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協(xié)清 杜婷 余群舟
摘要:針對傳統(tǒng)分散施工實習存在的實習內(nèi)容單一等缺點,提出了基于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施工實習新模式。從施工實習新模式的特點、分散實習實施的流程等方面與傳統(tǒng)分散實習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實證研究表明該模式實習效果較好。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實習;共享工地;同城分散實習;實施流程;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2-0266-02
一、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及其特點
(一)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新模式
分散在單個工地的傳統(tǒng)施工實習模式實習內(nèi)容單一、實習強度較小,難以符合新時代、新工科、新質(zhì)量的實踐要求?;诖?,本文在同城共享工地[1]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下進行實證研究。
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新模式下,同一城市的實習學生成立一個實習小組[2],小組中每個成員自己聯(lián)系的實習工地為主工地,小組其他成員聯(lián)系的工地相對于自己聯(lián)系的主工地稱為共享工地。小組成員除了集中到共享工地實習,實習期間的其余時間仍在各自的主工地分散實習。這種模式是傳統(tǒng)分散實習模式和小組集中實習模式相結合[3]的一種實習新模式。
(二)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特點
1.依托傳統(tǒng)分散實習“主工地”。實習小組每個成員的主工地,作為小組其他實習學生的共享工地,也就是說共享工地是由一個個相互獨立的主工地組成。在實習期間,每個實習成員主要在自己聯(lián)系的主工地進行實習,同時按小組實習計劃穿插在共享工地實習。
2.數(shù)量合適的實習工地處在同一個城市內(nèi)。小組實習的共享工地應處于同一城市范圍內(nèi),且實習小組成員通過公共交通在兩個小時內(nèi)到達。
3.實習期間不同共享工地應處于不同施工階段。在同一實習期間,不同共享工地應處于不同施工階段,這樣實習小組成員可以共享實習工地資源,共享實習內(nèi)容選擇較多。每個學生除了主工地實習內(nèi)容,還可以同時學習到共享工地中不同于主工地的施工技術、專業(yè)工種、特色施工工藝等實習內(nèi)容,實習內(nèi)容豐富,實習強度較高。
4.實習小組成員和工地現(xiàn)場指導老師要求較高。實習小組每個成員都需要輪值負責自己“主工地”作為小組共享工地的實習任務,需要額外做實習準備、與現(xiàn)場實習指導老師溝通、聯(lián)系小組其他實習學生等。同時,作為輪值工地的現(xiàn)場指導老師需要對小組成員集體指導,因此對他們的要求也提高了。
二、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實施流程
(一)傳統(tǒng)分散土木工程施工實習模式的實施流程
目前,傳統(tǒng)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實施一般按以下流程進行(圖1)。
(二)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實施流程
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實施一般按以下流程進行(圖2)。
三、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的效果實證
(一)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與傳統(tǒng)分散實習模式的比較
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與傳統(tǒng)分散實習模式的比較(表1)。
(二)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模式實習效果實證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2015級10名學生組成的武漢同城共享工地實習小組,在2018年暑假期間,參與了武漢市10個工地的施工生產(chǎn)實習,不僅每個學生單獨完成了自己主工地的實習內(nèi)容,小組成員還完成共享工地的相關實習任務,在每個共享工地實習施工現(xiàn)場都有校外指導老師全程陪同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實習效果。
四、結語
同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分散實習新模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4],加強了學生組織和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了實習內(nèi)容,在短時間內(nèi)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習效果,符合新時期土木工程的新理念。在具體實習實踐中,實習小組的規(guī)模和組織管理、實習小組的安全問題、共享工地實習內(nèi)容模塊化、校外指導老師配合、實習評價文件和實習鑒定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宋協(xié)清,杜婷,余群舟.基于共享工地的土木工程施工同城分散實習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302-303.
[2]宋協(xié)清,余群舟,杜婷.基于任課教師現(xiàn)場指導的持續(xù)性施工生產(chǎn)實習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9):22-24.
[3]宋協(xié)清,杜婷,余群舟.大土木不同專業(yè)“個性化施工實習模式”探討—以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施工實習為例[J].中國建設教育,2019,(02):58-62.
[4]杜婷,孫峻,宋協(xié)清.基于施工企業(yè)導師指導的小組多工地施工實習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6):133-136.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Shared Sites in the Same City
SONG Xie-qing, DU Ting, YU Qun-zho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decentraliz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such as the dull practice content, a new model of decentraliz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based on shared sites in the same city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mode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decentralized practice, the new model of decentraliz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is compar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decentralized practice model,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decentralized practice model based on shared sites in the same city is better.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actice; shared sites; decentralized practice in the same cit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effects
收稿日期:2019-08-23
基金項目: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土木工程施工理論與實踐協(xié)同教學研究”(編號:15017)
作者簡介:宋協(xié)清(1971-),男(漢族),湖北云夢人,結構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造價,保險公估,消防安全和建設類執(zhí)業(yè)資格教育。
通信作者:杜婷(1969-),女(漢族),湖南益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再生混凝土、土木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