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
同學們好,國學講堂又和大家見面了?!度龂萘x》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文學名著,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三國時期吳國的故事,叫做“孫權喻呂蒙讀書”。先來讀一讀原文吧。
初1,權謂呂蒙曰:“卿2今當涂3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4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5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6!”蒙曰:“士別三日,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3.當涂:當?shù)?,當權。當:掌管,主持?!巴俊蓖ā巴尽保缆?,仕途?/p>
4.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治,研究。經(jīng),指《周易》《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春秋》等書。
5.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6.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今天的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題目為后人所加。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如今身居高位,不能不讀書學習啊?!眳蚊梢攒娭惺聞辗泵橛赏妻o。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去研讀經(jīng)典,讀成個教書匠嗎?只是讓你稍加涉獵,懂點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難道還能比我忙?我都經(jīng)常讀書,覺得對自己很有幫助?!庇谑菂蚊砷_始學習。
后來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交談,十分吃驚,說:“看你如今的才學,不再是當年吳郡的那個呂蒙了!”呂蒙回答:“讀書人只分別三日,就要重新審視、認識對方。大哥你發(fā)現(xiàn)得未免太遲了?!庇谑囚斆C鄭重地前去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才離開。
呂蒙自幼家境貧寒,沒有讀過書,是憑借優(yōu)秀的軍事才能屢立戰(zhàn)功,逐漸得到孫權的賞識和重用的。但孫權也知道,如果不讀書,呂蒙永遠只能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莽夫,成不了統(tǒng)率吳國兵馬的帥才。所以孫權勸呂蒙多讀書,呂蒙也從善如流。幾年后,就連名聞天下的大學者魯肅都驚訝于呂蒙的進步,登堂拜母,正式與他結交。魯肅是東吳的核心謀士,他的認可意味著呂蒙擺脫了人們對他的“文盲”“莽夫”的偏見,可以進入?yún)菄暮诵母邔恿恕?/p>
呂蒙從目不識丁的“吳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將帥之才,這得益于他聽從孫權的勸說,認真讀書。正是讀書學習,使得他脫胎換骨,成為被士族階級認可的人才。古語有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逼鋵崳x書學習從古至今就是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捷徑,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萬斯同,字季野,號石園,門生私謚貞文先生,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清初著名史學家。他師從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黃宗羲,專攻古學,博通諸史,尤精明史。萬斯同還是一個很有氣節(jié)的人,以前明遺民自居,自絕仕途??滴醯壅髡偎叭バ蕖睹魇贰?,他也堅持以布衣之身應召,對清廷許諾的官職不屑一顧。萬斯同在史館19年,以所學之長,撰成明史列傳300卷、明史表13卷、宰輔會考8卷、河渠志12卷,最終手定《明史稿》500卷,為《明史》的修訂耗盡畢生心血,也為最終的成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居京期間,萬斯同屢開講席,啟導后學,學者尊稱他“萬先生”,而他每自署“布衣萬斯同”。萬斯同晚年雙目失明,仍口授答問、講學,卒于明史館。另著有《歷代史表》《紀元匯考》《儒林宗派》《群書辯疑》《石園詩文集》等。黃宗羲評價他:“四方聲價歸明水,一代賢奸托布衣?!绷簡⒊瑢λ鞘①澯屑樱骸扒宕穼W極盛于浙,鄞縣萬斯同最稱首出?!湟元毩Τ伞睹魇犯濉?,論者謂(司馬)遷、(班)固以后一人而已。清代史學開拓于黃梨洲(黃宗羲)、萬季野,而昌明于章實齋(章學誠)?!畬W不盛行于清代,清代史學界之恥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史學大家,年幼時卻也是一個頑劣不堪的“熊孩子”。曾經(jīng)有一次,萬斯同由于貪玩,在家里來訪的賓客們面前出了洋相,受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直接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這番缺乏教養(yǎng)的舉動激怒了萬斯同的父親,于是父親把他關到書屋里反省。萬斯同大發(fā)了一通脾氣后,見無人理睬,便漸漸冷靜下來。百無聊賴之下,他只好開始讀書,沒想到一讀便停不下來了。他從《茶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懂得了書的美妙和讀書學習的重要性,開始用心讀書。轉(zhuǎn)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閉門不出,讀了很多書,性格也逐漸沉穩(wěn)下來,父親見狀很欣慰,原諒了他之前的過錯,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從書屋里出來以后,繼續(xù)手不釋卷,潛心讀書。一次,萬斯同的大哥要準備一年的學習考核的內(nèi)容,萬斯同聽到后也想?yún)⒓印4蟾邕€以為他是從前那個調(diào)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笑著說:“你懂什么呢?”萬斯同卻很有自信:“看幾位哥哥的學術造詣,不難達到啊?!贝蟾绾荏@訝,于是從經(jīng)義書目中隨機抽取很多題來考他,萬斯同一一作答,毫無錯漏。大哥震驚之下急忙告訴父親:“差點錯過了這么出色的弟弟!”父親了解原委后也慚愧地感嘆:“險些誤了兒子終生!”他趕忙為萬斯同購置新衣,送往書塾正式求學。過了一年,又把他送到黃宗羲那里去學習。經(jīng)過長期的勤學苦讀,萬斯同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
萬斯同對《明史》修訂的貢獻和他在史學上的建樹,歷來備受推崇。但如果不是當初父親把他關進書房,讓他明白了讀書的意義,他又怎么會從一個粗魯無禮的孩童成長為一代史學大家呢?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此乃金玉良言,不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