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之江標準化智庫) 丁 煒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涉及兩個概念:跟蹤與溯源?!八菰矗═racing)”的標準定義:通過記錄的標識對具體實體的歷史、應用或位置進行回溯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指從供應鏈下游至上游識別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來源的能力,即通過記錄標識的方法回溯某個實體來歷、用途和位置的能力。“跟蹤(Tracking)”的定義是指從供應鏈的上游至下游,跟隨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運行路徑的能力。用一句話來概括——對一個產品而言做到了“來源可追尋,去向可跟蹤”就是實現了產品可追溯性。追溯原則如下:
?每個追溯項目能夠“向上一步,向下一步”鑒別直接來源與直接接收者;
?采用行業(yè)標準和唯一標識保證可追溯項目的一致;
?每個參與方采集、記錄、儲存并分享最少的追溯信息;
?全供應鏈追溯需要內部追溯與外部追溯的互補實施。
食品安全問題是政府關心的民生大事,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是我國從法律到政策等層面提出的重點解決方案。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學習和調研交流,對英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追溯工作做了深入的了解;對重點行業(yè)協會管理內容進行了細致的翻譯和初步解讀,并在職能分工、規(guī)定對照、品牌與消費和技術應用等四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提出追溯管理與綜合管理、技術應用和人文建設等方面的初步設想。
食品安全追溯的政策和技術法規(guī)最早起源于歐洲,也就二十多年的時間。歐盟的農產品追溯體系最初是為應對瘋牛病于1997年逐步建立起來的,在2000年1月發(fā)布的《食品安全白皮書》中,首次將“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納入食品安全體系。美國是從“生物反恐”的角度把農產品物流追溯體系建設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安全的高度,于2002年通過《公共健康安全與生物恐怖應對法》,提出“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風險管理”,要求相關企業(yè)必須建立可追溯體系。
我國歷來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和整體產品質量提升問題,在2012年2月國務院發(fā)布的《質量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中,以綱領性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溯源”的要求,在“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章節(jié)中明確了“搭建以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為基礎、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推動行業(yè)質量信用建設”,同時在“推進質量信息化建設”中,提出了“運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編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加強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信息的采集、追蹤、分析和處理,提高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同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更加細化了對食品質量追溯的要求。首先在總體布局和主要任務中,首次明確了法規(guī)標準體系建設中將“食品安全可追溯”列入重點;其次,細化了“食品生產過程控制體系”,特別明確了“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系統,統籌規(guī)劃各類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統一追溯編碼要求,保證追溯鏈條的完整性和兼容性?!贝_立了國家食品追溯系統的建設,包括明確重點產品和平臺的建立,強調了對乳品、酒類、保健食品和生鮮農產品四大追溯系統的建設。
通過考察,英國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相關內容主要涉及牲畜及乳制品類的農牧產品;其中包括有關食品安全的認證、追溯管理要求,追溯統一編碼,以及英國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相關協會和農場主等各自的職責。通過在紐卡斯爾大學授課學習(包括請當地政府監(jiān)管部門人員講解)、當地市場實地參觀(相當于國內的農貿市場),對英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有了基本的了解。
當前,英國的農產品是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農產品、食品等產品的進出口量基本相抵;2016年英國的農產品和食品總產值為1090億英鎊,占國民生產總值(GVA)的6.6%。英國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國家政府部門是由英國環(huán)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Rural Affairs)負責,地方上由當地的貿易委員會負責監(jiān)管;行業(yè)協會負責對農場主進行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培訓指導,并具體承擔對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及追溯體系建設等工作。
1990年席卷歐洲的“瘋牛病”事件首先發(fā)生在英國,其主要問題是出在飼料添加劑,為此被宰殺的牛達440萬頭(類似因飼料添加劑造成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在中國也時有發(fā)生)。實際上早在1990年前,位于蘇格蘭的阿佰丁市就發(fā)生過因食品質量問題造成200多人集體腹瀉的事件;之后有2013年南威爾士市“注水雞”事件、2013年的馬肉假冒牛肉的“馬肉事件”(此事涉及歐洲16國)和2015年的轉基因堅果事件等。
為此,英國政府、當地政府和協會采取的措施是對農產品通過質量和安全認證方式進行管理,重點對動物性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其中,對牛、羊等英國家庭主要的肉食進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性管理,做到“Farmto Fork”(農場到叉子)全程監(jiān)管,其溯源信息進入“國家牲畜管理數據庫”。主要依據的法規(guī)是歐盟技術指令:Regulation(EC)178/2002和Regulation(EC)853/2004。
紅色拖拉機(www.redtractorassurance.org.uk)是一個在英國家喻戶曉的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民間組織,是得到政府金融支持可進行營利活動的協會,以落實食品保證計劃、保證食品安全、動物福利、衛(wèi)生和環(huán)境保護等為目標。
該組織在認證追溯工作中以品牌推廣作為抓手,與當地的消費文化結合,具有明顯的英國式特點。其中,在品牌使用中,對通過認證的服務對象(農場、農戶)生產的產品包裝上使用雙LOGO——認證標志(紅色拖拉機)+米字旗標志(英國國旗,產品必須是本土產的),并對標志使用進行嚴格管理。在品牌推廣延續(xù)方面有先進的理念,主要包括質量、內涵和文化;具體措施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主體內容包括品牌想實現和應包括的內容:愿景、目標價值和文化內涵;
2)消費者意愿;
3)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企業(yè)與消費者);
4)品牌影響的擴大;
5)讓消費者直觀和明確地獲知信息(做到想法與需求一致)。
在實施認證和追溯方面,協會還制定了一系列標準,這些標準通過技術咨詢所編寫和修訂并與客戶、農民代表進行協商(組織是TACs委員會),實現更廣泛的行業(yè)確保標準的實用和準確性。最后做到根據重要食品可追溯性不斷增長需求,提高消費者對畜牧業(yè)生產中動物安全感,并提供有意義的、可信的農場保證。協會還向培育成員發(fā)放“紅色拖拉機保證計劃工作”小冊子,它詳細說明了所有成員都必須遵守的計劃規(guī)則,該手冊還包括紅色拖拉機制定的牛肉和羊肉的標準。
手冊規(guī)定了牛和羊從出生后的雙耳標RFID標簽管理到在養(yǎng)殖、跨地區(qū)轉運中“護照”(牲畜專用的PASSPORT),宰殺、以及保證銷售的方式等,如圖1所示。其中部分要求規(guī)定摘錄如下:
圖1 牛羊雙RFID耳標和“護照”
1.必須識別牛,并保存記錄以保持可追溯性:
(1)在出生后20天內,牛應被加上雙標簽(RFID射頻標簽);如果是乳牛,在出生后36個小時內加第一個標簽。并要求都擁有英國“護照”;
(2)出生、死亡和遷徙記錄在最新的牧群記錄中,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上傳國家數據庫(例如:BCMS——出生后27天,死亡后7天,被遷移后3天);
(3)進口牲畜應被標記并按照立法記錄。
2.必須識別綿羊并記錄它們,以保持可追溯性:
(4)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通過批準的方法識別綿羊;
(5)持有的登記簿(紙或電子)保持最新及有封面;
(6)保存細節(jié)記錄包括標簽替換、移動、死亡、年度盤點(每年12月1日舉行)、出生的綿羊個體記錄或法律規(guī)定的身份等;
(7)在移動的3天內,報告(紙或電子)的羊群運動;
(8)記錄文檔保存3年。
英國的農產品(食品)追溯工作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特別是在品牌宣傳、嚴格的法規(guī)制度實施、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經營者及消費者強烈的質量安全品牌意識方面。雖然英國在農產品追溯方面也不夠完善,如定量包裝農產品上的包裝標識信息不夠統一(有部分無條碼,有部分采用“店內碼”),追溯體系認證未采用國際統一的認證方式和標準(相比較,東南亞、南美在此方面做得要比歐洲好),但由于英國的國情(全民質量誠信意識、嚴格的法律——無封頂罰款)決定了整體的成效。通過對問題針對性的交流,對英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及管理情況有了基本了解,現對照分析如下:
雖然英國已經“脫歐”,但英國在標準化方面與歐盟和總部在歐洲的ISO組織溝通密切,步調一致,統一執(zhí)行歐盟的相關技術法規(guī)。英國政府與地方政府及相關行業(yè)協會之間分工明確,政府制定規(guī)則實施監(jiān)督,但在監(jiān)督中以全民監(jiān)督為重,政府只是扮演“小政府”的角色;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只實施調查取證,案件將由檢察院與法院處理,罰款實施無上限;大量食品安全與追溯體系建設與實施的具體工作由行業(yè)協會操辦。
對照追溯要求,與我國的標準對照,英國的標準不是面面俱到,但在具體細節(jié)方面規(guī)定得非常詳盡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追溯標準與英國標準對照
對照英國在乳制品、牛羊肉追溯管理中的協會(行業(yè))標準,雖然大的要素為14項(就管理及技術要求方面的覆蓋面沒有我們廣,我們的國家標準也是依據國際標準來的,大要素為12項),但細分要求分別達到106項和85項,規(guī)定比較細致明確,讓操作者對時間、地點、對象和要求一目了然。這樣規(guī)定和操作,同樣也能讓監(jiān)管部門全球監(jiān)督。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品牌建設方面由來已久并具有豐富的經驗,近十幾年來提出產品生產注重的需求導向方面也是西方國家提出來的;加上良好的國民素質、食品安全意識和全民參與意識(公民責任)以及英國偏好本國產品的意識,在依據品牌(包括認證標識)選擇產品方面意識非常強。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在對待產品制造商時也注重溝通和平衡,特別是對農產品生產商也是同樣加強保護和扶持;不會因食品安全問題對企業(yè)或農場主提出過度要求和價格限制。
當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在非常自豪地介紹RFID技術(射頻技術)時,中國的RFID應用已遠遠超過英國。我們從來都不認為一項技術能解決某一領域的所有問題,在英國這個觀點得到了印證;英國在食品追溯方面的技術應用做到“重點突出”和“適度夠用”,如活體養(yǎng)殖動物管理上特別強調RFID應用與管理跟蹤,但在零售環(huán)節(jié),有些肉類包裝甚至沒有條碼標識(更沒有RFID),但還是必須有數字字母組合的追溯信息。因此,在追溯方面不僅需要標準、品牌、監(jiān)督管理和技術,還有人文及文化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