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驊, 薛楊武, 伍 毅, 王明武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安全工程學院,廣漢 618300)
Halon型滅火劑高效、易擴散、無殘留,被廣泛應用于機載滅火系統(tǒng)。然而其釋放后滯留在大氣中會嚴重破壞臭氧層,各國政府均對其提出政策限制[1]。目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將細水霧作為哈龍?zhí)娲w機貨艙滅火劑的重點。然而純細水霧只發(fā)揮窒息、冷卻等單一的物理作用,滅火性能與傳統(tǒng)哈龍滅火劑相比仍有不足。如何進一步提高細水霧滅火性能、加快推進細水霧應用于民機滅火系統(tǒng)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前人研究表明,在細水霧中加入添加劑可強化細水霧滅火效果。Back等[2]使用C3H5KO3、CH3COOK、NaBr、CaI2、KBr、CaCl2制備細水霧開展滅火實驗,燃料為JP-8(戰(zhàn)場標準燃料),通過對比滅火時間發(fā)現 60%的乳酸鉀溶液滅火效果最好。Joseph等[3]采用多種滅火添加劑制備細水霧,在密閉空間和杯式燃燒器內開展滅庚烷火實驗,實驗表明NaCl、KHCO3添加劑可強化細水霧滅火效果,而含MnCl2、ZnCl2、CuCl2細水霧滅火效果與純水無明顯差異,(NH4)2HPO4、(NH2)2CO、FeSO4·7H2O 會降低細水霧滅火性能。Huang等[4]用多種水基添加劑制備細水霧,開展了滅汽油火實驗,發(fā)現滅火有效性順序為:碳氫表面活性劑>螯合劑>氟碳表面活性劑>乳化劑>防燃劑>增稠劑>防凍劑。Gan等[5]用含NaCl 、NaHCO3的細水霧開展粉塵爆炸實驗,發(fā)現加入添加劑后最高溫度、溫度上升速率、火焰?zhèn)鞑ニ俣蕊@著降低,且二者的最佳滅火濃度差異較大。叢北華等[6]使用含復合添加劑(乳酸鈉、尿素、碳氫表面活性劑等)的細水霧對木垛火、油池火開展滅火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此添加劑可縮短滅火時間50%~80%,且燃料性質會影響添加劑的強化效果。賈利濤等[7]在細水霧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后施加于汽油火和柴油火,發(fā)現表面活性劑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提升細水霧滅火性能。張青松等[8]用NaCl、尿素、等7種添加劑制備細水霧,開展了抑制鋰電池火災實驗,發(fā)現FC-4是物理添加劑中效果最好的,化學添加劑中尿素效果最好,NaCl效果最差。前人主要研究了NaCl、尿素、表面活性劑等對細水霧滅火性能的影響,但KCl添加劑的相關研究較少。
KCl添加劑溶解度高、電化學腐蝕作用弱、可降低冰點?;诖?,課題組采用KCl為添加劑,制備質量分數為0、1%、2%、3%、4%的KCl溶液,使用上述5種溶液生成細水霧,在密閉空間內分別對直徑6、8、10 cm的正庚烷油盤火開展滅火實驗,從滅火過程、滅火時間、火焰溫度、滅火機理等維度研究含KCl細水霧抑滅火性能。
實驗平臺簡圖如圖1所示。
1為高壓儲氣瓶;2為空氣干燥箱;3為氣體流量計;4為細水霧噴頭;5為實驗箱體;6為油盤;7為熱電偶樹; 8為液體流量計;9為無紙記錄儀;10為增壓泵;11為儲液罐。圖1 實驗平臺簡圖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實驗平臺由低壓雙流體細水霧發(fā)生系統(tǒng)、實驗箱體及測量儀器組成。細水霧發(fā)生系統(tǒng)由水路、氣路、細水霧噴頭組成,包括高壓儲氣瓶、空氣干燥箱、儲液罐和管路系統(tǒng)。生成細水霧所用水源為0、1%、2%、3%、4%的KCl溶液,所用氣源為空氣,管路使用直徑12 mm的氣動軟管。實驗過程中保持液體、氣體流量不變,液體流量為0.8 L/min,氣體流量為30 L/min。實驗所用噴頭為低壓雙流體霧化噴頭,由空氣流和液體流相互作用產生細水霧。噴頭實物如圖2所示。
圖2 噴頭實物Fig.2 The picture of nozzle
實驗箱體體積為1 m3,使用耐高溫玻璃材料,密閉性能良好且便于觀察。池火以圓柱形油盤為容器,包括6、8、10 cm 3種直徑,每次實驗加入30 g正庚烷。油盤放置在噴頭下方,其上邊緣距噴頭80 cm,實驗過程中保持油盤位置不變,預燃100 s后開啟細水霧滅火。測量裝置包括熱電偶樹、無紙記錄儀、秒表、攝像機等。熱電偶樹共裝有5根熱電偶,距油面1 cm處開始,每隔10 cm裝一根,自下而上依次編號為T1、T2、T3、T4、T5。熱電偶樹外接無紙記錄儀,可實時記錄各位置溫度。
實驗在平臺搭建、數據采集時盡可能使結果保持準確。開展滅火實驗前,在實驗箱內使用6、8、10 cm 3種油盤進行了空燒實驗,每種油盤均加入30 g正庚烷,測得其燃燒時間分別為21′20″、13′6″、8′30″。而實際滅火過程持續(xù)時間遠小于空燒時間,因此可保證細水霧滅火真實性。
滅火過程根據火焰形態(tài)大致可分為滅火之前、初步抑制、火焰膨脹、火焰撕裂、火焰游走、火焰熄滅6個階段[9],如圖3所示。
圖3 滅火過程Fig.3 The process of fire suppression
滅火之前,火焰穩(wěn)定燃燒;細水霧到達火場初期,向下作用的霧滴和氣流與火焰相互作用,火焰被初步抑制,此階段火焰高度明顯下降;細水霧進入火場后導致空氣流速增加,火場內壓強小于周圍環(huán)境壓強,于是發(fā)生空氣卷吸,加之火場高溫使燃料蒸汽和水蒸氣相互作用產生共沸,空氣卷吸、共沸二者的耦合作用使火焰內部產生強烈擾動,遂出現火焰膨脹現象;隨后在霧滴的沖擊下,火焰被撕裂成不規(guī)則形狀;火焰撕裂階段暴露在霧滴下的油面面積越來越大,火焰開始減弱并向兩側隨機游走,最后火焰熄滅。其中初步抑制、火焰膨脹階段持續(xù)時間較短;而火焰撕裂和火焰游走階段是反復進行的,持續(xù)時間長。
實驗觀察發(fā)現,施加含KCl細水霧后,火焰撕裂、游走的反復次數明顯減少,而其他階段雖有縮短但不明顯。這表明含KCl細水霧滅火時縮短的滅火時間主要集中在火焰撕裂、火焰游走階段。
圖4所示為不同細水霧滅6、8、10 cm油盤火過程中T1處的溫度變化曲線,計時從正庚烷引燃開始,預燃100 s后開始滅火。
圖4 溫度與時間的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time
由圖4可知,不同KCl濃度細水霧滅火過程中溫度變化差異較大。使用純細水霧滅3種油盤火時,貼近油面的T1處溫度曲線均出現一段平緩曲線且波動大,這是因為火焰受到抑制向下堆積,加之火焰膨脹、撕裂、游走階段火焰形態(tài)不規(guī)則,使T1處溫度下降緩慢且上下波動。這反映出純細水霧抑制火焰能力較弱、降溫效果不穩(wěn)定。反觀含KCl細水霧的滅火過程,3種油盤的降溫過程均隨著KCl濃度增加而縮短,溫度曲線更加平整且下降斜率更大,含4%KCl細水霧降溫效果最優(yōu)。滅火過程中,由于T2、T3、T4、T5距油面較遠,受火焰堆積影響小,故施加細水霧后各測點均呈快速下降趨勢,含KCl細水霧滅火時下降更快。
降溫速率是衡量細水霧滅火效果的重要特征參數。為減小誤差,采用分段法計算平均降溫速率。單次滅火過程中,自細水霧進入火場時刻開始,降至室溫時刻結束,每2 s劃為一段,對每一段求降溫速率,最后將所求若干個降溫速率取平均值得到平均降溫速率。計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n為降溫過程劃分段數;t為降溫過程持續(xù)時間,s。
(2)
使用上述公式計算不同KCl濃度細水霧T1處的降溫速率,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整體來看,不含KCl細水霧降溫速率最小,降溫速率與KCl濃度呈正比。4%KCl細水霧降溫性能明顯優(yōu)于其他工況,與純細水霧相比可增大降溫速率1.5倍左右。
圖5 降溫速率對比Fig.5 Comparison of the cooling rate
綜上所述,使用純細水霧滅火時降溫慢、波動大、滅火效果不穩(wěn)定,而含KCl細水霧滅火時,溫度曲線較前者更平整、持續(xù)時間短且降溫速率與KCl濃度成正比。可見,KCl添加劑可顯著提升細水霧降溫性能并強化其抑火性能。
滅火時間從細水霧進入火場開始計時,火焰熄滅后終止計時。為減小誤差,每組實驗做3次取平均值,不同KCl濃度細水霧作用于6、8、10 cm 3種尺度油盤火的滅火時間如圖6所示。
圖6 滅火時間對比Fig.6 Comparison of the duration of fire suppression
由圖6可知,對于3種油盤而言,KCl濃度為0時滅火時間最長,且滅火時間隨著KCl濃度增加而縮短。但滅火時間并不是無限縮短,KCl濃度由3%增至4%后,滅火時間縮短并不明顯。由此可得出結論,隨著細水霧中KCl濃度的增加,滅火時間整體呈下降趨勢,且KCl濃度增至一定量后,滅火時間開始趨于穩(wěn)定。
細水霧工況相同時,滅火時間隨著油盤直徑增大而縮短。這是由細水霧作用機理導致:①大油盤燃燒劇烈,釋放熱量多,霧滴的蒸發(fā)吸熱、窒息作用更強,而小油盤釋放熱量少,霧滴蒸發(fā)數量少,不利于細水霧發(fā)揮作用[10];②油盤面積增大后減少了器壁散熱的影響,火焰對油面熱反饋增強,增大燃燒速率的同時也加快了火場內氧氣消耗;③在密閉空間內,對于全淹沒滅火方式,火越大越容易撲滅[11];④油盤面積增大會使到達油面的霧滴數量增加,有利于KCl添加劑發(fā)揮作用。
滅6 cm油盤火時,KCl添加劑對細水霧的強化效果顯得尤為突出,最多可縮短82%滅火時間。滅8、10 cm油盤火時,強化效果沒有6 cm明顯,但隨著添加劑濃度增加,滅火時間也在不斷縮短,最多可分別縮短79%和73%滅火時間。就滅火時間而言,1%KCl細水霧作用于6、8 cm油盤時強化效果顯著,作用于10 cm油盤時強化效果微弱,而KCl濃度繼續(xù)增大后,對10 cm油盤的強化效果也明顯增強。上述兩種現象表明油盤面積增大后對KCl濃度要求更高。
綜上可得,含KCl細水霧滅3種油盤火性能均優(yōu)于純細水霧,油盤面積對細水霧滅火效果影響較大。油盤面積增大后,滅火時間縮短且對細水霧中KCl濃度要求更高。
實驗所用燃料為正庚烷(飽和烴類),其燃燒是典型的鏈式燃燒反應,鏈一旦引發(fā),會發(fā)生一連串的基元反應,直至反應物消耗殆盡或施加外界因素使其終止。鏈式反應方程式如下:
(3)
(4)
(5)
鏈式燃燒反應分為3個階段,即鏈的引發(fā)、鏈的傳遞、鏈的終止。式(3)為鏈的引發(fā)階段,飽和分子RH吸收熱量后分解出大量H+、O2-;式(4)為鏈的傳遞階段,H+、O2-會結合生成OH-,自由基擴散至火場周圍后會自動發(fā)展形成長鏈;式(5)為鏈的終止階段,此階段為強烈的放熱反應且放熱量遠遠超過式(3)所需活化能,大量熱量會在火場中擴散導致火場溫度快速上升,進而促進鏈式燃燒反應向右進行。由方程式可知,H+、OH-、O2-是鏈式反應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KCl添加劑主要通過化學作用增強細水霧滅火效果。含KCl細水霧霧滴到達火場后受熱分解產生K+和Cl-,K+可捕捉鏈式燃燒反應所必需的H+、OH-、O2-,Cl-可不斷消耗鏈式反應的反應物RH,反應方程式如下[12]:
(6)
(7)
(8)
(9)
(10)
(11)
(12)
細水霧進入火場后,K+會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捕捉火場中的OH-、H+、O2-;Cl-會捕捉飽和分子RH,其產物HCl也會繼續(xù)捕捉火場中的OH-并重新生成Cl-。從反應方程式中可以發(fā)現,K+和Cl-在反應中是不斷再生的。隨著霧滴持續(xù)進入火場,火場中K+和Cl-數量越來越多,促進了二者捕捉自由基的反應。由方程式可知,Cl-不斷消耗RH,在鏈式燃燒反應的引發(fā)階段發(fā)揮作用;而K+主要切斷鏈式反應的傳遞、終止階段。式(5)反應受到抑制后,放熱量大大減少。此時火場熱量來源被抑制,加之細水霧的冷卻作用,使火場溫度得到有效控制。溫度降低后,飽和分子RH活性下降,鏈的引發(fā)階段也會隨之減弱,直至鏈式燃燒反應終止。
除了化學作用外,KCl添加劑還可強化細水霧的物理滅火作用。首先,霧滴受熱蒸發(fā)后KCl會以晶體形式析出,附著在器壁四周產生器壁效應,湮滅燃料釋放出的游離基,可有效抑制火焰。K+和OH-結合生成KOH后,由于KOH熔點低,火場內大量KOH會由凝聚相變?yōu)闅庀啵瑥亩♂尶諝庵械挠蜌?,可進一步抑制火焰[13]。此外,與純細水霧相比,含金屬鹽添加劑的細水霧霧滴受熱蒸發(fā)的平均速率要慢,這就會使更多的霧滴可以到達油面,加速火焰熄滅。
開展了含0、1%、2%、3%、4%KCl的低壓細水霧抑滅正庚烷池火實驗,研究了KCl添加濃度對細水霧抑滅火性能以及油盤面積對細水霧添加KCl濃度需求的影響,分析了含KCl細水霧滅火機理,得到以下結論。
(1)根據火焰形態(tài),低壓細水霧滅正庚烷油盤火過程大致可分為滅火之前、初步抑制、火焰膨脹、火焰撕裂、火焰游走、火焰熄滅6個階段,加入KCl添加劑后縮短的滅火時間主要集中在火焰撕裂、游走階段。
(2) KCl濃度升高后,細水霧滅火時間縮短、降溫性能提升。含4%KCl細水霧滅直徑6、8、10 cm的油盤火時,與不含KCl細水霧相比,可分別縮短滅火時間82%、79%、73%,增大降溫速率1.5倍左右。KCl濃度增至3%后,滅火時間開始趨于穩(wěn)定,二者的具體數量關系需待進一步研究。
(3)含KCl細水霧滅3種油盤火性能均優(yōu)于純細水霧,改變油盤面積會影響含KCl細水霧滅火有效性。油盤面積增大后,燃燒速率、熱釋放率峰值、熱釋放速率均增大,燃燒更劇烈,要達到良好的滅火效果,其對細水霧中KCl濃度要求更高。
(4) KCl添加劑可同時強化細水霧的物理、化學雙重滅火作用,其主要通過消耗、湮滅鏈式燃燒反應所必需的自由基來達到抑滅效果。其中Cl-主要切斷鏈的引發(fā)階段,而K+主要切斷鏈的傳遞、終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