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瑞 姚兵 陳雷
摘? ? 要:近年來城市建設越來越重視道路綠化設計,然而重視并不意味著道路綠化設計已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仍有不少設計師對其存在誤區(qū),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片面追求美觀、表象,從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生態(tài)功能,導致道路綠化設計形式化、表面化,所產生的生態(tài)效益大打折扣,對改善區(qū)域環(huán)境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為了有效降低道路環(huán)境污染,維護良好的道路環(huán)境,應當加強道路兩側綠化景觀園林的設計與施工。本文以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以及施工為主題,希望能夠對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的設計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
1? 導言
道路綠化在美化市容市貌的同時,還能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甚至能夠影響局部地區(qū)小氣候。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要求日益提高,同時,經(jīng)濟水平的增長,使得汽車總量逐年提高,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環(huán)境污染越發(fā)嚴重。以生態(tài)效益為主體目標是道路綠化設計的重要體現(xiàn),在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中,設計師應充分意識到生態(tài)功能的重要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來提高道路綠化的生態(tài)效益。
2?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重要意義分析
2.1?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有利于改善區(qū)域環(huán)境,降低環(huán)境污染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益,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空氣中的煙灰、粉塵也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當空氣質量下降時,空氣中蘊含的病原體就會上升,從而通過呼吸道入侵人體,破壞人體平衡,導致人體不適甚至引發(fā)癌癥。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時,園林中的植物可以實現(xiàn)空氣的凈化,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痰,有毒氣體、粉塵以及灰塵的含量,提高空氣質量。
2.2?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有利于營造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陶冶情操
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渴望身心得到放松。走進田園,欣賞田園風光能夠幫助人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獲得愉悅的心理感覺。但是礙于工作壓力以及時間安排,不少人只能在心中想想,并不能付諸行動。在城市中進行綠化設計,構建口袋公園、街頭綠地等道路綠化設施,有助于將人們引入綠色,營造綠色生態(tài)空間;有助于人們就近感受田園風光,放松心情。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可以讓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田園化,當人們走入其中,內心得到安寧,有利于人們放松心情,獲得身心健康。
3? 城市道路現(xiàn)狀問題分析
3.1? 綠化侵入道路限界
喬木枝葉侵入道路車行凈空、花箱隔離欄侵入車行凈寬等情況較為普遍,花草樹木阻擋了駕駛員的視野,降低駕駛體驗舒適性,對交通出行造成一定安全隱患,路邊樹木茂密的枝葉延伸到道路的中間,遮擋了路邊的標示牌,也影響了駕駛員的視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3.2? 樹根損壞路面平整度
部分行道樹根系埋設較淺,造成路基路面損壞。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可能引起磕碰產生事故,行人散步也存在絆倒的可能性,影響車輛和行人通行安全及舒適度。
3.3? 城市道路綠化率低
在道路空間允許的范圍內,沒有達到綠化率標準。DG5301/T20—2017《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在3.1.2中,規(guī)定道路綠地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園林景觀路,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于40%;(2)紅線寬度大于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30%;(3)紅線寬度在40m~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5%;(4)紅線寬度小于4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0%。
3.4? 對機動車輛的影響
大量的花草樹木遮擋了駕駛員的視野,部分道路交叉口及小區(qū)出入口、行人過街處,綠化帶設置未考慮視距三角形要求,影響出行安全。另一方面,部分行道樹枝葉生長繁茂后遮擋標志牌、信息牌等,影響行車安全。另外,當前道路分隔帶布置過于緊密,一條雙向機動車道路存在多處分隔帶。
4?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及施工
4.1? 設計前的注意事項
首先,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應當詳細了解不同城市建設條件和風土文化,包括城市的氣候、地理以及道路特征等。了解道路兩側用地性質,綠化景觀應同用地性質保持一致,后者是前者建設的依據(jù)。應準確掌握市政管線埋設走向和埋設深度,防止綠化樹種長大后,其根系延伸至地下管道中,研究正在規(guī)劃中的道路定位,為后續(xù)設計工作打好基礎。
4.2? 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地廊道
提高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生態(tài)效益,首先應從規(guī)劃層面入手,在城市規(guī)劃之初,統(tǒng)籌城市用地,構建城市綠地系統(tǒng)。在老城區(qū)及周邊城區(qū)建設中中,道路建設和園林綠化建設之間存在矛盾沖突,城市的道路功能被過分強調,忽視了園林綠化建設的生態(tài)功能。一些城市道路中沒有園林綠化空間,究其原因,是在城市規(guī)劃階段未重視園林綠化的生態(tài)功能,片面追求道路功能,導致在進行園林綠化建設時受面積的影響無法實施,造成局部區(qū)域的道路周圍沒有園林綠化帶。面對城市綠化廊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新城區(qū)應合理規(guī)劃,統(tǒng)籌土地資源,構建城市綠地系統(tǒng);針對老城區(qū)可融入全要素設計理念,結合實際優(yōu)化設計,設置口袋公園、街頭綠地等,必要時對城市道路進行返修,由點成線,進而形成綠化系統(tǒng)。同時應加強城市不同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地廊道。
4.3? 關于便利行人的方式方法
對行道樹樹種、樹形的選擇,宜選擇分支點較高的喬木,避免喬木枝葉侵入道路限界。機動車道邊緣樹木枝下高度不得低于4.5m,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邊緣樹木枝下高度不得低于2.5m。綠化養(yǎng)護過程中應保證道路限界和交通視線的要求,定期對侵入道路限界和影響交通標志及交通信號辨識范圍的枝葉進行修剪。對道路交叉口、街坊出入口、行人過街等有視距要求的路段,應嚴格按照視距三角形要求進行綠化種植設計,視距三角形范圍內不得種植高于路面標高1m的樹木或灌木,保證行車視距,避免遮擋視距造成安全隱患。定期檢查道路綠化對行車視距的影響,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應及時通過修剪枝葉或者更換綠化品種等手段消除。行道樹栽植株距一般為8m~10m,行道樹設置時應充分考慮與交通標志牌、信息牌等的相對關系,交通標志牌和信息牌前樹木間距可放大至18m左右?,F(xiàn)狀已形成遮擋的,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喬木進行修剪,或調整標志牌位置、樣式和高度。
4.4? 微地形建設施工
在道路綠化工程中,微地形處理能夠豐富景觀園林,提高園林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也達到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園林綠地主要分為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和混合式等,可以按照功能的不同,選擇微地形的模式,自然式是最好的景觀,協(xié)調好其與自然地貌、水系的關系,體現(xiàn)城市不同功能的分區(qū),將整座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基礎開展布局,使其能體現(xiàn)當?shù)氐泥l(xiāng)土特色。另外,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qū)地形地貌的差別,為后續(xù)綠化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理論支撐。最后,地形景觀應當與周圍的建筑風格相適應,讓建筑、地形和景觀融為一體,打造出城市綠化的特色。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果在設計過程中片面追求形式化,不僅不能提升道路綠化設計的生態(tài)效益,更是勞民傷財。通過城市道路綠化的優(yōu)化方案,能夠方便機動車輛的出行,改善行人的散步環(huán)境,提升城市道路精細化設計水平、更好地完善道路交通對行人和機動車輛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偉.關于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及施工的探討[J].中國住宅設施,2017(10):17~18.
[2] 劉宇,王立清,龔秋野.包頭市城市園林綠化生態(tài)效益定量評價[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8(20):6~8.
[3] 程敏.景觀園林設計與施工在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探究[J].農家參謀,2017(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