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匯編
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讓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出圈”了。關(guān)于這位皇帝,廣為流傳的故事便是“貍貓換太子”,宋仁宗即為那位太子。在很多人眼中,宋仁宗是位沒什么存在感的皇帝。但在《清平樂》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時代人才濟濟,其他朝代幾乎無法比肩。這璀璨的星光下,是謙抑、克制、“喜慍不形于色”的宋仁宗和他隱忍的一生。
宋史學(xué)者吳鉤曾在《宋仁宗:共治時代》中寫到,年輕時的仁宗總被臣子們規(guī)諫不可沉溺于美色,等到年齡大了依舊沒有子嗣,關(guān)乎國本的事又讓朝臣著急。不僅如此,大臣們還將各種自然災(zāi)害歸因于仁宗品行不端,做了錯事。一旦有地方受災(zāi),便要求皇帝反省自身德行。仁宗皇帝在位42年,終生未離開京城。束手束腳,戰(zhàn)戰(zhàn)兢兢,仁宗這個皇帝當(dāng)?shù)靡稽c都不“皇帝”。
不像傳統(tǒng)帝王專橫獨斷,仁宗性情溫和,缺少殺伐決斷的魄力,但也多了一份對他人的仁愛之心。
《東軒筆錄》記載,一次仁宗在散步,時不時回頭看,隨從們都很納悶。回到宮中后他著急地對嬪妃說:“朕渴壞了,快拿水來?!眿邋鷨柸首冢骸盀槭裁丛谕饷娴臅r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卻忍著呢?”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問了,肯定有人受罰,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睘闈M足一己私利而勞民傷財?shù)幕实酆芏啵袢首谶@樣體恤別人甚至“委屈”自己的君王,真的罕見。
宋朝的體制,有點像現(xiàn)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皇帝只具有象征性意義。約束皇帝自由意志的機制,來自臺諫系統(tǒng)。臺諫官具有高度獨立性,仁宗朝是臺諫官最為意氣風(fēng)發(fā)的時期。君王的干預(yù)少了,士大夫們的自由多了,大批能人賢士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在政壇,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均在仁宗時期嶄露頭角。仁宗朝嘉祐二年的科舉選拔,更是被稱為自科舉制誕生以來的“千年科舉第一榜”。
開明、自由的風(fēng)氣滲透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有三項(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shù))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仁宗朝打破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之間的界限,取消夜禁,居民們也開啟了豐富的夜間生活。
仁宗在位時,批評之聲不斷,但他逝世后,“城內(nèi)軍民以至婦人孺子,朝夕東向號泣,紙煙蔽空,天日無光”,連遼國人都在哀悼他。他廟號“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此廟號的皇帝,這是儒家對君主的最高評價。
南宋施德操的史料筆記《北窗炙輠錄》記有這樣一段對話:北宋皇城緊鄰市井,民間宴樂之聲經(jīng)常傳入宮中,讓宮禁之內(nèi)的宮人十分羨慕。宮人說:“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比首诖鸬溃骸叭曛瘢课乙蛉绱死渎?,顧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矣?!?/p>
仁宗時期是一個了不起的時代,而仁宗也確實是位了不起的官家。
(綜合自微信公眾號“豆瓣讀書”“國家人文歷史”等)
素材任意門
“摳門”的宋仁宗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記載,宋仁宗在飲食起居方面十分節(jié)儉,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有一天,他對大臣說:“朕日膳不事珍美,衣服多以繒縑(粗布),屢經(jīng)浣濯(多次洗滌),宮人或以為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