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大荀
隨著進入新世紀,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內外貿規(guī)模不斷擴大,海運發(fā)展強勁。遼寧省沿海港口作為東北地區(qū)唯一的出海口,港口吞吐量也隨之持續(xù)增長。目前,遼寧沿海港口建設快速發(fā)展,但由于碼頭設計、建設年代不同,不同時期建設的碼頭其設計標準、技術裝備及通過能力差別較大,早期建設的碼頭能力普遍較低。隨著技術進步和運輸船舶大型化,近期建設的碼頭硬件設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得碼頭實際吞吐量普遍高于設計通過能力,這也給運營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且不能形成相對可信的碼頭通過能力核算標準,給港口規(guī)劃發(fā)展參照帶來不便。因此,對遼寧省沿海港口碼頭通過能力進行相關研究意義重大。
通用碼頭是裝卸多個散雜貨貨種的非專業(yè)化碼頭,是適應性最強,應用最廣泛的,也是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港口碼頭形式。
1.通用碼頭布局。
遼寧沿海包含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盤錦港、葫蘆島港和丹東港六大港口集群,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大連港、營口港為核心港口,錦州港、丹東港、盤錦港、葫蘆島港為地區(qū)性重要港口的分層次港口布局。截至2016 年,全省共有通用泊位213 個,遍及全省六大港口,調研過程中也了解到通用碼頭設施情況相似性較大。
2.通用碼頭運營現狀。
本次調研選取了各港口通用碼頭2010~2016 年吞吐量統(tǒng)計數據,并進行了歷年來各港口年度吞吐量情況的縱向對比,通過分析趨勢線圖可看出,大連港和營口港吞吐量走勢是呈逐年上升且趨于穩(wěn)定態(tài)勢,凸顯了核心港口的聚集效應;錦州港吞吐量呈波動狀態(tài),但趨于某一穩(wěn)定水平,反映了地區(qū)性港口吞吐量隨腹地經濟變化的波動情況;盤錦港作為后發(fā)新興港口,目前投入使用的港口泊位數量偏少,數據規(guī)律性不明顯,有待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培育。
根據《海港總體設計規(guī)范》JTS165-2013 中通用泊位通過能力計算公式分析相關參數及其影響因素。公式如下:
1.泊位年可營運天數Ty。
按統(tǒng)計數據,大連港、營口港年可作業(yè)天數在335~355 之間,僅與每年的極端天氣的多寡有關,錦州港、葫蘆島港年可營運天數在290~320 天,除了天氣影響,還有軍事禁航期的影響。分析研究采集數據,結合統(tǒng)計數據和相關規(guī)范等文獻資料,確定遼寧沿海港口年可營運天數范圍300~345 天。
2.船舶實際載貨量G。
實際運營過程中,船舶實際載貨量一般為滿載,但是存在外貿大船在各不同港口配貨的情況,故此G 值實際上是波動變化的。通過對營口港和錦州港的數據進行研究,可以看到不同貨種、不同船型、不同時期的船舶實際載貨量都在波動變化,經整理分析各港口船舶實際載貨量統(tǒng)計表,認為現階段遼寧沿海船舶實際載貨量是泊位噸級的0.5~0.7 倍,其下限值適用較大噸級泊位。
3.設計船時效率p。
整理了分貨種設備臺時效率范圍,了解到實際作業(yè)過程中船時效率是根據貨種類別,艙口開工數量,設備能力等因素波動的,不能固化到一個確定值,所以考慮針對船時效率P 給出一個不同貨種的范圍值來測算碼頭合理的通過能力。考慮實際工況,開工艙口數也是不平衡的,與船舶配貨,碼頭生產組織等關系密切,本次研究擬選取60%的開工率對艙口作業(yè)線數進行折減,綜合調研實際數據,可確定碼頭合理通過能力研究工作船時效率標準值。
4.港口生產不平衡系數KB。
通過分析,各港口不同貨種的分系統(tǒng)的不平衡系數差異化明顯,但整個港口的綜合不平衡系數相對穩(wěn)定,通過整理歸納調研數據得知:葫蘆島港為1.5,錦州港為1.42,營口港為1.35,大連港為1.3,盤錦港1.33。通盤考慮六大港口的貨運量情況,可判斷整體對平衡性的影響是趨于向好的,結合相關規(guī)范及理論獻,可基本確定遼寧沿海港口通用貨種綜合不平衡系數為1.4。
5.輔助性、技術性作業(yè)時間tf及晝夜非生產性時間之和∑t。
該參數經調研了解到船舶的裝卸輔助作業(yè)、技術作業(yè)時間長短跟外貿和內貿關系較大,差異很明顯,暫根據統(tǒng)計數據確定遼寧沿海港口tf值為6.5 小時、∑t 值為3 小時,后期還需進一步的數據支撐。
依據上述分析標準,現確定不同貨種、不同噸級泊位的通過能力的標準值。1 萬噸級以下、1~3.5 萬噸級、5~7 萬噸級、10 萬噸級泊位綜合平均值分別為75~130、145~255、205~335、295~470,綜合平均為代數平均值,設備數量在連續(xù)多泊位時選下限值。
通過上述調研分析,制定上述測算遼寧沿海碼頭合理通過能力的標準,計算出各港區(qū)通用散雜貨泊位合理通過能力,結果詳見下表,提升幅度按合理通過能力下限值評估。
?
上述表中大連港的通過能力是在計算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正,其主要原因為以下兩點:一是由于大連港存在大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建設的碼頭,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泊位能力普遍偏低,現在按新標準測算能力提高幅度難免偏大;二是大連港區(qū)范圍內存在較多的企業(yè)業(yè)主自用的碼頭,普遍泊位噸級較小,且年吞吐量較同級別通用泊位低,限于企業(yè)自身需求,即使能力有富裕也無法全部發(fā)揮。
綜上,目前遼寧省通用碼頭通過能力適應性較好,考慮到在建泊位的儲備能力在今后的逐步釋放,遼寧沿海公共運輸的通用碼頭通過能力能夠滿足要求,且適度超前,隨著未來發(fā)展,各個裝卸環(huán)節(jié)逐漸優(yōu)化后,效率和實際能力仍有一定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