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碧儀
旅社廚房里,洋蔥煙肉味的空氣忽然凝固了。珊德拉的男友盧卡斯低著頭小聲承認,他昨天在海灘上和那個新來的烏克蘭女孩接吻了。盧卡斯垂下長長的睫毛,表情像小孩子一樣別扭。
珊德拉瞪大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對盧卡斯說:“你出去一個小時再回來吧?!彼⒅R卡斯關(guān)上門,一聲不吭地從冰箱里取出兩大塊牛油,然后拿出一口鍋,把牛油放到鍋里煮起來。我小心地問:“珊德拉,在干嗎?”她僵著臉說:“做巧克力布朗尼?!?/p>
我坐在餐桌旁,邊看書,邊偷瞄珊德拉。她認真地打雞蛋,蒸溶黑巧克力,切夏威夷果仁碎……即便盧卡斯回來了,她也沒反應(yīng),只是專心做著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烤好了,珊德拉和盧卡斯面對面坐在餐桌邊。她就這樣一聲不吭地坐在盧卡斯對面,流著眼淚,吃完了這個含有500克牛油、五個雞蛋、400克黑巧克力的巧克力布朗尼。
人類真奇怪,有人傷心得大吃特吃,也有人傷心得不吃不喝。
有個朋友曾經(jīng)哭著打越洋電話給我,說他已經(jīng)兩天沒有吃過任何東西,也沒有出門,因為女友出走了。這個朋友是個39歲的單身貴族,平時總擺出一副游戲人間的模樣,沒想到他會為愛情絕食,還哭得那么慘。我不擅長安慰人,聽他絮絮叨叨哭哭啼啼地說著女友離開的細節(jié),還說活著沒什么意思,我慌忙搜腸刮肚擠出一句:“別傻了,你吃不下睡不香都證明你想活下去啊,這是求生本能!”
傷心得想死是求生本能?
這話不是我說的,出自一本叫《人為什么想死》的書。這本書從生物學到心理學各種角度,羅列了許多人類想死的原因。里面有個關(guān)于原始人的故事:有一天,原始人和妻子、朋友一塊外出打獵,結(jié)果遭到一只兇猛大熊襲擊,妻子和朋友都慘死于熊掌之下,只有原始人逃出了熊掌。他非常非常傷心,哭著躲進了棲身的洞穴,窩在陰暗的角落食不下咽,也顧不得需求,夜深了仍難過得睡不著覺。
原始人為什么悲傷?是因為失去了愛人和朋友,還是失敗的狩獵讓他失了尊嚴?都不是。他只是無意識地作出了最有利生存的選擇:為了保護自己,進入了“悲傷模式”。因為危險的熊也許還在外面伺機偷襲,如果大睡特睡或是因為肚子餓想吃東西而離開洞穴,實在太危險了。
當我的朋友感覺到了失去伴侶的危險,祖先的經(jīng)驗在他的潛意識中發(fā)出警告,于是他啟動“悲傷模式”,傷心得不吃不喝不睡。
同樣在失去愛人的危急關(guān)頭,珊德拉的反應(yīng)和他完全相反。似乎女人們面臨各種危機時,暴飲暴食比縮在墻角哭更常見。女友們在失戀時,大多一邊罵一邊哭一邊吃,一邊憧憬著新戀情。我試著想象原始女人遇到危險的場景:原始女人的部落遇到了森林大火,她一定會嘴含洞穴中剩下的最后一條鹿腿,流著眼淚,腋下夾著嬰兒赤著腳踩過荊棘,逃出火海。逃往其他部落和新伴侶重新組織家庭,誕下新生兒。
也許你會以為,原始女人不惜一切死里逃生都是為了種族的繁衍?!皠游锏男袨榭偸菫榱朔N群的利益”這個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由一位不太稱職的動物學家Wynne Edwards提出的理論一度非常流行,現(xiàn)在這個觀點已經(jīng)被證實為錯誤。
事實上,動物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最大基數(shù)地復制自己的基因。畢竟適者繁殖,而并非僅是適者生存。所有悲傷得不吃不喝的男人,以及所有一邊哭泣一邊吃巧克力布朗尼的女人,潛意識中都在拼命活下去,然后在千百年后的人海中,留下一張和自己相似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