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有一天朋友轉(zhuǎn)了網(wǎng)絡(luò)紅人張尕慫的唱歌小視頻給我,我看了后笑得差點嗆住,立刻登錄微博給他加了關(guān)注。以后的日子里,但凡心情有點喪,就去找一段他唱歌的視頻來看,荒廢了很久的微博,也讓我重新找到碼字的信心。
每一次看張尕慫唱歌,都會在心里感嘆:他怎么可以唱得如此歡樂,也許正因為他歡樂得真實又自然,所以唱歌的時候曲調(diào)輕松,直白的歌詞俗中有雅,才會越發(fā)的受歡迎。特地去查了字典,知道了“尕”的讀音,而這個“慫”字,也包含了自嘲的意味?!皯Z”字拆開來看就是從心,從心里愿意去做的事情, 需要一種堅持,更需要一種專注。堅持體現(xiàn)了工匠的精雕細琢,而專注才能夠為專業(yè)性奠定基礎(chǔ)。
西北地區(qū)廣袤遼闊,山高天遠, 干燥是真的干,陽光也是真的暖。對于鮮有機會去大西北的人來說, 有一種遙不可及的神秘感。張尕慫好像居于蘭州,蘭州以北是銀川, 南面是西安,前者逐漸演變?yōu)槁糜尉W(wǎng)紅打卡地,后者以歷史古城雄踞一方。鬧中取靜也彰顯了蘭州的獨特,那種獨特就好像臨了一層薄紗, 隱隱看得見,卻又看不真切。
軟磨硬泡、厚著臉皮請一個地道的蘭州人給我“上上課”,專門科普一下蘭州的風土人情。能夠迅速切入主題的談資一定與吃食密切相關(guān)?!澳銈兲m州拉面……”我剛一開口就被打斷,“我們不叫蘭州拉面,再確切點說都不叫蘭州牛肉面,就簡簡單單地三個字:牛肉面?!?/p>
淵源的出處 蘭州牛肉面由一位名叫“馬保子”的師傅創(chuàng)于1915 年,他在家里制成了熱鍋牛肉面,后來還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面中,挑著擔子走遍街巷, 香味撲鼻令行人駐足。經(jīng)得起傳承的必是經(jīng)典,即使隔了1 個世紀, 牛肉面依然經(jīng)久不衰。甚至于,蘭州人一天不吃面,都會懷疑人生。
匠心的獨具 雖然一根根都是面,但也講究粗和細、寬和窄。從細到粗、從窄到寬依次都有自己的名頭:毛細,細的,二細,三細,薄寬, 韭葉,大寬,蕎麥棱。我聽了這些名字,感覺眼前仿佛閃現(xiàn)了一個大戶人家,家里有八個女兒,毛細就像是最小的金枝玉葉,頎長如絲, 有韌性不繞結(jié)。金庸在武俠小說里描寫女子修長的手指,會寫“十指纖細如蔥管”,所以看到“韭葉”這個名字,禁不住暗暗贊嘆這個名字取得妙,面條像韭葉,說明寬度適中, 薄得均勻。
教旨見內(nèi)核 蘭州清湯牛肉面還有個一二三四五定律:一清,湯清是首旨,生牛肉頭湯打底,湯底澄清味鮮美;二白,指新鮮的白蘿卜; 三紅,油亮的紅辣椒末;四綠,青綠色的香菜和蒜苗;五黃,面條的明黃色。所謂民間出高手,面粉經(jīng)過師傅們的揉捏搓合,表面看起來是在普通地做面條,其實暗含了潛在的匠人基因,從厚到薄,從粗到細,細微之處見功力,積淀的都是手藝人的智慧。
西北有甜品嗎?當然有。牛奶雞蛋醪糟。雖然北方的醪糟可以理解為南方的酒釀,但與酒釀又有所不同,蘭州的醪糟是用青稞釀制而成。雞蛋調(diào)和混入牛奶,淡淡的牛奶香,一點點腥味的蛋香,還有醪糟酒味的醇香,最后撒入黑芝麻枸杞子葡萄干作為輔料點綴,紅綠黑白杏黃色,想要的色香味俱全都在這一碗里,還說西北粗糙嗎?粗糙也是有內(nèi)涵的粗糙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的一切。有人的地方就有鮮活的萬物,一碗牛肉面,就是蘭州人一份溫暖鮮活的新一天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