?林翰強.中超長結構后澆帶建筑施工技術淺談[J].建材與裝飾,2019(19):16-17.
(作者身份證號碼:2109051989021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