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樸光 顧雪濤
(顧樸光系貴州民族大學教授 顧雪濤系貴州民族大學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 李坤)
竹子是中國文人畫家最喜愛的題材之一,自北宋文同創(chuàng)立墨竹畫派以來,歷代涌現(xiàn)了許多畫竹高手,如元代吳鎮(zhèn)、明代王紱、清代鄭板橋等。貴州繪畫史上也涌現(xiàn)過不少畫竹名家,佼佼者如清代孫竹雅、民國胡楚漁、當代卓問漁。以上畫家所繪之竹大多竹枝挺拔,竹葉瀟灑,亭亭玉立,虛心勁節(jié),成為“君子”美好品格的象征。然而當代貴陽畫家劉復莘卻一反傳統(tǒng)墨竹畫派的固定圖式,獨創(chuàng)別具一格的藤竹藝術,開拓了墨竹畫派的新境界。
劉復莘(1925—2004),貴陽青巖人,1945年畢業(yè)于正則藝術??茖W校,師從呂鳳子、謝孝思等名家,曾從事美術教育、工藝美術、建筑裝飾等工作,歷任貴州省展覽館美術干部、貴州畫院高級美術師,系貴州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劉復莘早年主要從事年畫和中國畫創(chuàng)作,其年畫《少年兒童進步快,互助放牧學文化》獲1952年全國年畫創(chuàng)作集體一等獎(貴州24幅獲獎作品之一),中國畫《咩咩回社里去》獲1956年貴州省青年美展三等獎。20世紀70年代以后,劉復莘轉攻墨竹,尤喜繪貴州特有的藤竹。藤竹是一個特殊品種,枝干細長,葉片濃密,與人們常見的竹子頗不相同,廣泛分布于長順、冊亨、荔波、赤水等地。它們或生長于山崖之間,或懸垂于溪流之上,兼有柳條之柔、藤蔓之韌,如松柏之蒼翠,似蘭桂之清芳。劉復莘第一次見到藤竹,就被其綽約的風姿傾倒。此后20多年間,他走遍省內盛產藤竹的地方,仔細觀察其枝干節(jié)葉的特征,用心感悟其在風霜雨雪中的倩影,然后將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和紙上之竹,經過艱辛探索和反復實踐,終于創(chuàng)造了有別于前人的藤竹藝術。
劉復莘藤竹藝術的佳作有《黔山植土深》《瑞雪》《長在青山人未曉》《黔山深處》《藤竹贊》等。1988年寓居蘇州的貴州籍繪畫名家——劉復莘的老師謝孝思,回到家鄉(xiāng)貴陽探親,他看到劉復莘所繪的藤竹后,頗感新奇,欣然題道:“復莘畫竹三十余年,用功至勤……近年來,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藤竹之美妙,引入畫本,復綴以灘崖泉石,山花野鳥,清新朗爽,剛健婀娜,于墨竹一道中,直可謂前無古人矣!”對劉復莘的藤竹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劉復莘所繪藤竹曾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世界銀行、日本博物館等收藏,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揚。晚年,劉復莘除了畫藤竹,還常用傳統(tǒng)勾皴技法描繪貴州的溶洞,拓展了中國畫的題材,其《洞天瑰麗》一畫曾入編《貴陽百年書畫選集》。
劉復莘的作品《藤竹贊》。(作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