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林
媽媽帶回來的紅色布袋中,裝著幾十個顏色鮮紅、小巧玲瓏的山楂。
我隨手抓起一個,洗了洗便塞入口中,在牙齒咬破那層薄薄的果皮時,一種奇妙的感覺在口中綻放開來。我跑到垃圾桶前,把它吐了出來——真酸。
我打小就不喜歡吃山楂,但母親任教的小學種有十幾棵碩大的山楂樹,每到秋季,山楂樹上結滿了果實,母親總會提著幾袋山楂回家,除了送人還是送人,家中根本沒人吃,只有奶奶偶爾會拿些切片曬曬。
后來,母親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那一個個山楂做成一罐罐甜美誘人的山楂醬。山楂能做成美味的山楂醬有賴于母親的巧手。凡是出自母親之手的飯菜,便必然是精品。母親將山楂放入鍋中不斷攪拌著,山楂漸漸變得黏稠。不久,一團鮮紅色的山楂醬便悄然誕生。
下一步,便是加上晶瑩的冰糖,對于我這種“甜味需求者”來講,沒有糖的食物是沒有靈魂的。加糖是為山楂醬添加“靈魂”的重要一步。冰糖在高溫下漸漸融化成了糖漿,與山楂醬混為一體。最后,母親將做好的山楂醬放入罐子中放涼。
打開罐子,一股香氣便飄了出來,整個廚房都是甜美的味道。我用勺子挖了一小勺,滿懷期待地拿在手中,這誘人的色澤將我的食欲提了起來。我小心翼翼地送到嘴邊,生怕一不小心把這美味掉到地上,隨后便一口將它全部吞掉。
也就是一剎那間,我對山楂的感情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從口中蔓延開來,我第一次喜歡上了山楂……
去年秋季,我又來到母親任教的小學。那一棵棵山楂樹結滿了紅艷艷的果實,我隨手摘下一顆送入口中,還是那股令人唾液橫流的酸味。剎那間,兒時對山楂醬的渴望和期待又回來了……
(指導老師:王金娣)
作者由一顆山楂聯(lián)想到了母親做山楂醬的往事。對母親做山楂醬的細膩描寫,不僅讓我們仿佛品嘗到了甜美的山楂醬,更讓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母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