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主題一:快樂童年
大還是小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我自己系鞋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我夠不著按鈕的時候,我聽到雷聲喊媽媽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
讀后實踐
1.文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到嗎?
( )——( )
2.照樣子,寫詞語。
穿衣服 (? ) ( )
3.“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用“____________”畫出來。
4.“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用“~~~~~”畫出來。畫朋友
小熊的膽子小,不敢出門玩。它喜歡畫畫,常常躲在家里畫其他動物。
一天, 它畫了小猴和小兔。小鳥看見了,拿起它的畫給小猴和小兔看。它們看了, 氣沖 沖地跑到小熊家,說它畫得不像。
小熊聽了,越想越傷心,便大哭起來。小鳥叫它別哭,并告訴它只要和其他動物交上朋友,一定會畫得像的。
讀后實踐
1.短文共有__________個自然段。
2.小熊不敢出門玩,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小熊畫的小猴和小兔都不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主題二:動物妙言
小猴載眼鏡
小猴看見媽媽戴著眼鏡讀書、寫字,奶奶戴著眼鏡補衣服,它問是什么道理,媽媽和奶奶回答說:“戴上眼鏡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媽媽的眼鏡,呀,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鏡,頭昏眼花,差點摔一跤。它生氣地說:“媽媽和奶奶騙我!”
猴媽媽知道了,對小猴解釋說:“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鏡;媽媽戴的是近視眼鏡?!?/p>
事情往往是這樣,對別人適合的東西,對自己不一定適合。
讀后實踐
1.本文一共有( )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話。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媽媽適合戴( ),奶奶適合戴( )。
(2)小猴戴媽媽的眼鏡的感覺是( ),戴奶奶的眼鏡的感覺是( )。
3.這篇短文說明的道理是什么,請在正確的答案后面打“√”。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鏡。( )
(2)小猴不能戴媽媽的眼鏡。( )
(3)對別人適合的東西,對自己不一定適合。( )
4.你們班有近視的同學嗎?你想對他(她)說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烏鴉搬家
烏鴉在搬家的路上遇到了百靈鳥。
百靈鳥問烏鴉:“看你這樣匆忙,要上哪兒去呀?”烏鴉說:“我要搬到東村去住?!?/p>
“那是為什么?”
“西村的人說我的聲音太難聽,都很討厭我。我在那里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
百靈鳥說:“我認為,西村的人討厭你,是因為你的聲音太難聽。如果你不改變,東村的人也不會歡迎你的呀!”
讀后實踐
1.烏鴉原來住在____,現(xiàn)在要搬到__________住。
2.烏鴉為什么要搬家?在文中用“___________”畫出來。
3.烏鴉要怎樣做才能讓人們喜歡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主題三:古代故事
巧撈簪子
古時候,有個小孩叫董輝。有一天,他和媽媽到井邊打水。媽媽低頭提水的時候,一不小心,頭上的簪子掉到井里去了,媽媽連忙找來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一頭綁上一個小鐵鉤,伸到井里去撈。
井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撈了半天也沒有撈上來。媽媽有些泄氣了,說:“要是太陽能照到井里有多好!”這時董輝也替媽媽著急,聽了媽媽的話,他看看井里,又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趴在井沿沉思了一會兒。媽媽說:“輝兒,我們不撈了,回家去吧?!倍x抬起頭來,對媽媽說:“媽媽,您別著急,我有辦法了。”說完轉(zhuǎn)身往家跑去,一會兒,他抱來一面大鏡子。
董輝拿著鏡子左照照,右照照,鏡子反射出一束強烈的光,可是怎么也照不到井里去。董輝想了想,轉(zhuǎn)身跑回家去,又從家里拿來一面鏡子。
他把這面鏡子斜著豎在井臺上,讓它斜著向上,反射出的陽光正好照在他手中的那面向下的鏡子上,這樣,陽光拐了兩個彎,反射到井里去了。
井里被陽光照得明晃晃的,媽媽的簪子很快就撈上來了。
讀后實踐
1.量詞巧搭配。
一( )竹竿
一( )鏡子
一( )陽光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泄氣( )
A.排出
B.走漏
C.放松
②一束強烈的光( )
A.量詞
B.捆綁
C.限制
3.請用“——”在文中畫出寫董輝怎樣幫媽媽撈起簪子的句子。
4.這篇短文中的董輝是一個( )
①勇敢的孩子。
②聰明、機智的孩子。
薛譚學藝
戰(zhàn)國時,秦國有個歌唱家,名叫秦青,他的徒弟中有個叫薛譚的,音樂素質(zhì)很高,學習進步很快。秦青讓他來表演,叫大家向他學習。薛譚有點驕傲自滿, 于是他編個理由,要求暫停學習,回家。秦青聽后,開始感到驚訝,猶豫了一會兒,就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
送薛譚回家那天,秦青在院子里搞了個野餐會。席間,秦青彈著、唱著一首表示對薛譚辭學回家感到惋惜的曲子。那歌聲,發(fā)自肺腑,感動得在場的徒弟們都落了淚。薛譚聽著老師的歌聲,不由得想起老師講過的韓娥的故事。韓娥歌唱的余音,能在屋梁上回蕩三天三夜。原來薛譚不大相信天下能有這么高超的歌唱技術(shù),如今聽了老師唱的這首歌,才心悅誠服,才明白自己還沒有學會老師的本領(lǐng),沒有達到高深水平。于是,他含著淚水,斟了一杯酒,恭恭敬敬地遞給老師,說:“老師,您唱得太好了,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我不能走,我要跟您繼續(xù)學習?!?/p>
從此,薛譚安下心來,時時處處尊敬老師,勤學苦練,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后來,由于他克服了學習上的自滿情緒,勤奮鉆研,精益求精,終于成了一名歌唱家。
讀后實踐
1.聯(lián)系上下文寫出下面詞語的意思。
猶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譚為什么學唱歌學到一半就不想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青是怎樣讓他的弟子回心轉(zhuǎn)意,認識到錯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