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視覺設計的角度,探討敘事性視覺設計中的有效場景,使敘事性視覺設計通過“場景放大”達到最優(yōu)的敘事效果。以場景理論為基點,對敘事性視覺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場景進行研究。提出了敘事性視覺設計中“場景放大” 的三種形式:優(yōu)化生活場景、塑造戲劇場景、展示互動場景。隨著研究的深入,“場景放大”的敘事技巧已逐漸涉及敘事設計的領域,并成了考量敘事性視覺設計成功與否的一種自覺的、必然的因素。
視覺設計;敘事;場景放大
所謂場景,湯姆金斯總結為:“一個場景是已經組織好的一個整體,表現了一個有人物、背景、時間、地點、行為、情感及心理功能的理性化的事件。”[1]一個場景是一個包含著人和事兩個基本敘事要素的微型敘事。通過時間維度聯(lián)系起來的一個個場景,會形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敘事。
敘事性視覺設計中的“場景放大”,是將特定場景從日常生活的瑣碎場景中分離出來,使這個特定的場景包含著豐富的想法、行為、感受和記憶。當受眾沉浸在這些場景中時,會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這些場景是高于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經歷的場景,是敘事設計師通過主觀創(chuàng)意所帶來的一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場景。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與病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發(fā)明了“巔峰時刻”。在交流過程中,患者在被要求描述其一生中最完美的時刻時,患者的情緒瞬間被極大地激發(fā)。馬斯洛將這一時刻命名為“巔峰時刻”。而這個時刻,會被看作一生中最完美的時刻。當受眾沉浸在這些場景中時,會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這些從日常平庸瑣碎的場景中分離出的場景可以看作是“放大的場景”。
這些“放大的場景”或隱或現地存在于受眾頭腦中。設計師要想成功“借物”營造故事氛圍從而成功俘獲受眾,須做的工作就是將受眾心中還尚處在朦朧階段的場景進行收集、整理和組織,把“放大的場景”展現給受眾。本文從生活場景優(yōu)化、戲劇場景塑造、展示場景互動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將“場景放大”。
首先,敘事設計要通過對生活場景的優(yōu)化來塑造敘事所需要的客觀空間。選取生活中的場景,受眾沉浸其中時更容易對作品理解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
敘事性視覺設計的場景大多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場景。如圖1所示的生活場景敘事圖例,通過對日常中生活場景的合理選擇、加工以及藝術化處理,使得其中一部分被放大,進而形成一個似乎是真實生活,但又高于真實日常生活的場景。這就是對現實生活場景的優(yōu)化?!八褚粋€按摩師,不會揭穿人性的弱點,而是會順著你個性的脈絡,不經意間讓你覺得一切正常,并用他的技巧將人性的弱點轉化為優(yōu)點或特點,同時強化并放大原來的優(yōu)點,形成一種完美人性的幻象,激發(fā)你的希望,建立你的信心?!盵2]
敘事設計中的場景,運用空間組合和造型原理語言,構成特定的藝術形象,為作品提供表現的空間。通過對視覺元素的構圖、視角、色調的設計,為角色設計出展示、創(chuàng)意所需要的空間。生活場景優(yōu)化能為敘事設計的表達空間提供良好的基礎,是角色“動作的支點”。
以三九胃泰的廣告敘事設計為例(如圖2),這則廣告的敘事場景選擇很獨到。首先,作者選用“胃”的形態(tài),確定敘事發(fā)生的地點。同時,作者將“熬夜加班場景”和“熬夜讀書場景”與“胃”的形態(tài)結合,將兩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進行優(yōu)化。受眾沉浸在這些場景中時會產生強烈的共鳴,再加上色彩冷暖的強烈對比,點明敘事主題——當夜深了,三九胃泰為你暖心。富有創(chuàng)意且易引起共鳴。
為了更加便于受眾對敘事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場景的選擇一般會從特定時代的受眾文化心理和情感感知出發(fā),選擇帶有受眾特殊情感記憶的場景。這樣的場景選擇有利于觀眾的情緒迅速被激發(fā)。同時,這一策略反過來又加劇了受眾對現實場景的優(yōu)化處理。通過敘事的過程,設計中的場景轉化為一個似乎能讓受眾觸手可及的理想場景,從而激發(fā)受眾的潛在愿望。詹姆遜說:“正是這些設計告訴我們,什么是人們無意識的欲望,使我們知道人們對一個烏托邦式的社會有什么樣的設想?!盵3]
敘事性視覺設計需要創(chuàng)造戲劇性場景,利用戲劇場景的特定沖突效果,引發(fā)受眾的情緒體驗。敘事性視覺設計經常選用戲劇場景進行敘事。在戲劇化敘事設計中(如圖3),利用戲劇化效果的巧合和夸張的特征進行敘事。在審美效應上,戲劇場景能給受眾產生“陌生化”的敘事效果;在認知上,因為戲劇化場景帶來的認知的不協(xié)調,從而有效獲得觀眾的吸引力。當然,與此同時,戲劇化場景也給受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反應。
在戲劇場景中,特定意義上的圖像帶有大量的信息,受眾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進行體驗。這種體驗包括正面和負面的情感體驗。
Mylanta胃藥的廣告敘事設計(如圖4)。這則廣告以“意外熄滅的蠟燭”“莫名吹出的泡泡”“小狗無辜的眼神”三個有點無厘頭的戲劇化場景,突出消化不良、腸胃不好等消極的情緒體驗給自己帶來的尷尬。此廣告塑造出的戲劇場景,因為認知的不協(xié)調而成功吸引受眾的注意,同時也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反應。
為了使受眾與設計的場景產生情緒體驗,往往選擇與受眾心理產生沖突的戲劇化場景。這些設計的重點是讓受眾體驗場景中的情感,然后將情感轉移到設計作品上。敘事性視覺設計并不是讓受眾來學習、理解的,而是讓人們“感同身受”。
敘事性視覺設計通過互動場景的展示,渲染主題氣氛。場景的互動不僅能加深受眾對視覺設計的認知,也能提高受眾和設計之間的互動,并創(chuàng)造二次傳播的機會和內容,從而實現視覺設計的進一步推廣。
所謂的互動性場景(如圖5),其重點就是將敘事的環(huán)境塑造成能與受眾產生互動的場景。這就意味著,這種場景的展示對敘事環(huán)境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要有一定的現實感,讓觀眾能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互動中。吸引力是互動場景敘事設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國著名的設計大師威廉·伯恩巴克也曾說過:“你沒有吸引力使人來看你的設計,那么不管你在設計中說了些什么,你都是在浪費金錢?!?/p>
互動場景更加注重創(chuàng)作氛圍、心理共鳴和受眾參與,盡量利用多種手段實現信息與受眾的情感互動。
如圖6所示的lust交互敘事作品Camera Postura。它通過交互作用為受眾營造了一種互動的場景:裝置可以將受眾的動作以電影海報的形式轉換到屏幕上,從而實現場景的互動。受眾所擺出的每一種姿勢都會通過屏幕,對應生成不同的電影海報。Camera Postura的目的是試圖通過對屏幕前受眾身體語言的捕捉,從而使受眾在互動式的場景中去體驗電影。該裝置塑造的互動性場景具有很強的真實感,能讓受眾自覺參與到敘事設計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互動場景意在營造一個場景,讓受眾接受這個場景傳達的信息。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視覺沖擊力,使敘事設計不局限于二維空間,使敘事設計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它增強了與受眾的互動,并加入了觀眾的參與,激發(fā)了觀眾的積極性。
時代在變化,受眾感知設計的方式也在變化,用敘事的方式來帶動受眾的情感,創(chuàng)造場景來提高敘事設計的深度和廣度,無疑是當下較受歡迎的視覺設計方法之一。敘事性視覺設計中存在多種引發(fā)故事發(fā)展的場景,每一種場景都有可能給受眾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設計者可以采用“場景放大”的敘事技巧,從而決定讓受眾看什么不看什么。對于受眾而言,是一種無選擇的選擇。設計師通過調查受眾的心理,借助恰當的場景,來塑造不同的敘事氛圍,讓受眾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感知設計。
注釋:
[1]馬一波、鐘華:《敘事心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1頁。
[2]陳小云:《泛廣告時代的幻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36頁。
[3]詹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