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如貫耳驚雷
響過了七百多年
卻時常在
絲絲縷縷陽光中傳遞
那種骨氣和節(jié)操
早已氧化成
一種叫基因的物質
讓每一個朝代服用
成為醫(yī)治創(chuàng)傷的良藥
風雨飄搖的日子
漫過了天際
總想走近與你的距離
敘談,卻又遙不可及
有時感覺離你很近
每一次呼吸
都在思考
“人生自古誰無死”的范式
一聲吟詠,更是讓
多少人跪拜了整個人生
有時,仿佛離你很遠
只能仰望天空
那一顆閃亮的孤星
清輝卻未能
灑滿整個衣襟
人言,崖山之后無中國
卻讓歲月的滄桑履平
把伶仃寫進詩中
寫在洋面
也寫進人生的羈旅
在朝廷劃出頹勢弧線
的末端,斡旋
卻又以擎天之力
走在傾覆之巢的塵埃里
每一步前行
都把平仄吟成悲愴
與激烈
一首詩,僅需一首
就淚濕了大半個北宋
也豐富了五千年華夏
文明的積淀
在廬陵的歲月里守望
一遍遍梳理
一聲聲叩問、一番番尋覓
每一個風云激蕩的日子
都能找到
奮然前行的廬陵身影
或許,共和國的搖籃
就儲存了這樣一種養(yǎng)分
讓人吮吸至今
(劉良玉,東坡赤壁詩社副社長。先后于《湖北日報》《芳草》《詩潮》《新作家》《中國詩賦》《河南文學》等多家刊物發(fā)表詩文百余篇(首)。有作品錄入多種出版物,參加全國詩文賽事20余次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