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奔走于科舉道路上的眾多世人形象,揭露了功名利祿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深刻的批判。
打開書,儒林群丑向我們翩然走來:他們或唯利是圖,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內(nèi)心卑污;或故弄玄虛,欺世盜名;或倚仗權勢,橫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實則鄙陋;或終老科場,迂腐可笑……他們?nèi)珶o讀“圣賢書”的儒生應有的學識與品格,而是為功名利祿所裹挾,丑態(tài)畢露。
在書中,我讀到了人的執(zhí)迷不悟。周進熱衷功名,考了幾十年,直至須發(fā)花白,卻連一個秀才也沒考上,受盡凌辱,以至于參觀貢院時,見了號板,竟然一頭撞上去,不省人事;同樣,范進也是癡迷科舉,屢試不中,窮困潦倒,受盡岳父的欺凌謾罵,他仍不改初衷,一心赴考,只為一朝成名……
在書中,我讀到了人的迂腐。儒生馬純上為了“舉業(yè)”空耗終生,卻一而再地熱心宣揚科舉,認為“舉業(yè)”二字,是從古至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在世,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讓人出頭的事,其迂腐麻木,可見一斑。
在書中,我讀到了假名士的欺世盜名。如杜慎卿之流,他們自命風流,沽名釣譽,明明是趨炎附勢之徒,卻偽裝不叩權貴之門;明明是不學無術之輩,卻裝腔作勢、故弄風雅,其言其行,使人發(fā)笑,令人憎惡。
在書中,我讀到了當權者的道貌岸然。南昌太守王惠唯一的信念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剛到位,便了解此地“出產(chǎn)”;知縣湯奉,為求升官,不擇手段,竟將送他五十斤牛肉的回民師傅迫害致死。
《儒林外史》不僅具有深邃的主旨,而且有極高的藝術境界。它將諷刺的鋒芒隱藏在耐人尋味的故事中,通過冷靜傳神的刻畫,寥寥數(shù)語,便將人物形象和世俗風貌描摹得形神兼?zhèn)?,入木三分?/p>
《儒林外史》是中國諷刺小說的豐碑,它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一面鏡子,更是一幅儒林群丑的諷刺畫卷,它留給我們的是無言的揭露和深深的思考。
(指導教師: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