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博 唐靈 盧文君 張慧云
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老年內(nèi)科,廣西 桂林,541001
脂肪因子在調節(jié)T2DM患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1]。近年研究表明,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5(sFRP5)、Wnt1誘導型信號通路蛋白1(WISP1)都是調節(jié)代謝穩(wěn)態(tài)的新型抗炎脂肪因子[2-3]。其中sFRP5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表達,從而抑制成骨細胞生成。另外,WISP1是存在于礦化組織中,由成骨細胞及其前體產(chǎn)生,其既是CCN家族的基質細胞蛋白[4],也是經(jīng)典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不僅可調節(jié)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攝取[5],還可能通過PI3K/Akt/GSK-3β途徑調控骨細胞的增殖,且可上調骨折后的骨愈合過程[6]。目前還無相關研究探討T2DM患者中血清WISP1、sFRP5水平與骨代謝及BMD的關系。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T2DM并骨量正常組、T2DM并骨量減少組、T2DM并骨質疏松組人群血清WISP1、sFRP5水平與BMD及骨轉換指標的關系,為脂肪因子與T2DM并OP之間的關系以及早期干預OP的發(fā)生發(fā)展提供一定試驗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嚴格按照WHO 1999年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老年內(nèi)科住院,年齡在50~80歲之間的初診T2DM患者125名。應用DXA對以上受檢者進行腰椎及髖部BMD測定,然后根據(jù)WHO所提出的OP診斷標準,以腰椎和髖部最低T值作為分組依據(jù),將受檢者分為:T2DM并骨量正常組(n=42例);T2DM并骨量減少組(n=43例),T2DM并骨質疏松癥組(n=40例)。三組患者均排除有甲亢、甲旁亢、庫欣綜合征、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重型肝炎、尿毒癥、傳染病、腫瘤、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任何影響骨代謝藥物、曾經(jīng)有髖部或腰椎骨折史、腰椎間盤突出癥及行髖關節(jié)手術置換者。
1.2.1基本資料:收集所有受檢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等資料,并測量身高和體重。
1.2.2標本收集與檢測:讓受檢者禁食12 h,于次日早晨采集空腹靜脈血,其中HbA1c、FPG、N-MID、P1NP、β-CrossLaps送檢生化檢驗室。采4 mL靜脈血于離心管中,以3 500 r/min離心15 min后,抽取上層血清于凍存管中,置于-80 ℃冰箱內(nèi)保存。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法測定N-MID、P1NP、β-CrossLaps;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FPG;高效液相層析法測定HbA1c;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FRP5、WISP1水平。采用法國MEDILINK公司的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檢測受檢者腰椎及髖部BMD。
1.2.3數(shù)據(jù)計算與定義:BMI(kg/m2)=體重/(身高)2(保留兩位小數(shù))。骨量正常:T值≥-1.0;骨量減少:-2.5 3組患者之間在性別、年齡、BMI、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患者一般信息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mong patients in three 骨質疏松癥組中骨形成指標血清N-MID、P1NP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組和骨量減少組(均為P<0.05);但隨著BMD的降低,骨吸收指標β-CrossLaps也逐漸增加,骨質疏松癥組、骨量減少組與骨量正常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3組患者血清中骨轉換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bone turnover markers among patients in three groups 注:與骨量正常組相比,*P<0.05;與骨量減少組相比,△P<0.05。 sFRP5水平在三組間兩兩比較,骨質疏松癥組和骨量減少組均高于骨量正常組(P<0.05),然而骨質疏松癥組和骨量減少組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WISP1水平在三組間兩兩比較,骨質疏松癥組和骨量減少組要比骨量正常組含量都要低(P<0.05),但骨質疏松癥組和骨量減少組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另外血清HbA1c、FPG水平在3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3組患者血清中相關指標含量的比較 注:與骨量正常組相比,*P<0.05。 相關性分析提示:sFRP5與年齡呈正相關(r=0.271、P<0. 01),與BMD呈負相關(r=-0.417、P<0.01),sFRP5與BMI、FPG、HbA1C、N-MID、P1NP、β-CrossLaps無明顯相關性(r=-0.049、r=-0.014、r=-0.056、r=0.034、r=0.095、r=0.001、P>0.05)。 表43組患者sFRP5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Table4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FRP5 levels and indicators in three groups 指標相關系數(shù)rP值年齡0.2710.002BMI-0.0490.588FPG-0.0140.874HbA1C-0.0560.534N-MID0.0340.706P1NP0.0950.290β-CrossLaps0.0010.991BMD-0.4170.001 相關性分析提示:WISP1與BMD呈正相關(r=0.22、P<0. 05),WISP1與年齡、BMI、FPG、HbA1C、N-MID、P1NP、β-CrossLaps無相關性(r=0.071、r=0.007、r=-0.022、r=-0.019、r=-0.136、r=-0.127、r=-0.174、P>0.05)。 表53組患者WISP1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Table5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WISP1 levels and indicators in three groups 指標相關系數(shù)rP值年齡0.0710.430BMI0.0070.936FPG-0.0220.804HbA1C-0.0190.831N-MID-0.1360.130PINP-0.1270.157β-CrossLaps-0.1740.053BMD0.220.029 相關性分析提示:T2DM患者年齡、N-MID、P1NP、β-CrossLaps與BMD呈負相關(r=-0.392、P<0.001;r=-0.339、P=0.003;r=-0.220、P=0.028;r=-0.343、P<0.001);BMI與BMD呈正相關(r=0.246、P=0.019)。 表6T2DM患者各指標與BMD的相關性分析 Table6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ous indicators and BMD in patients with T2DM 指標相關系數(shù)rP值年齡-0.392<0.001糖尿病病程0.0230.822BMI0.2460.019FPG-0.1400.165HbA1C-0.1020.316N-MID-0.3390.003P1NP-0.2200.028β-CrossLaps-0.343<0.001 因變量是T2DM患者中是否發(fā)生OP,自變量是年齡、性別、BMI、sFRP5、WISP1,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WISP1(P<0.001,OR=0.121)是T2DM并OP的保護因素。而sFRP5(P=0.002,OR=1.075)為危險因素。 表7T2DM并OP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7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T2DM and OP 變量βSeP值OR95% CIsFRP50.0720.0230.0021.0751.028~1.125WISP1-2.1110.589<0.0010.1210.038~0.384 sFRP5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傳導途徑在細胞增殖和分化過程中起調節(jié)作用,故其可作為Wnt信號通路的拮抗劑[8]。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三組患者血清sFRP5水平相互比較,骨質疏松癥組水平最高,骨量正常組水平最低,說明血清sFRP5水平并沒有表現(xiàn)出隨著骨量的減少呈現(xiàn)出顯著升高的趨勢,考慮因骨量減少組和骨質疏松癥組的病例數(shù)太少,所以并不能完全反映出隨著sFRP5的變化,T2DM患者骨強度的變化趨勢,但是T2DM患者血清sFRP5在骨量減少階段就表現(xiàn)為明顯升高,說明其水平的升高可能預測或推動T2DM患者OP的發(fā)展。鮑曉雪[9]研究發(fā)現(xiàn),T2DM并OP與sFRP5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lián)系,患者體內(nèi)的血糖升高首先可通過加強sFRP5的分泌來阻斷Wnt途徑,使OC功能增強,從而減少骨量。該結果與本研究一致。本研究通過回歸分析得知sFRP5通過抑制骨形成,是T2DM患者的危險因素。但目前尚未有sFRP5在T2DM長骨骨折愈合中相關變化的研究。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將探討sFRP5對T2DM并股骨骨折患者的影響,并最終揭示sFRP5在骨骼愈合中的作用。 sFRP5也是骨代謝的調節(jié)劑。Chen等[10]對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調查顯示,血清sFRP5與血清骨形成標志物(P1NP、N-MID、ALP)呈負相關,但骨吸收標志物β-CrossLaps和sFRP5之間沒有相關性。本研究顯示sFRP5與P1NP、N-MID、β-CrossLaps均無相關性(P>0.05),考慮與所選受檢者標準不同有關,因T2DM患者長期處于高糖、高脂狀態(tài),胰島素分泌較少,從而使該脂肪因子對骨代謝影響產(chǎn)生不同的差異[11]。因此sFRP5在T2DM并OP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可為T2DM并OP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靶點,但sFRP5對骨代謝的具體調控機制暫未明確,在將來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T2DM患者體內(nèi),高血糖可通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引起下游靶基因WISP1的表達增多,從而調節(jié)骨生成和改善骨強度[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WISP1與BMD呈正相關,血清WISP1水平從骨量正常組、骨量減少組到骨質疏松癥組依次降低,雖然骨量減少組相對于骨量正常組來說血清WISP1水平降幅較大,但骨質疏松癥組對于骨量減少組來說并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下降趨勢。其原因除了病例數(shù)太少以外,可能與患者體內(nèi)血糖波動水平有關,因此并不能完全體現(xiàn)出骨量減少患者與OP患者之間的差異性,但是T2DM患者體內(nèi)血清WISP1水平在早期骨量減少階段即表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可能是T2DM患者并發(fā)OP早期的預測指標,其水平的高低可能預示著T2DM患者有往OP發(fā)展的傾向。Maeda等[13]給野生型(WT)小鼠和WISP1缺陷型(WISP1-/-)小鼠測定BMD,發(fā)現(xiàn)WISP1-/-小鼠中的骨小梁總容積、皮質骨厚度均低于WT小鼠,而過表達WISP1小鼠BMD、骨小梁厚度、骨總容積均高于WT小鼠。這與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WISP1與BMD呈正相關的結論一致。 此外,血清WISP1水平在骨折愈合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French等[14]在骨折愈合的小鼠模型中評估了WISP1的時間表達,在骨折后第5天,在沿著骨膜表面形成的臨時愈傷組織內(nèi)的BMSC中發(fā)現(xiàn)WISP1,而在骨折后第14天,WISP1在硬骨痂內(nèi)沿編織骨島骨針聚集的OB中表達最強,發(fā)現(xiàn)WISP1可促進OB的分化,進而修復骨折部位,所以WISP1是T2DM并OP的保護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WISP1因子可能對人體骨骼健康成長起作用,但WISP1參與骨骼發(fā)育及骨折修復過程的具體機制還尚不清楚,未來仍需繼續(xù)探索。 骨轉換指標(BTMs)被用于預測骨質流失率和評估骨折風險[15]。P1NP升高說明骨形成活躍[16]。本研究發(fā)現(xiàn)P1NP與BMD呈負相關(P=0.028,r=-0.220),其中骨質疏松癥組P1NP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組和骨量減少組,可見T2DM患者在骨質疏松癥組中處于骨代謝的高運轉狀態(tài),考慮與T2DM患者血糖偏高,造成鈣、磷和鎂離子的快速流失,導致PTH分泌旺盛,從而增加溶骨效應有關。此外,N-MID可以影響骨礦化[17],因此檢測血清N-MID可用于反映OB活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T2DM患者N-MID與BMD呈負相關,說明骨密度含量越低,而血清N-MID水平越高,說明T2DM并OP患者體內(nèi)OB功能超過了OC功能,原因可能與T2DM患者長期處于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缺乏等狀態(tài)有關[18]。另一方面,作為骨吸收指標的β-CrossLaps可反映骨基質降解情況[19]。本研究顯示,在T2DM并OP患者血清中β-CrossLaps水平較骨量正常組患者有顯著升高,相關性分析表明β-CrossLaps與BMD呈負相關,闡明了骨質疏松癥組患者體內(nèi)OC活性增強,容易造成骨質流失。相對于非OP患者,OP患者具有較高水平的N-MID和β-CrossLaps,并且這兩指標還與BMD呈負相關[20]。研究結果與我們研究一致。周婷婷等[21]通過對絕經(jīng)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P1NP、N-MID、β-CrossLaps水平均在骨質疏松癥組中最高,且與BMD呈負相關。 綜上所述,在T2DM并OP的過程中, 隨著骨量正常、骨量減少、骨質疏松,T2DM患者血清中sFRP5水平逐漸增多,而WISP1水平則逐漸減少。然而我們對sFRP5及WISP1與T2DM并OP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因此,sFRP5、WISP1的具體生物學作用及意義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探索。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3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2.2 3組患者血清中骨轉換指標的比較
2.3 3組患者血清中相關指標水平的比較
2.4 血清sFRP5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5 血清WISP1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6 T2DM患者各指標與BMD的相關性分析
2.7 T2DM并OP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