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雄,呂玉蘭,武瑞瑞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云南 保山678000)
從圖1 可見,1991-2018 年全球咖啡產量在522.34~954.28 萬t,總體呈上升趨勢,2009 年全球咖啡總產量突破800 萬t,2013 年突破900 萬t,2017 年為954.28 萬t,2018 年為951.36 萬t,處于歷年產量的峰值。
由于全球咖啡產區(qū)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緯度跨度較大,南半球和北半球季節(jié)變化不同,因此全球全年均有咖啡成熟采收和上市,但呈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從圖2 可見,1991-2018 年全球咖啡產量春季(4月組)占全年產量的45%,夏季(7 月組)占全年產量的2%,秋季(10 月組)占全年產量的53%。
從圖3 可見,1991-2018 年全球咖啡產量增長率在-13.99%~20.70%,波動較大,平均年增長率為2.39%,總體保持增長態(tài)勢,但呈現(xiàn)出明顯的大小年現(xiàn)象。
從圖4 可見,1991-2018 年全球咖啡國際綜合價格(ICO Composite Prices)為6.65~30.69 元/kg[1],價格波動很大,其中1995 年有1 個波峰20.19 元/kg,此后價格下滑,到2001 年達到波谷6.65 元/kg,此后價格逐步回升,到2011 年達到歷史峰值30.69 元/kg,此后價格持續(xù)下滑,到2018 年價格為16.51 元/kg,而國內收購價為12 元/kg 左右,已低于15 元/kg 成本價格,為2011 年以來的最低值,目前僅為13.62 元/kg(2019年4 月29 日),短期內難以大幅攀升。
從圖5 可見,1991-2018 年1-12 月國際咖啡綜合價格(ICO Composite Prices)在14.91~15.42 元/kg,平均值為15.26 元/kg,其中2-5 月、7-9 月價格高于平均值,此時正值大多數(shù)咖啡生產地咖啡開花和掛果期;1 月、10-12 月為北半球咖啡收獲上市期,6 月為巴西等南半球咖啡收獲上市期,收獲上市期價格低于平均值。
從圖6 可見,1991-2018 年國際咖啡綜合價格增長率在-29.03%~118.16%,波動很大,其中1994 年、1997 年、2005 年、2011 年和2014 年處于波峰狀態(tài),1992 年、1996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9 年、2012 年、2013 年、2015 年、2017 年、2018 年處于波谷和負增長狀態(tài),整體上咖啡國際期貨價波動很大。
從圖7 可見,價格增長率波峰與產量增長率波谷基本對應,同樣價格增長率波谷與產量增長率波峰也是基本對應的,說明產量增長將導致價格下降,同樣產量下降則導致價格上升,價格與產量呈負相關關系。按照Pearson 相關系數(shù)分析,其相關系數(shù)r=0.431,呈顯著相關關系,與夏龍研究結果基本一致[2]。
綜上所述,全球咖啡產量在522.34~954.28 萬t,總體呈上升趨勢;產量增長率在-13.99%~20.70%,平均增長率為2.39%,但呈現(xiàn)出明顯的大小年現(xiàn)象和季節(jié)性變化。全球咖啡綜合價在6.65~30.69 元/kg,增長率在-29.03%~118.16%,年際間和季節(jié)間具有明顯的波動現(xiàn)象,收獲上市期價格明顯低于平均價格,而非收獲上市期價格明顯高于平均價格。價格增長率和產量增長率波動曲線呈反相關,即價格波峰期為產量波谷期,而價格波谷期為產量波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