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尚宇杰
從畢節(jié)市七星關城區(qū)出發(fā),向西南方向行駛40余公里,便是七星關區(qū)拱攏坪國有林場。1966年出生于楊家灣鎮(zhèn)的張建、張忠、張華,是孿生兄弟。1981年,15歲的張氏三兄弟一起進入拱攏坪國有林場從事造林護林工作。
39年來,三兄弟愛場如家、愛林如子,一年四季在林場內巡山護林,從未間斷。他們走過數(shù)十萬里的山路,磨壞上百雙鞋,刮破無數(shù)件衣服,在人跡罕至的林場里留下了一串串足跡。
2019年5月30日,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wǎng)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揭曉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榜單,張建、張忠、張華三兄弟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yè)奉獻好人。
張氏三兄弟的父親張世德是拱攏坪林場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也是第一代護林員。“當年這里叫做拱攏坪坑木林場,屬于省直管,專門生產支撐煤礦的木材?!崩洗髲埥ㄕf,以前木材的需求量大,經(jīng)常有人來偷木材,所以護林員的任務十分重。
“父親把一生都獻給了林場?!睆埥ㄕf,從小,張氏三兄弟就聽父親講述和林場有關的故事。初中畢業(yè)后,張建、張忠、張華三兄弟便來到拱攏坪國有林場參加種樹,投身造林護林事業(yè),不知不覺就走過了39個年頭。
“那時候,要先去育苗點取苗,扛一把鋤頭,兩側捆著樹苗,一個來回就要走10個小時。按規(guī)定,每人每天要種500棵樹苗,爸爸為了完成任務領35塊錢的工資,經(jīng)常熬夜種樹,尤其是冬天,頭發(fā)上的汗水常常結成冰。”老三張華回憶,這種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而這一切都被在旁邊幫忙的他們看在眼里。
年少不知苦,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餓了找點野果吃,渴了喝點山泉水,雖然條件艱苦,但帶來的野趣也不少。林場就是他們兒時的樂園,“那時候沒少在林場撒野。”張華笑著說。
受父親的影響,1981年初中畢業(yè)后,15歲的張建、張忠、張華三兄弟便回到拱攏坪林場,投身育林、護林事業(yè),接下了父親手中的“綠色接力棒”?!斑@棵樹是我剛來時栽的,現(xiàn)在雙手都抱不攏了?!闭驹诠皵n坪林場的樹蔭下,張建指著一棵松樹感慨。
拱攏坪林場下轄拱攏坪、烏箐嶺、茅坪3個林區(qū),林區(qū)山高坡陡,護林任務重。這些年來,張家三兄弟就是靠著一雙腿守護著林場的一草一木。
在七星關區(qū)拱攏坪國有林場管護站,記者跟隨張氏三兄弟走進了林區(qū)。一進山,張氏三兄弟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陽雀溝、徐家營、野老屋基……外人眼里幾乎一模一樣的溝壑,他們都能熟練地叫出名字。老二張忠邊走邊提醒:“在山里行走一定要注意安全,留心觀察,不要單獨行動?!?/p>
身穿迷彩服或消防服,手提鋤頭或砍刀,就是他們日常的裝備?!皫峡车?,既可以清理枯枝,也可以防身。”張忠邊清理林中的枯木邊說,“這些年生態(tài)越來越好,很多野生動物越來越常見。有一次,我們就遇到了一頭野豬,個頭不大,但我們都不敢動,只能悄悄躲起來,等它走遠了才繼續(xù)走。”
39年來,每逢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節(jié)假日,是森林防火壓力最大的時候,雖然離家近,但兄弟三人卻不能和家人團圓?!坝謥砗蜕帧^節(jié)’了?!边@是三兄弟的自我調侃,但他們卻從未馬虎大意。
“特別是每年清明節(jié),上墳的人多,怕引起火災,我們就要加大巡山頻率和范圍?!睆堉艺f。
張建接過話:“我們是森林的一道防線,只要能守護好這片森林,我們苦點累點不算什么,過節(jié)不過節(jié)的也不重要?!比值芡謭觯抗鈭远ā?/p>
累了,就靠在樹邊打個盹;餓了,就吃土豆或野果;渴了,就喝山泉水。張氏三兄弟的堅持,換來了這片青翠蔥綠。
隨著時代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了重點話題。守好發(fā)展和生態(tài)兩條底線,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貴州掀起了大力實施大生態(tài)戰(zhàn)略行動的熱潮,護林員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生力軍。而三兄弟39年造林、護林的故事也在當?shù)貜V為流傳。
腳踏實地,不忘初心。護林員待遇微薄,工作任務重,與他們一起入職的同事都相繼離開了這里,而他們對于這份工作卻充滿熱忱,真正把林場當成自己的家?!八麄內苄肿鍪潞芴嵄痉郑宽椚蝿斩寄艹錾赝瓿??!绷謭雎毠ぢ櫫x祥說。張氏三兄弟不怕風吹日曬,不畏嚴寒酷暑,用年復一年的堅守,換來腳下這片綠濤林海,他們也贏得了認可和尊重。
張建(中)向張忠(右)和張華(左)介紹樹齡計算方法。(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尚宇杰 攝)
“除了自然環(huán)境惡劣之外,護林工作還面臨很多人為問題?!睆堉矣写窝采綍r,發(fā)現(xiàn)小路上堆著200多斤干柴,見此情況,他知道肯定是有人來盜伐森林了,于是急忙跑回去通知大家封鎖各個路口,最終在一個叫摩啰的地方抓到了三輛裝滿木材的馬車?!昂髞碓诨厝サ穆飞衔覀冞€遭到了盜木者的襲擊,有同事因此受傷?!被叵肫疬@件事張忠記憶猶新。當問及有沒有想過放棄護林工作時,他堅定地說,這里就是他們的家,無論怎樣都不會放棄堅守。
如今,3兄弟各自的妻子都已是拱攏坪國有林場的林管員,三對夫婦把愛獻給大山,合力投身護林造林事業(yè)。“三對夫婦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近聞名了,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關系十分和睦。近段時間張建和張華在放珠鎮(zhèn)駐村協(xié)助工作,他倆的妻子吳勝珍和易華也及時頂上,積極參與巡林護林工作?!绷謭鲐撠熑伺睐i說。
據(jù)了解,拱攏坪國有林場先后引進了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智能管理系統(tǒng),便于了解林場情況及護林員巡林路線?!耙郧埃沧o環(huán)境不好,巡山的路全是靠雙腳走出來的。2005年,國家林業(yè)局批準林場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林區(qū)陸續(xù)硬化了林道,修建了觀景亭,安裝了監(jiān)控器,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巡山負擔?!睆埲A說。
遼闊的森林,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幾十年安然成長背后,正因為有張氏三兄弟這樣一代又一代護林員艱辛地付出,凝結成點滴雨露,浸潤著這片山林,陣陣松濤奏響了生態(tài)建設的鏗鏘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