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艷
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王安石,有一老鄉(xiāng)名劉攽,字貢父。兩人私交很好,“每相遇必終日?!比欢鴦⒇暩笇ν醢彩珜?dǎo)的變法卻不以為然,加上他博學(xué)多才,平時喜歡揶揄別人,所以一逮著機會就嘲弄、戲謔王安石。
為強國富民,只要有利于國家人民的事,王安石都愿意為之,于是有人投其所好,出了個“好”主意:“若是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抽干,一定是良田千里,于民有利?。 蓖醢彩犃舜笙策^望,可轉(zhuǎn)念一想,不禁問道:“那抽出來的水往哪兒放?”一旁的劉貢父悠悠地說:“這個簡單呀,你在旁邊再挖個八百里泊,不就有地方容水了?”王安石聽了,笑笑作罷。
嘲諷王安石,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有一次,兩人一起吃飯。席間,王安石突然想起《論語》里有句“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便問道:“為什么孔子要讓人頓頓吃姜呢?”劉貢父一本正經(jīng)地答道:“《本草》里說,姜吃多了會損智,而古來擅長管理的人,不是讓民眾精明,而是讓民眾呆萌??鬃咏倘藧凵铣越?,才好讓大家都吃得呆呆的便于管理嘛。”
原來如此,老劉果然是學(xué)富五車!不過王安石越想越不對勁,過了許久才醒悟,劉貢父這是諷刺自己呢。原來,王安石為了變法,常在學(xué)術(shù)上穿鑿附會以獲得理論支持,有愚弄大眾的嫌疑,卻不想被劉貢父趁機嘲弄。
1074年春,天下大旱,各地災(zāi)情不斷,王安石遭人彈劾罷相,出任江寧府(今江蘇南京)知府。當他的車駕返回金陵時,北方的蝗災(zāi)恰巧也逐漸南移,劉貢父借機諷刺道:“丞相的新法害農(nóng),鬧得眾叛親離,現(xiàn)在只有蝗蟲感恩戴德,一路追隨啊?!弊尡揪陀魫灥耐醢彩帧稗巍钡奖?。
老是被欺負,王安石也想掰回一局,就拿貢父的名字開起了玩笑:“劉攽不值分文?!蓖娌鹱钟螒??劉貢父當即懟回去:“你的名字拆開也很有趣——失女便成宕,無宀莫是妬(同“妒”),下交亂真如,上頭誤當寧。”拆字的同時還暗諷了王安石與上下級間不和諧的關(guān)系。這一交手,王安石牢牢記在心里,從此再也不敢隨便跟劉貢父開玩笑了。
盡管是老鄉(xiāng),但王安石堂堂一位大權(quán)在握的宰相,怎么會容忍劉貢父一而再再而三地戲弄嘲諷呢?論原因,除了欽佩其“筆下能當萬人敵,腹中嘗記五車書”的才學(xué),更是敬重劉貢父的人品。
據(jù)《道山清話》記載:“劉貢父平生不曾議人長短。人有不韙,必當面折之?!币簿褪钦f,劉貢父一生從不議論別人的長短,如果看到別人有不足或不對的地方,一定會當面指出。對于王安石也正是如此。王安石當權(quán),大家奉承諂媚唯恐不及,只有貢父當面批評他?!叭煌伺c人言,未嘗出一語?!比欢诒澈螅瑒⒇暩竻s從來不說王安石一句壞話。
口是心非,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社會上職場中,慣用此伎倆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防不勝防,“人有不韙,當面折之”的品質(zhì)就顯得尤為可貴,也正因為此,就算劉貢父反對變法,更處處戲弄自己,王安石也都能容忍,愿意和他做終生的朋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