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偉
得到祖克慰老師的書,是在去年的深秋。但把其中的一本書讀完,已到今年的暮春時分。在祖老師的書里,很多鳥都出現(xiàn)在春天,比如說杜鵑、畫眉、麻雀、喜鵲、啄木鳥、繡眼等??墒窃诖巴庋笠绲拇猴L里,在遼闊的天空下,我居然沒有看到哪怕一只鳥。在書里,那些鳥兒卻撲閃著翅膀,叫著不同的聲音,或優(yōu)雅地飛過,或如離弦的箭一般射向地面。我卻只能想象,想象那些翱翔的雄姿,那些在低空掠過的愜意,然后無端地生起一種嘆息、一種迷茫。
春風吹來又拂去,春草和春花在拔節(jié)的簌簌聲中走向輝煌。那些紅綠嬌艷欲滴,壓低身形,承著春的壓力,拼命去做大合唱里一個完美的音符。但是,這些靜止的精致的美,卻總?cè)鄙僖环N靈動的活潑。祖老師說鳥兒飛過的地方,是人類和平的家園。他覺得一個村莊最美的風景就是成群的鳥兒掠過藍天,撲棱棱落在村莊的房屋、大樹上,自由自在地鳴叫。那一刻,他是尋找靈魂的詩人,是喜歡思考的哲人,更是大徹大悟的智人。沒有鳥飛過的天空,就像沒有人居住的村莊,骨子里透著冷清,缺少了一種勃勃的生機,也就缺少了一種喜悅的感動和一種希望的力量。像枯萎的草又像飄轉(zhuǎn)的浮萍,茫茫然不知今夕何夕,更遑論前路何方。
讀之前我就在想,《鳥聲中的鄉(xiāng)愁》必定是在各種鳥叫聲中尋找來自故鄉(xiāng)屬于自己的某種情愫。人人都說《水滸傳》寫得好,一百零八好漢個個不重復,那么鳥類在全世界有九千多種,僅中國記載的就有一千三百多種,祖老師會選擇什么鳥,又如何區(qū)分這些不同的鳥的叫聲呢?另外,除了鳥叫和習性的不同,又會給我們呈現(xiàn)怎樣不同的鳥類世界,準確地捕捉屬于那類鳥獨有的特性呢?人類的感情又是微妙的,文中肯定有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大段描述,但是除了這些,祖老師又會給我們呈現(xiàn)一個怎么樣光怪陸離的鳥類世界呢?
天藍色的封面上有兩只鳥在類似蘇州園林鏤空的窗口對視,它們落在竹子的枝葉上,落在一種類似牽?;ò愕奶贍钪参锏那o株上。原諒我看不出這是什么鳥,我雖然在鄉(xiāng)村長大,但委實對鳥的了解極端膚淺。在老家,沒有山,一馬平川,小時候我以為這里是平原,直到學了地理才知道我們這是盆地。盆地四圍都是山,可是我看不到。我的世界風來過雨來過花開過又落紅,就是不見山,哪怕小小的山頭。多年以后我看到獨山就以為這是大山的模樣,后來去了太行山又去了張家界才算是見到真正的大山。不是有鳥的地方必有山,但缺了山的鳥,會失去很多趣味。有些鳥依附在村莊,有些鳥依附在樹林,有些鳥生長在大山。
祖老師筆下的鳥,很大一部分來自故鄉(xiāng),尤其是故鄉(xiāng)的山。他總是會走上山坡觀察飛鳥,與這個世界對話。還有一部分鳥出現(xiàn)在單位那個密封的玻璃走廊,極少一部分出現(xiàn)在田野。祖老師在書中提到,對一種事物,如果你不了解它,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平常,司空見慣的平常。但你真正了解它時,你就會覺得,它的身上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
《鳥聲中的鄉(xiāng)愁》里的鳥選取的對象都是鄉(xiāng)村里的??汀o論是野百靈、畫眉鳥、戴勝鳥、金翅雀、灰鴿子還是布谷鳥、老鷹、小燕子、大雁、黃鸝都是屬于鄉(xiāng)村的。尤其是麻雀,作者更是以詩人般的洞察力敏銳地捕捉到鄉(xiāng)村之于麻雀是唯一的家園,麻雀和鄉(xiāng)人一樣畏畏縮縮,生活在最底層,勤勞勤奮,雖然卑微,卻活得自由自在,用清脆的歌聲表達不屈,向命運抗爭,以頑強的毅力抵御著來自外界的誘惑。那么這種鄉(xiāng)愁就有了具體的物象,這是屬于農(nóng)村獨有的氣質(zhì),在鳥類嘹亮或者凄切的歌喉中噴出天籟之音,也是作者靈魂深處的故鄉(xiāng)。有些依然如昨,有些已經(jīng)消失,只能靠記憶去打撈,打撈出故鄉(xiāng)曾經(jīng)茂盛的蘆葦園,曾經(jīng)密布的樹林,還有曾經(jīng)生活在其間的喳喳雞、斑鳩、蒼鷹、野兔、野雞、黃羊、狐貍、大雁、火斑鳩等。進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問題,這一切是由于人類的貪婪,對環(huán)境肆無忌憚的破壞。那么我們該如何挽救與修復呢?很遺憾,在書中我找不到答案。只在寫畫眉鳥那個章節(jié)找到兩個字:遠離,是真愛鳥就須遠離,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作者的筆在輕輕地顫抖,那種無能為力的撕裂感,就如作者感慨自己可以剪開那些捕鳥的網(wǎng)卻剪不掉人類的貪欲一樣。而只要有貪欲,這一切都是悲劇。不甘的作者,并沒有停留在嘆息,他心中仍有美好的愿景,如雀鷹篇:也許有一天,在鄉(xiāng)村、在山林、在河流,到處可以看到它們自由自在地覓食、自由自在地飛翔的身影,累了也可以毫無防備地在樹上歇息。再如貓頭鷹篇:在我的家鄉(xiāng),貓頭鷹已不再是一種可惡的邪鳥,人們也不再像當年那樣,歧視痛恨貓頭鷹,它們可以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自由地飛翔。在本書里,作者雖然感慨現(xiàn)實的殘忍,卻并沒有灰心喪氣,他用自己的筆勾勒了一個個凄美的愛戀試圖去感動人類,并且讓老歪放了秧雞、小坡放了大雁,聞者無不動容。我想,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老歪和小坡,在書中是以養(yǎng)鳥高手和知名獵手的形象出現(xiàn)的,連他們都悔改了,還有什么是我們做不到的呢?
回到那個如何區(qū)分這些鳥的問題上來。在開篇,嘀哩哩的鳥叫聲似初春破冰的船,劃開了通向鳥類王國的道路,這是野百靈的歌唱。啾啾啾的是麻雀,滴溜溜的是黃鸝,咕咕咕的是鵪鶉,播谷播谷、早播早熟的是布谷,啾啾-啾啾的是畫眉,嘰嘰喳喳的是金翅雀,嘰啾-嘰啾的是繡眼鳥,咕咕-咕,咕咕-咕的是灰鴿子,也是斑鳩,咕咕-咕咕的是鴿子,篤篤篤的是啄木鳥。好一個鳥類世界的音譜!祖老師寫聲音的高明之處不在于寫了多少種鳥叫,而在于把不同的鳥不同環(huán)境下發(fā)出的叫聲細化了,寫出了它們之間微妙的不同。比如說一只畫眉鳥“啾啾-啾啾……”一群畫眉鳥“嘰啾-啾啾-嘰溜,啾啾啾-嘰溜溜”,籠里的畫眉鳥只一聲“啾”,收到驚嚇的畫眉鳥“啾……啾……”,歡迎你時“嗚……嗚……嗚……”,受到驚嚇時“嘎-嘰”一聲。繡眼鳥疲憊時“嘰”叫了一聲,一會兒又“嘰”叫了一聲,而高興的繡眼鳥的叫聲則是“嘰啾-嘰啾”。再如灰鴿子,它的聲音深沉厚重,跌宕起伏,余韻悠長,是一種地道的鄉(xiāng)村鳥音。平常,灰鴿子會“咕咕-咕,咕咕-咕”地叫,求愛時則會“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輕柔委婉飽含深情,受到驚嚇時會“吱吱”,找到食物后又會“咕咕-咕”。通過不同環(huán)境下不同的鳥叫聲給我們刻畫了一個靈動的鳥類世界,而不是一幅靜止的圖畫。這也是一個資深作家與普通作者最大的不同。變化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題,而靜止則永遠只是相對而言的。細微的差別處,才能彰顯一個作者所能達到的功力。這背后有細致有勤勞也有天分,套用《孫子兵法》里的一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相對而言,文中對不同鳥類外形的描寫則沒有這么有趣了,但枯燥的背后,則是一種專業(yè)的嚴謹,沒有這些特征,我們還真的無法準確判斷鳥的歸屬。專業(yè)是一道墻,堵住了那些隨意翻墻的漫不經(jīng)心的人,卻擋不住矢志翻越的人。
在書中,我饒有興趣地讀到幾個老鷹抓野兔的篇章。一種是絕對的實力碾壓,先是野兔被扇翻,接著一只鷹爪刺進野兔肋骨,另一只割斷野兔的脖子。一種是絕地求生,野兔被鷹爪刺住后不回頭拼命跑,鷹也有拖死的可能。還有一種就匪夷所思了,野兔仰面躺在地上,找準時機蹬向老鷹使其不死也受重傷。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老鷹都是主動攻擊的一方,是天空的王者。作者顯然不滿足于單調(diào)的刻畫,精心給我們勾勒了鷹與兔之間斗智斗勇的過程。先是野兔出現(xiàn)在鷹的視野里,鷹撲動翅膀欲抓捕獵物,野兔停止覓食,撒腿跑進柞樹叢。鷹為了避免撞到石墻收了翅膀緩沖,鷹與兔就對峙在漫長的時光里。接著鷹似睡非睡,野兔試探著跑,發(fā)覺鷹翅膀扇動就再次潛入柞樹叢。然后鷹與兔又陷入了漫長的對峙,作者用細膩的筆調(diào)寫:只有風,很輕微的風,掠過鷹的羽毛。然后呢,鷹假裝離開,給野兔逃跑的機會,自己則躲在附近伺機抓捕。逃跑中的野兔看到鷹撲,使出自己的絕招“兔子蹬鷹”,鷹卻沒有上當收了翅膀。野兔無奈撒腿就跑,鷹一個俯沖就要抓捕,野兔猛然停下,讓鷹撲空,并且試圖再次進入柞樹叢。鷹卻沒有給野兔再次機會,利爪刺進了野兔的脊背。這個經(jīng)驗老到的野兔并沒有坐以待斃,拼命向前跑,試圖把鷹拖死,而鷹卻最終成功升空,了結(jié)了野兔的性命。整個過程驚心動魄,堪比武俠小說,令人印象深刻。同樣精彩的還有熬鷹的片段,金翅雀夫妻覓食又被草莖纏著又啄開的片段。
如果說細節(jié)的描寫考驗的是作者的功底,那么節(jié)奏的把握和作品的走向則考驗的是作者的志趣與視野。祖老師的作品里反復提到一個詞:貞鳥。一種鳥是不是貞鳥,夫妻鳥,反復拷問,并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寫鳥類間動人的愛情。像那個憂傷的繡眼鳥,關關鳴叫的秧雞,為愛殉情的蒼鷺,生死同穴的大雁,忠貞不渝的小燕子,如望夫石般眺望丈夫的母鴿,無不令人動容。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從一而終的戀情,一種純潔無瑕的感情,一種心心相印生死相依的柔情,但在字里行間藏著深深的憂傷。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的戀人蕾,女孩蕾,女友銳抑或僅是有好感的女性朋友藍,都是早年的一個影子吧,她們共同的特征是像蒼鷹、大雁一樣飛遠了,留下形只影單的作者走上山坡去眺望遠方、藍天白云和飛鳥。對蕾的著墨最多,多次陪同看鳥都有蕾的身影,為蕾抓了喳喳雞,蕾卻在聽了小鳥父母凄慘的鳴叫聲后,把小鳥放回了鳥巢。作者答應過蕾抓捕啄木鳥卻在了解啄木鳥是益鳥后反悔,蕾表示理解,對字里行間有著深深的理解和欣賞,最后蕾卻遠嫁他鄉(xiāng)。箜篌別后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在鳥中還有一種是義鳥,就是特別仗義,不會拋下伙伴獨自去逃生,比如書中的野布鴿,幾只一起沖下來架起受傷的同類騰空而去。親情方面則有紅火焰擔當,曾有小女孩拿了一只幼鳥,兩只紅火焰就盤旋在小女孩頭頂,翅膀幾乎掃著小女孩的頭發(fā),另一只鳥飛到女孩的懷里,嚇得女孩嗷嗷大哭。直到家人把幼鳥放入鳥窩,紅火焰才飛回窩里,依然十分警覺。如果說愛情友情和親情是所有情愫中最值得期待和稱贊的,作者描述的鳥類對自由的渴望卻超脫了狹隘的視角,上升到靈魂的高度。不管是籠中無精打采的畫眉,還是失去靈魂的獵鷹,憂郁的魚鷹,萎靡不振的黃鸝,無不詮釋著一種對自由的渴望。它們在人類社會如舞臺上的演員,如流水線上的工人,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這才是真正顫動人心的詩歌。作者在書中如大徹大悟的智者,一方面回憶往昔感慨人心不古,另一方面對現(xiàn)狀表示理解與批判對未來保持希望與祝愿,更告訴我們貪欲是一切罪惡的淵源,要放棄貪欲才會有希望。動物間的搏殺,是生存的需要,我們無法阻止悲劇的發(fā)生,尊重自然法則就是對動物們最大的尊重。我認為,這就是祖老師所寫的深度和高度,值得我們仔細學習和揣摩。在這本書所有的文章中,最震撼我心的是《千聲百囀畫眉鳥》,最值得我玩味的卻是《鷹之死》和《黃昏、鳥或其他》。如果說第一篇代表著傳統(tǒng)散文,后兩篇則代表了新散文。不僅僅是因為長和多段落,它還代表了目前散文發(fā)展的方向。寫實與虛構(gòu),深度與厚度,多線程發(fā)展到最后交融,這應該也是作者致力的方向。
祖老師在多年的寫作生涯中,通過對鳥和其他動物的切入找到了自己寫作的家園。他的家園來自天賜的大自然里百鳥齊鳴,來自故鄉(xiāng)那如老父親般寡言而又沉重的愛。他們會借口天太熱給鳥類騰出空間也會編造諸如“吃大雁肉會得爛眼病”“老鴰肉,糊糊的”等善意的謊言去保護那些可愛的飛禽。他們是把小鳥放回鳥窩的蕾,是放了秧雞的老歪也是傷了母雁又放生了的小坡,更是堅持底線把魚鷹放歸大自然的三老頭,把燕子當作家人的王燕。鋪開紙,他們的形象就隨著筆尖起舞,活了起來。鳥類又何嘗不是在尋找自己的家園。當人類與它們和諧共存時,它們就依村莊而居。當人類貪婪時,它們就遠離了村莊,最終要生活在合適的地方。我們初學者,面對茫然的題材與體裁,又何嘗不是在苦苦尋求自己的家園,家園里無須太夢幻的燈光無需火熱的氛圍,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家園。
也許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游子,唯一的區(qū)別是有些人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家園,而有些人則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