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物這一繪畫題材被很多畫家所青睞,從古至今,很多畫種的繪畫作品中都能發(fā)現動物題材的身影。漆畫中材料與肌理的應用是漆畫別具一格的藝術語言所在,而以動物這一題材為載體,去表現漆畫中的獨特的藝術語言,可謂是材料肌理運用的巧妙體現。文章從漆畫中動物題材的創(chuàng)作出發(fā),以材料肌理的技法為主要內容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繪畫;漆畫;動物;材料;肌理
一、動物題材繪畫概述
動物是我們人類再熟悉不過的了,無論是喧囂的大城市還是偏遠的鄉(xiāng)村都能看到動物的身影,可以說動物已經融入到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當中。關于動物的繪畫最早出現在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最出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壁畫,大多數都是刻畫一些人與動物。歐洲在動物繪畫題材上比較出名的有比利時畫家卡爾·伯倫德斯、德國的弗朗茲·馬克。其實歐洲著名的畫家眾多,像倫勃朗、丟勒、達·芬奇等,都繪畫過動物,或是練習的素描稿,或是風景寫生,等等。歐洲繪畫中,刻畫動物題材所用的手法基本以具象為主,運用熟練扎實的基本功底和對色彩的完美掌握將動物刻畫得極其逼真。在中國,繪畫動物題材的畫家我們也熟知一二,比如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花鳥魚蟲,等等。中國畫的手法與歐洲的具象手法不太相同,主要是利用中國畫水與墨的獨特性,通過工筆、寫意等方式來刻畫出畫面,往往不僅表達藝術的思想,還涉及中國傳統美學文化的哲學范疇。
二、漆畫藝術的特征
中國漆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漆畫生于漆文化,又在近些年從漆文化里獨立出來,作為獨立畫種出現,可以說是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形式。在殷商時期,宗教祭祀的時候把漆器作為禮器,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漆文化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從考古遺址出土若干漆器和漆的殘片中可以看出,漆器不僅應用于宗教祭祀還涉及到日常生活領域。漆畫與其他的畫種不同,在制作方式和藝術風格上可以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漆畫不但有與其他畫種相同的繪畫性,還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材料肌理等技法來體現漆畫的工藝性與偶然性,展現出漆畫的個性,加之與生俱來的傳統文化底蘊,形成自我獨特的藝術語言,凸顯出與其他畫種的不同。動物題材在漆畫創(chuàng)作中相對較少,尤其是以主體表現的少之又少,用漆畫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動物題材,不但是創(chuàng)新的嘗試,也能反映當代人類日常生活和精神情感。在創(chuàng)作技法上嘗試運用材料肌理的方法,幫助漆畫家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會貫通,使漆畫不但有繪畫應有的繪畫性與藝術語言,還可以運用材料和肌理使畫面更加豐富。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提高畫家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滿足國人的審美需求,還能促進漆畫的發(fā)展,順應當代藝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潮流。
三、動物題材在漆畫中的呈現
動物題材在漆畫中最早出現,要追溯到曾侯乙墓內棺漆畫。曾侯乙墓內棺漆畫雖然繪畫的手法簡單幼稚,但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力圖真實再現現實生活的特定場景,隨風飄動的柳條、空中的雁行、奔突的犬豕都生動有趣,特別是兩只受驚的豬和狗的形象令人叫絕。這個題材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民對現實生活的熱情與憧憬。動物題材的漆畫相對較少,不像風景或人物的題材廣泛,相關資料、素材和技法較多,創(chuàng)作起來十分方便。動物的題材創(chuàng)作會有很大難度,這是因為可參考的資料較少,此題材漆畫的技法研究資源也比較匱乏。
早期的漆畫中也有體現動物題材的,比如喬十光《牦牛與藏族少女》中的牦牛與《大漠情》中的駱駝、鄭益坤《有魚圖》中的錦鯉、陳作力創(chuàng)作的《虎》、張澤國《夢·游動的魚》和《大寒·北極?!防锏聂~等等。那個時期的漆畫藝術們主要注重繪畫性,使用的材料也是以蛋殼為主,在制作的工藝上,老一輩的漆畫藝術家們按照傳統的工藝技法來制作,無論是繪畫的語言還是工藝的質感看起來都十分傳統,具有很強的工藝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藝術的發(fā)展、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繪畫語言的多樣化,材料應用的潮流逐漸形成,漆畫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畫還是質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漆畫入選作品《網里網外》中刻畫的基本都是動物,大部分動物是利用材料制作出來的。畫家利用材料與肌理的技法來制作牢籠里的動物,豐富的材料與傳統的工藝相結合,并且加入現代語言的創(chuàng)作元素,動物的形象被制作得十分精巧,形象非常生動。
余潮松的漆畫作品《溫暖前行》,延續(xù)了余潮松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主題——選擇人和動物作為創(chuàng)作內容,在畫面的創(chuàng)作中也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余潮松堅持不特意設定具體的場景,不表現眼前所見,不運用漆畫常見的深色背景,不使用單一的材料,采用多用材料技法相融合,不打造傳統漆畫意義上的平光亮,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在第十二屆全國美術展中獲得了優(yōu)秀獎。對于一位年輕的漆畫藝術家來說,這是很重要的肯定。許多藝術評論家們認為余潮松的藝術創(chuàng)作源自其“80后”的身份,年輕的藝術家所帶來的卡通、平面化的視覺經驗是對當代漆畫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將年輕的元素注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這似乎已經成為近年來藝術批評的一個固定套路。
首屆中國青年漆畫展中,黃金鳳的入選作品《狗生百態(tài)之一》可謂是大膽的嘗試。畫面以一個可愛的犬頭形象為主要表現內容,作者擺脫了以往的傳統繪畫的方式刻畫犬的毛發(fā),運用漆藝中傳統工藝的蛋殼鑲嵌技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毛發(fā)的層次被鑲嵌得十分飄逸,將犬的頭像刻畫得栩栩如生。
第二屆中國青年漆畫展中王海玲老師的入選作品《忠誠的衛(wèi)士》可謂是此類題材中的又一創(chuàng)新。王海玲老師的“桃花鄉(xiāng)”系列作品在國家級各種展覽中屢次獲獎,其創(chuàng)作特點在于王海玲老師利用鋁箔粉和大漆為主要材料,結合自身熟練的素描造型能力在鋪滿鋁箔粉的漆板上進行刻畫,表現出超寫實的畫面效果,無論整體還是局部都被刻畫得極其細致,讓人嘆為觀止。王海玲老師將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運用到狗的題材當中,在《忠誠的衛(wèi)士》這幅漆畫作品中延續(xù)表現了其高超的素描造型能力,把形式感的創(chuàng)新與寫實的狗的刻畫完美結合,每一根毛發(fā)都栩栩如生,狗的體型結構與表情神態(tài)被塑造得完美靈動。
同樣是第二屆中國青年漆畫展中的漆畫作品,《伙伴系列-期待》也是以狗為主要題材來創(chuàng)作的。作者運用大量的材料和肌理,再融入繪畫手法來表現犬的毛發(fā),從制作技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chuàng)新,使畫面不但有材料與肌理的工藝性,繪畫性的語言也十分突出。通過《伙伴系列-期待》這幅作品可以看到,狗的毛發(fā)可以運用多種材料技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表現。
四、實踐與創(chuàng)新
漆藝中材料的發(fā)展要求漆畫藝術家具備開放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作的語言上要求多樣性、豐富性和兼收并蓄。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不能僅是停留在表面,不要被程序化或者概念化。除了題材擴展外,創(chuàng)作的觀念也要更新,漆畫的材料、顏色還有制作工藝要打破傳統的觀念,創(chuàng)作出許多新的視覺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追求空間。斑駁的肌理、多樣化的材料、粗糙的畫面都可以引申出一種新的漆畫語言,了解漆畫材料的特征與基本屬性,讓我們的創(chuàng)作更加靈活,創(chuàng)作出更有特色的漆畫作品。
如果采用肌理與材料來表現動物的話,首先需要了解動物的情況,不同品種的動物,它們的體貌特征也不相同。其次材料與肌理的運用一定要源于生活,善于實驗總結。各種材料的自然屬性都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材料的肌理形態(tài)變化萬千,豐富多彩,有的精巧細致,有的表面潤滑,有的粗糙斑駁,還有的雜亂無章。以狗的毛發(fā)為例,上文提到過的漆畫作品《伙伴系列-期待》,作者利用肌理和材料來表現狗的毛發(fā)。我們看到的這幅作品里狗的毛發(fā)呈現出卷曲的態(tài)勢,要想呈現出卷曲的毛發(fā)感,需要找到相對應的材料。材料作為漆畫的物質表達基礎,其靈活性與自由性得以完美的展現。隨著人們對材料的認識和掌握,漆畫家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藝術思維來自由搭配組合,大膽地嘗試與創(chuàng)新,充實漆畫的材料語言,突破前人的藝術方式,給人不同的審美與心理感受。
五、結語
在當代的漆畫藝術中,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近年來,漆畫中材料的運用逐漸突破了傳統的支配地位,成為其藝術表現的中心。同時畫家在漆畫創(chuàng)作中也在不斷嘗試吸收或借鑒其他畫種的長處,對外來的藝術思維和形式觀念采取接納學習的態(tài)度。這使得當代的漆畫進入一個風格多樣、種類題材繁多的新時代,創(chuàng)作的空間更加靈活多變。本文通過研究漆畫材料的應用總結經驗,在借鑒精華的同時與當代藝術家的思想相融合,更好地處理材料創(chuàng)新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在新時代的環(huán)境下,新的藝術語言層出不窮,漆畫中的材料應用的拓展隨之變得至關重要。盡管漆畫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能否認的是,與其他成熟的畫種相比,漆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當代漆畫藝術的發(fā)展,材料的拓展創(chuàng)新有著積極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漆畫藝術的發(fā)展勢必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馮健親.中國現代漆畫文獻論編[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
[2]汪曉曙.繪畫創(chuàng)作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
[3]王麗君.中國當代漆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南昌大學,2010.
[4]許茂煜.議當代漆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中國美術教育研究,2010(7).
[5]湯志義.從材料角度看漆藝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作者簡介:
宋健龍,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漆畫方向。
通訊作者:
楊國林,碩士,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裝飾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水彩畫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