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問之事,得失寸心知。最低層次的學(xué)問就是把資料收集到了,論述能自圓其說;第二個層次,是把關(guān)鍵問題講清楚了,而且能夠說服別人,給大家一個基本確定的定論;再高的層次是,你這個活兒做得很漂亮,而且可以發(fā)凡起例,也就是說可以做榜樣,可以成為一個模式,別人可以據(jù)此來做,那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陳平原
●年輕時我們會為了黃昏唯美的失落,拿起不安的鋼筆高聲傾訴消逝的光陰。今天日子業(yè)已驚濤拍岸,唯有鍵盤和芯片在小心周密地計算著代價與利益。是時候讓自己反省了,我們的日子需要詩意的滋潤和祝福。詩意的生活就在我們身邊,每天拿出半小時忘掉功利去路邊喝杯廉價的茶,或回家看一本無用的書。
——麥家
●我們?nèi)σ愿跋M@得的東西,往往在得到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不適合我們。
——叔本華
●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芳香。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周國平
●不懂的事,你自然會多加小心,惹禍上身的都是你以為懂的事。
——馬克·吐溫
●假如傳統(tǒng)或“世代相傳”的意義僅是盲目地或一絲不茍地因循前人的風(fēng)格,那么傳統(tǒng)就一無可取。
——艾略特
●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沒有辦法告訴別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訴了別人,你也會馬上后悔的。
——羅曼·羅蘭
●人努力想得到什么東西,其實只要沉著鎮(zhèn)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我們過于使勁,鬧得太兇,太幼稚,太沒有經(jīng)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jié)果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
——卡夫卡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biāo),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萊辛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紙張上,無論是通過行為還是借助修飾語,能讓你保持住你的尊嚴(yán)的東西就是善良和斯文。
——約瑟夫·布羅茨基
●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喬布斯
●為什么一桶水時間放長了會變臭,而水凍成冰以后就能永遠保持甘美呢?哲人說,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區(qū)別。
——梭羅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楊絳
●不可能天天都是好日子,有了不順心的日子,好日子才會閃閃發(fā)亮。
——坂本健一
●快樂人有個不怎么有出息的前提,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打算立志對世界有什么貢獻。
——黃永玉
●我們這一生,總會不斷遇見,又不斷分別。你要從同路者中尋找同伴,而非硬拽著舊人一起上路。所謂成熟,就是知道有些事終究無能為力。這一生,我們遇過很多人,也錯過很多人。那些一直留在你身邊的人,才最值得你珍惜。
——人民日報微博
●至味無言,至理無文,至情無歌,至性無心。
——王蒙
●在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
——今山事
●只要你是天鵝蛋,就是生在養(yǎng)雞場里也沒什么關(guān)系。
——《安徒生童話》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