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舉, 常菁鉉, 李天君, 趙 全, 張 靜, 朱 林, 張 旭, 馬若楠
(1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 2西安三環(huán)科技開發(fā)總公司 3中國石油玉門油田分公司酒東采油廠 4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酒東油田在原油生產(chǎn)的過程中,原油物性表現(xiàn)出:密度中、黏度高、含蠟量高、析蠟點溫度低的特點,原油在舉升過程中,油井油管、抽油桿結蠟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chǎn),增加了油井的管理難度。為了解決清防蠟難題,采用套管返洗清蠟技術(簡稱油套返洗清蠟工藝)、實心抽油桿提泵正洗工藝、空心抽油桿熱介質循環(huán)洗井清蠟工藝進行適應性試驗研究,并對比分析了這三種工藝技術在酒東油田的應用情況。
隨機抽取酒東油田10口油井原油樣品進行室內(nèi)分析評價,分析了原油各組分及含蠟量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分析10口井的蠟組分(如圖1所示),發(fā)現(xiàn)該油田原油蠟組成的C組分均在C21~C41之間。經(jīng)檢測蠟樣80%以上為正構烷烴。相關資料顯示[1]這種類型蠟的熔點范圍為50℃~65℃之間。
油藏平均地面原油黏度(50℃)為10.3 mPa·s,其中長2區(qū)塊的井(50℃)黏度均≤12 mPa·s,長3區(qū)塊的井(50℃)黏度≤16 mPa·s;平均地層原油黏度為1.47 mPa·s。
表1 原油組分分析結果
圖1 原油含蠟組分分析
對表1中10口井的原油結蠟點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析蠟溫度在13℃~24℃之間,由實測值看出,典型井的析蠟溫度并不高。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對油井結蠟實測,測試結蠟井段為600~1 200 m不等。
油套返洗技術原理是將熱介質從套管注入,再通過井底進入抽油泵,返回至油管中,經(jīng)過油管返出至地面流程。這也是油田上最常見的油井熱洗清蠟技術。酒東油田鉆井完井時,完井套管為API Spec 5CT標準套管,外徑為244.48 mm,壁厚11.05 mm,內(nèi)徑222.4 mm。并且該規(guī)格套管在管柱結構中下深為3 600 m,該區(qū)塊泵掛深度為2 200~2 700 m。常規(guī)熱洗作業(yè)過程中,熱洗液用量達到60 m3。
該工藝在井口將抽油機懸繩器卸載之后,用吊車將桿式泵提出泵座,然后在井口四通處連接熱洗車,從油管泵入熱介質,通過井底從套管返出,達到將油管和抽油桿上的蠟清理干凈的目的。完井油管為API Spec 5CT標準套管,其外徑為88.9 mm,壁厚6.45 mm,內(nèi)徑為76 mm,該規(guī)格油管下深也達到了3 000 m。
空心抽油桿具有獨立通道,可通過其向井內(nèi)注入熱蒸汽、熱水或熱油、降黏劑和防腐劑,能有效地降低開采難度,可以增加分層開采計量層數(shù)[2-6],在油井工藝措施中有一定的應用。將一定長度的空心抽油桿[7-8],包括配套洗井工具下到油井結蠟點以下,在其上部安裝三通注入閥,從該處將熱介質泵入空心抽油桿內(nèi)腔,在空心抽油桿的下部安裝單流閥,單流閥安裝至結蠟點以下1 200 m處,熱介質從單流閥流出,進入油管,從油管頭返出,可以將油管和抽油桿上面的蠟清理干凈,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以這三種工藝分別針對同一類型的結蠟井實施礦場試驗,分別從施工過程、材料消耗、勞動強度、熱洗效果、占產(chǎn)時間、安全風險7個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
采用2臺30 m3罐車拉運原油總量60 m3、鍋爐車、高壓管線、對管線進行錘擊連接,連接好流程之后,從第一臺罐車往套管中泵入加熱至100℃的原油,原油從油管中返出以后進入流程,待第一臺罐車泵完原油之后,連接第二臺罐車,在這個過程中管線拆卸頻繁,安全風險較大,所需時間為5 h。由于井下溫度很難準確測定,為了驗證熱洗清蠟效果,應用計算機模擬井筒溫度,模擬的結果顯示流量為10 m3/h,從套管入口100℃原油時,油管的出口溫度為70℃,在400~600 m井深時,油管的熱洗原油溫度均低于50℃。
圖2 空心抽油桿熱洗清蠟示意圖
在同類井中進行礦場試驗,載荷變化如圖3所示,以100℃熱原油為介質,按照設計流程試驗后,載荷會突然下降之后,又逐漸增大,隨著時間的延長,抽油機的上行載荷呈上升趨勢,抽油機的下行載荷呈下降趨勢,載荷差逐漸增大,每次熱洗之后都需要3 d時間才能恢復產(chǎn)量。
圖3 長204井油套返洗和提泵正洗載荷曲線
采用1臺罐車拉運原油25 m3,拆卸盤根盒、安裝方卡子、使用吊車提光桿,連接熱洗管線從油管四通口泵入100℃熱原油,流量同樣為10 m3/h,按照設計流程試驗,應用計算機模擬,在入口溫度為100℃時,套管口的出口溫度為80℃,在井深900 m處時,油管內(nèi)原油溫度為50℃,在900~12 00 m處,熱洗溫度低于50℃。在同類井中進行礦場試驗,載荷變化如圖3所示,抽油機的上行載荷明顯下降之后呈現(xiàn)穩(wěn)定趨勢,抽油機的下行載荷上升后呈穩(wěn)定趨勢,載荷差變小,每次熱洗之后1 d時間可以恢復產(chǎn)量。
采用1臺罐車拉運原油20 m3,可以建立4個循環(huán)過程。應用專用熱洗軟管連接,從空心抽油桿注入閥處泵入100℃原油,由于使用的空心抽油桿的內(nèi)徑為?24 mm,油管內(nèi)徑為?76 mm,油管為空心抽油桿內(nèi)徑的3.2倍,考慮到管線壓力和熱洗工藝的安全性,空心抽油桿設計流量為10 m3/h,高壓軟管的設計額定壓力為19 Mpa,當熱洗原油達到1 200 m深度時,井底溫度超過了60℃,完全可以達到清蠟效果。經(jīng)過礦場試驗驗證之后,抽油機載荷非常穩(wěn)定,沒有出現(xiàn)載荷增加的情況,在固定熱洗周期熱洗之后,載荷非常穩(wěn)定,熱洗效果良好見圖4。
圖4 長2-1井空心抽油桿熱洗清蠟載荷曲線
通過對這三種熱洗清蠟工藝對比發(fā)現(xiàn),油套返洗工藝在400~600 m井深時,油管溫度低于50℃,熱油已經(jīng)不具備融蠟能力,由于結蠟井深為1 200 m,只能依靠流體的沖刷作用清蠟。所以,該工藝在600~1 200 m井深處不產(chǎn)生融蠟效果,礦場試驗表明隨著清蠟次數(shù)的增加,抽油機上行載荷依舊呈上升趨勢,說明井筒沉積結蠟越來越嚴重,油套返洗清蠟效果并不明顯。實心抽油桿提泵正洗工藝,從清蠟的模擬結果和礦場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0~900 m井段清蠟效果明顯,抽油機載荷呈下降趨勢,抽油機的載荷平穩(wěn)。相比油套返洗工藝而言,實心抽油桿提泵正洗效果較好,但是存在施工準備時間較長,安全風險較大的問題,并且每次提泵之后,坐泵磨損造成抽油泵漏失量增加,長期應用該工藝會造成有桿舉升系統(tǒng)故障,不得不進行油井大修作業(yè)??招某橛蜅U熱介質循環(huán)洗井清蠟工藝,在1 200 m井深處,油管內(nèi)溫度超過60℃,融蠟效果明顯,通過礦場試驗驗證之后發(fā)現(xiàn),應用空心抽油桿舉升系統(tǒng)之后,載荷無增加,說明清防蠟效果明顯。對比這三種工藝的清防蠟效果:空心抽油桿清蠟技術與提泵正洗清蠟技術相當,這兩項技術都比油套返洗技術效果要好;熱洗介質用量:油套返洗>提泵正洗>空心抽油桿熱洗;占產(chǎn)時間:油套返洗>提泵正洗>空心抽油桿熱洗;勞動強度:油套返洗與提泵正洗相當,空心抽油桿熱洗勞動強度最低;安全風險:提泵正洗>油套返洗>空心抽油桿熱洗。
(1)油套返洗工藝在油井清蠟時,只能保證600m井段以上融蠟,施工時間較長、熱洗用原油量較大、勞動強度較高、占產(chǎn)時間較長,長時間施工油井清防蠟效果較差。
(2)實心桿提泵正洗工藝應用在油井清蠟時,能保證融蠟井段較油套返洗工藝長,施工時間較短、熱洗用原油量較少、勞動強度較高、占產(chǎn)時間較短,長時間施工雖然可以保證清防蠟效果,但是長時間應用該工藝,會對有桿舉升系統(tǒng)造成破壞,導致油井檢泵修井。
(3)空心抽油桿熱介質循環(huán)洗井清蠟工藝應用時,能保證融蠟井段可以完全覆蓋酒東油田結蠟井段,施工時間比油套返洗工藝、實心桿提泵正洗工藝都短,熱洗原油用量較少,勞動強度較低,占產(chǎn)時間更短,長時間施工可以有效保證油井清蠟效果,能夠實現(xiàn)有桿舉升系統(tǒng)穩(wěn)定。建議在酒東油田同類井中,使用該工藝定期進行清蠟作業(yè),也可以起到防蠟效果,保障油井正常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