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只要進過學校的大門,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那么幾群叫做同學的伙伴。常規(guī)的同學有幼兒園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有人運氣好,還有碩士同學、博士同學、補習班同學或是業(yè)余興趣班同學。
電影《墮落天使》說:殺手也有小學同學。
更多人激動地想:馬云也有復讀班同學。
或許沒有人考據過同學聚會是從何時起成為神州熱門事物的,我們自己多半也不記得,從哪一年起,每年會收到來自同學的邀請,然后不顧風寒路遠,趕回故鄉(xiāng)或是某個別的地點,去參加那個心心念念的聚會。南方車站有同學接站,北方機場有同學接機,多年未見的伙伴灑淚擁抱,訴說各自境遇,又哭又笑……
很多時候,春節(jié)你好不容易在洶涌人潮中擠回老家,跟同學歡聚的時間反倒比跟親人相處的時間更多。也難怪,同學讓你重返青春,同學讓你心潮起伏,同學讓你感受同類的氣息相投,同學更是坐標,讓你看見自己的人生正處于怎樣的位置。
當同學聚會以小時為單位開始倒數,你穿上提前兩個月就搭配好的衣服,精心化好明艷照人的妝,準備好最得體的微笑,帶著一顆百味交纏的心,去赴這個早早訂下的約會。
然而沒有人能保證,同學聚會帶給你的,一定是美好的昔日重來。
當明天變成昨天,當黑發(fā)變成謝頂,當秀麗變成滾圓,當清澈變成渾濁,當訴說離情變成借酒裝瘋,當交心懇談變成惡心炫耀,當一往情深變成一言難盡,當勾肩搭背變成勾三搭四,當歡聚場變成生意場,當少年的你變成油膩的你我他,當眷戀的火苗最終被嫌棄的冰水澆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同學聚會,頭也不回。
同學聚會越來越變成一只雞肋。去,注定失望;不去,又怕有遺憾。在年復一年、次復一次的糾結中,我們忘記了聚會的初衷,只記得自己的情緒;我們忘記了曾經的美好,只記得同學的不堪;甚至,我們開始假裝忘記,自己曾經有這樣一幫同學。
盡管如此,同學仍是我們生命中繞不過的存在,每次同學聚會還是人頭涌涌,每次聽到同學聚會的召喚,還是忍不住心里一動……
當班級微信群里又開始召集同學聚會,這一次,你還會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