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亞偉
摘要:隧道的工程測量對地下工程的施工和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安全生產建設起了指導性的作用,他在隧道工程的規(guī)劃、探測設計等各個階段都在都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所以總體來說,隧道工程測量是施工隧道測量施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隧道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阻礙施工的地質條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隧道施工的進度及安全。本文針對隧道施工測量及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對策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隧道施工測量;特殊地質;對策
伴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人口日漸密集,交通情況逐年惡化。為了應對這一狀況,鐵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設事業(yè)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但這也為隧道施工測量和隧道建設等專業(yè)技術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常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發(fā)生土石坍塌、坑道支撐變形、結構斷裂的情況的發(fā)生,嚴重威脅到施工方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一、 隧道工程施工的測量方法
(一) 洞外進行控制測量。進行洞外測量時,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GPS測量系統。使用GPS系統的主要原因是測量較精準,能夠進行全時段下作業(yè),避免了人工測量因勞累等意外情況發(fā)生測量誤差。并且GPS系統只需要在洞口附近設用三個GPS點,但每個測量點要注意距離保持在1000m以上,要具有良好的視野狀況。并且使用GPS進行測量只需在兩個洞門附近測量即可,也大量減輕了人工測量的勞動強度。
(二) 洞內的平面測量。在洞口內進行平面控制作業(yè)時,應將洞口所設的GPS點為隧道內所有導線的起始點[1]。并且測設方式按雙導線向內的方式進行測設,并使導線環(huán)呈閉合狀。同時若發(fā)生導線延伸1—2個控制點的情況時,要將兩個導線交匯成一個節(jié)點,采用平差值作為節(jié)點坐標向前衍生的依據。另外,為了大限度減少測量時所造成的誤差,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真實情況選擇合適距離,隧道內的導線在設置上為了增強側邊的集合強度,應該盡量將導線沿著隧道中線進行,形成一個多環(huán)閉合到線索,形狀應為等邊直伸形菱形,邊數上設置六條,洞口邊也要布設兩個三角形。此外再水平角時若是使用水平觀測法測水平角,要按照國家要求規(guī)定實施。在進行導線折角的觀測時,要選用半數測回法,重點觀察導線前進方向的左角及右角。在觀測已完成后去左角及右角的中數,并反復檢查左右角地和以及圓周角的閉合差。
(三) 關于中線的測量。在進行控制中線階段時,要保證洞內導線點的觀測、布設、坐標計算步驟均已完成,且要進行反復審核做到無誤差后,再利用導線控制點進行測隧道中線的工作。利用導線電測量中線樁時不能測量少于三點,并且要互相校驗核對。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階段設置控制樁及加樁時要保持10m以上的間隔距離。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也要在作業(yè)地段進行適當加密[2]。若想加快隧道工程測量速度,且避免出現偏差情況的發(fā)生,可在洞口拱頂的位置,設計激光導向裝置,再用全站儀對激光測量儀進行校驗核對。
(四)高程測量。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高程包括洞內與洞外,洞外的高程控制利用GPS定位測量的方法,獲取較為精確標準的高程信息,并且為了保證高程控制的一定可靠性,要對洞口水準基點的高差進行反復核對。要按照規(guī)范水準進行洞口內的高層控制,分別從洞口內的基點向洞內逐漸因策。在大多數情況下每隔200m-500m都需要設置高程控制樁[3]。在進行測量的階段,要想繼續(xù)向前引測,測量差值必須保持在允許的范圍內,工作人員要對洞口外的水準控制點進行定時定期地監(jiān)測。
二、 特殊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的對策
(一) 膨脹性底層施工對策。若隧道工程的施工位置出現膨脹性底層時,圍巖則難以成洞,在遭遇暴雨天氣時十分容易膨脹和軟化,嚴重情況下還會發(fā)生崩解。在濕水條件下會發(fā)生收縮硬裂的情況下[4]。相關工作人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一定要在施工前做好對當地水文地質條件的勘探工作,測量巖圍壓力并且盡可能分析出地下水的流動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對施工進程造成影響和損害。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采用無爆破掘進法進行施工盡量減少巖圍造成的震動。為了減少圍巖的膨脹變形以及濕度變化的速度,工作人員在施工中應盡量按照要求進行混凝土的施工、支護圍巖以及封閉,減少圍巖暴露的時長,避免在施工中因圍巖產生的問題出現損失。
(二) 采空區(qū)施工對策。影響隧道工程施工進度的特殊地質條件還包括煤礦采空區(qū)。所以在施工前,相關工作人員要提前做好地質預報工資,盡量判斷采空區(qū)內的儲水量及填空情況,大致了解采空區(qū)的整體范圍及規(guī)模,在一般情況下采取超前預注漿的加固方式或是采取堵水措施。盡量保證注漿固結圈形成限流體系,在隧道開挖后及時進行支護技術。
(三) 瓦斯地層施工對策。隧道在施工進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砂巖夾頁巖段局部夾薄層煤層,也就是瓦斯地層。同樣在進行掘進工作前應該及時提前勘察,盡量了解煤層所在的位置及產出情況,要準確預測出瓦斯造成風險的可能性。針對無危險的底層要加強支護,保證施工過程通風,避免意外情況出現。若是針對有一定風險的煤層,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鉆孔排放的方式防治煤與瓦斯的突出,盡量消除威脅,嚴格按照標準規(guī)范要求施工。
(四) 濕陷性黃土施工對策。濕陷性黃土大多存在于隧道工程局部的地段底層,極為容易被破壞,施工人員要及時注意這一情況,避免機械地碾壓,避免破壞基地的圍巖結構從而破壞由濕陷性黃土構成的地段的底層。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fā)生,在隧道工程進行挖掘工作時,應先預留50cm左右的拱底土。為了避免破壞基地圍巖石結構,所以進行仰拱施工前要做到將預留層及時清除。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在變形后完成實施二次襯砌。注意若對基地進行換填壓實的時候灰與土的配合比要做到3:7。
(五) 淺埋施工對策。若地下水位較高且隧道處于淺埋段時,可能會發(fā)生大量滲水的情況。在做超前探水工作時可選擇使用超前的水平鉆探。一旦隧道發(fā)生突然的涌水情況要采用“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結合“防排堵截”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避免隧道發(fā)生突水突泥的狀況。要對淺埋地面的穴、溝等進行回填處理,有效防止地面發(fā)生地下滲水情況。洞內發(fā)生滲漏水時,為了避免巖層受到干擾破壞,要采用排引歸槽的方式進行。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時也要時刻注意實際情況,為了避免水量過多惡化基地要盡量使用不用水的機械設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隧道工程的特殊地質,要必要的對隧道工程進行工程測量,提出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避免因特殊地質條件影響施工進程,保證順利施工。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正確有效果的測量技術并針對特殊地質條件尋找正確的施工方法。
參考文獻
[1] 權濤. 隧道施工測量及特殊地質條件下施工對策研究[J]. 石化技術, 2020, v.27(03):360-361.
[2] 焦衛(wèi)寧, 鄢穩(wěn)定. 特殊地質條件下隧道突水涌泥段超前加固措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20, v.16;No.182(02):265-268.
[3] 趙勇,劉大剛. 特殊地質條件下隧道工程高性能支護體系[J]. 中國鐵路, 2020, No.702(12):24-38.
[4] 王旭華. 大斷面隧道特殊地質段貫通技術[J]. 施工技術, 2020, v.49;No.566(19):98-101+106.
(作者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