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玉米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僅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于糧食加工,還可以作為一種飼料。然而,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往往會對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文就玉米種植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為種植戶提供參考以及借鑒。
關鍵詞:玉米;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
玉米又被稱為棒子、苞谷或者苞米,是我國的一種主要糧食作物,在當?shù)卣加兄^大的種植面積,其產量以及質量的高低會對當?shù)剞r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而,為了實現(xiàn)玉米的優(yōu)質高產,使其經濟效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玉米種植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做好玉米生長過程中各種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一、玉米種植管理技術
(一)科學選種
做好玉米品種的選擇工作是保證玉米產量以及質量的基礎。種植戶需要充分了解當?shù)氐臍夂蛞约巴寥罈l件,選擇最為適宜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需要盡量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玉米品種。例如,仲玉518、錦泰1號、成單99、科茂918、云海007、成單335、華試919、正玉968及同玉609等品種。在種植過程中,應當盡量選擇先進的種植技術以及種植設備,使玉米種植具備更高的效率。此外,在玉米種植之前,還需對種子進行農藥浸泡以及晾曬等工作,使玉米種子順利發(fā)芽。
(二)土壤翻耕
為了使玉米具備更高的種植產量,應當盡量選擇較為平坦同時具備較高土壤肥力的地區(qū)進行玉米的種植。另外,在種植之前必須做好土壤的翻耕工作,使玉米根系得以在土壤中深扎,進而幫助其更好的吸收養(yǎng)分。在對土壤進行翻耕過程中,其深度不得小于20cm。
(三)播種
在播種時如果平均氣溫較低,無法滿足玉米發(fā)芽對氣溫條件的要求,就應當將播種延后。在播種過程中需要注意,應當保證種植深度與密度之間的一致性,以防玉米出現(xiàn)高度參差不齊的情況。
(四)控制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的大小往往會對各株玉米其所獲得的養(yǎng)分、受光范圍以及通風狀況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而合理密植也是保證玉米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需要保證玉米行距以及株距的一致性,通常情況下,春玉米種植密度3000~3500株,按行距1.1~1.2尺,株距7~8寸,按寬行1.8~2尺,窄行1~1.1尺,株距7~8寸栽植。夏玉米畝植2000株,按窩距6寸栽植。此外,種植戶還需對各種先進的種植技術進行不斷學習,樹立一個正確地種植理念,不得單一的追求大穗而忽略了對種植密度的控制。
(五)合理澆水以及施肥
在玉米栽培工作完成以后,種植戶需要對玉米生長期的實際狀態(tài)進行仔細地觀察,為了保證玉米能夠獲得養(yǎng)分以及水分,必須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地施肥以及澆水,進而使玉米得以正常生長。種植戶需要為玉米施加氮、磷、鉀或其他微量元素,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必須對鉀肥以及氮肥的施加比例進行有效控制。在灌溉過程中主要選擇的是噴灌及滴灌的方式,一方面保證玉米獲得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使玉米種植區(qū)域內的小氣候得以改善。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通常是指通過一系列農業(yè)措施,使玉米對病蟲害具備更強的抵抗力,與此同時為病蟲害營造一個不利于生長及存活的外部環(huán)境,進而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首先,進行合理輪作,在使土壤養(yǎng)分得到均衡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同時,對病蟲草害進行有效防治,進而實現(xiàn)增產增收的目的;其次,選擇對病蟲害具有較強抗性的優(yōu)良品種,同時在最為適宜的播種期進行播種,從而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在播種之前,可以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從而有效減少死苗以及病苗出現(xiàn)的概率,對細菌傳染進行有效預防,進而提高出苗率;其次,做好栽培及管理工作,播種之前要進行深翻土,通過土壤的翻曬減少病害的根源,同時做好雜草的清除工作,進而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率;此外,還需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玉米的各個生長階段進行合理施肥,使玉米對肥料的種類以及數(shù)量需求得到滿足。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就是對光照、溫度、濕度、電以及聲波、放射能等各種物理因素進行充分利用進而實現(xiàn)病蟲害的有效防治。例如,農民可以將黃板或設頻式殺蟲燈懸掛于田間來對黏蟲進行誘殺。物理防治措施不僅方法簡單,同時成本低廉。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對生物之間相生相克的原理進行充分利用,采用一種生物來對付另一種生物,從而使病蟲害的種群密度有效降低。生物防治措施不僅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具備良好的防治效果,害蟲不會產生耐藥性。例如,農民可以對草蛉以及赤眼蜂等玉米蟲害的天敵進行保護,在生物鏈的作用下來降低病蟲害暴發(fā)的概率;也可以采用蘇云金桿菌、甲維鹽等生物農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技術推廣人員做好生物農藥的推廣工作。
(四)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方法就是通過化學藥劑來對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方法。化學防治方法操作簡單,同時經濟效益較高,對地區(qū)限制要求較低,在任何季節(jié)均可以使用。但是化學防治措施的長期使用,往往會導致化學農藥污染,使一些病蟲害產生抗藥性,進而對防治效果造成影響。
玉米紋枯病是儀隴地區(qū)玉米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發(fā)生于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很少在苗期發(fā)生。該病主要對葉鞘以及果穗造成危害,也有可能侵害莖稈。近地面1~2節(jié)葉鞘處首先發(fā)病,接著逐漸向上擴散。在發(fā)病初期,病斑類似于水浸狀,呈橢圓形或者不規(guī)則形狀,病斑中心呈灰褐色,邊緣呈深褐色,多個病斑常常擴大匯合最終形成云紋狀的斑塊,從而包圍整個葉鞘,導致葉鞘腐敗,同時引起葉枯。病斑也可以擴散至果穗,導致果穗苞葉出現(xiàn)云紋狀的病斑,同時可能侵入到果穗內部,導致其籽粒以及穗軸變褐腐爛。莖稈被害后其病斑顏色為褐色,在病后期破裂甚至露出纖維。
玉米螟蟲又被稱為玉米鉆心蟲,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常見蟲害,往往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嚴重威脅。玉米螟蟲主要發(fā)生于玉米的心葉期,此時螟蟲的幼蟲會采食玉米較為鮮嫩的葉片,主要為尚未展開的心葉,使心葉在展開以后出現(xiàn)花葉,另外螟蟲也會食用玉米的莖稈,導致其在大風天氣極易折斷,進而使玉米產量受到較大影響,減少了農戶的收益。因而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必須做好其前期的預防工作,減少氮肥的使用,以防玉米因貪青而招致玉米螟蟲。同時,要做好對農田的檢查工作。在對玉米螟進行化學防治過程中,可以選擇在其心葉期,噴打杜邦康寬3000倍液,這樣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蟲害較為嚴重,可以在第一次施藥結束后25天在喇叭口位置再次噴施1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玉米的優(yōu)質高產,在種植過程中必須選擇優(yōu)質的玉米品種,同時做好翻耕及播種工作,對種植密度進行有效控制,加強澆水以及施肥管理。針對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各種病蟲害應當采取正確防治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玉米種植產業(yè)得到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