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永
我要去咪依嚕風情谷尋羊洞奇緣。驅(qū)車前往南華縣城北部,途經(jīng)壁畫長廊,穿越馬鞍山隧道,就來到南華咪依嚕風情谷首站——金鑰匙。這是打開風情谷神秘大門的鑰匙,讓您走進彝族文化大觀園。
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是一個傳承千年的彝族寨子,有凄美的“咪依?!眰髡f,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距縣城13公里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是南華縣歷時十余年傾心傾力打造出來的一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森林覆蓋率高,冬暖夏涼,彝族風情濃郁,彝語稱作“星星居住的地方”?!斑湟绹!笔且驼Z,馬櫻花之意,是傳說中一個彝族少女的名字;“風情”自然是指彝族的風土人情了,這一帶自古就是彝族聚居之地,如今還完整地保留了地道的彝族風俗。
馬鞍山、新房子、三家村、大岔河、小岔河、新村6個彝家山寨宛如一串明亮的珠子鑲嵌在青山環(huán)抱的南永公路兩邊的山谷之中。是通往姚安、大姚、永仁的必經(jīng)之地。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82公里,距昆明18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金鑰匙、塑木休閑長亭觀景臺、團結(jié)樹、水車景觀、咪依嚕崖壁、月琴雕塑、月牙泉、鎮(zhèn)南月琴傳習所、塑木小鎮(zhèn)、小丫口彝族生態(tài)村、土主廟、夫妻樹、姑娘房、咪依嚕風情谷門樓主要景點散落其間。
還有彝人客棧、年豬飯、扁擔酒坊、李氏鑼鍋飯、彝家老廚等鄉(xiāng)村旅游農(nóng)家樂13個,外加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景區(qū)游客接待中心。旅客可參與爬青山、穿莽林、找菌子、采野花、摘林果等娛樂活動。
岔河村民系彝族羅羅支系,自稱羅魯濮。
明代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有李氏先民為躲避戰(zhàn)亂、自然災(zāi)害、家境貧困等原因,從牟定縣鳳屯鄉(xiāng)臘彎李家分家遷入,接著有周姓、紫姓從姚安縣太平鄉(xiāng)各佐村遷入。
岔河村古代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選擇居住地的條件為:擇水而居、靠山而居、依樹而居、有田而居,相對獨立,進退有余。
歷史上的岔河之地,古代是楊氏土司領(lǐng)地。據(jù)《鎮(zhèn)南州志略》載:“明。楊堂,以明洪武初歸附,南征有功,授土巡檢世職。漢人屯,則土巡檢楊氏居之?!睗h人屯即現(xiàn)在的南華縣龍川鎮(zhèn)蟠龍村委會“漢軍屯”。清初實行“流官管城,土官管鄉(xiāng)”。岔河村屬楊氏土司管轄。
這里有彝族武略騎尉六品軍功周耀宗,九品御職紫文彩,還有一段滇緬鐵路遺址。
南華縣龍川鎮(zhèn)岔河彝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已列入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
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流傳著《羊洞奇緣》《咪依嚕的傳說》等民間傳說。先后有美國、日本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游客、專家、學者3000多人次到此旅游考察。先后拍攝電視電影《新娘出嫁》《火的民族》《通天長老》《大峽谷》。
從金鑰匙始,塑木休閑長亭觀景臺可以駐足觀賞田園風光。馬鞍山有一棵“團結(jié)樹”,在巴掌大的地方,竟然緊緊相連地生長著山茶樹、櫻桃樹、柳樹、青崗櫟、老冬梨、楸樹等9個樹種。有人說,包括“夫妻樹”在內(nèi),體現(xiàn)的是民族和睦大團結(jié)。
在新房子,半坡的彝族民居下,映入眼簾的是隨著水車旋轉(zhuǎn)的水流。徜徉其間,把你帶入童話的境界。過了水車景觀,就來到咪依嚕崖壁和月琴雕塑。在大岔河邊的一處崖壁上,不知何年何月大大書寫著三個大字:咪依嚕,當?shù)厝朔Q“咪依嚕摩崖”。 這里還有兩座仿真放大的鎮(zhèn)南月琴雕塑,立于公路邊,并有百米彝族農(nóng)耕浮雕。
在起家大院的村旁,有一口長年流淌的泉眼,井的下方有月牙泉,這里古樹低垂,野藤纏繞,別有一番情趣。
鎮(zhèn)南月琴傳習所,你必須去走一走。鎮(zhèn)南月琴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清代即譽滿三迤(即整個云南)。云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人李樹明就生活在咪依嚕風情谷,他的月琴制作傳承鎮(zhèn)南月琴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并發(fā)揚光大。在這里,你能感受鎮(zhèn)南月琴傳承的整個過程,領(lǐng)略彝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塑木小鎮(zhèn)是南華縣岔河彝族塑木特色民居建設(shè)的一個亮點,現(xiàn)代中體現(xiàn)彝族文化?,F(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集餐飲、娛樂、住宿、休閑的“彝人小鎮(zhèn)”。
走進小丫口彝族生態(tài)村,品嘗美食,順便看看夫妻樹、鎖心樹,探訪傳說中的彝族姑娘房。
你也可以駐足土主廟,一座60多平方米的青瓦土坯房,建在咪依嚕風情谷彝人客棧后,半山森林中間。土主廟供奉石刻諸神。中間為三頭六臂土主,左為馬王大將、五谷神、青苗童子、蟲王;右為牛王、水神、送子娘娘、土地公公、山神。彝族原始宗教崇拜自然萬物,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寫照。
咪依嚕風情谷新村的白土坡,立起一座獨具彝族特色,仿佛又一道進入風情之谷的寨門。正面寫著:咪依嚕風情谷歡迎您;背面寫著:阿老表您要來呢嘎。
咪依嚕風情谷有“八怪”:古樹夫妻談戀愛;姑娘房中被自帶;夏天還要太陽曬;土房更比洋房帥;女人也抽旱煙袋;羊角酒杯不準賣;姑娘敬酒不吃菜;不喝兩杯不自在。
熱情的“攔門酒”、古樸的喇叭迎賓調(diào)、神秘的“姑娘房”、傳統(tǒng)的風味菜、醇香的“羊角酒”、原生態(tài)的山歌、奔放的“左腳舞”等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讓人沉醉!
咪依嚕風情谷的“羊洞”最奇,神秘莫測且難以尋見。
據(jù)《光緒鎮(zhèn)南州略·異聞》記載:州北小岔河山巔有石洞,深不可測。相傳明時有彝人牧羊于此,一羊墜入洞中,求之不得,后黑鹽井山中石穴內(nèi)出羊,即前彝人所失之羊也。人以為此洞遠通黑井云。
相傳,小岔河有一位唱歌能引來琴聲、繡花能招來蜂蝶、長得比馬櫻花還美麗的彝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花。
阿花的聲名傳遍彝家山寨,傳遍楊梅山跳腳場,也在姑娘房里悄悄地傳播開去。引來眾多說親的人。可阿花一個也沒有答應(yīng)。
有一天,阿花到小岔河山頂放羊。阿花特意在領(lǐng)頭羊的羊角上拴了一根繡花用的紅線。到了黃昏時分,還沒有看見領(lǐng)頭羊出現(xiàn)。阿花急了,四處尋找。只見羊群圍在草叢中呼喚。突然,阿花驚叫一聲,差點掉入周圍長滿草的一個石洞之中。這個石洞深不可測。阿花明白頭羊掉進了石洞。
土司要讓阿花家賠頭羊。阿花心里非常著急,只好與父母商議,哪個彝族伙子能找回這只頭羊,阿花就嫁給他。這事引來彝家眾小伙上山尋找領(lǐng)頭羊。
有一個彝族小伙子,名叫阿召,常年跟著馬幫到黑井馱鹽巴,往返于黑井與姚州之間。阿召聽說尋羊娶親的傳聞,沒有當作一回事。
可阿召到黑井聽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當?shù)厝丝匆姾邴}井山中石穴內(nèi)出來一只羊,羊角上拴著紅線。人們把它當成神靈一樣對待。阿召找到那只羊,看見的真的就是小岔河阿花丟失的那只羊。
阿召把小岔河阿花尋羊娶親的事說給人們聽。這時,有一位長者站出來說話:“這是上天的旨意,奇緣哪!”隨后將領(lǐng)頭羊交給阿召,讓他還給阿花,并祝福他們。
阿召從黑井帶回領(lǐng)頭羊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傳遍整個彝家山寨。阿花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嫁給了阿召,也成就了一樁羊洞奇緣。
相傳,小岔河山頂這個石洞一直通到黑井。小岔河丫口村的夫妻樹就是阿召阿花的化身。
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是你探秘尋蹤、休閑養(yǎng)生和體驗彝族文化的首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