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人
“你太有才了”已成為時下夸人的流行語。古往今來,人人皆愛才。不過,古代稱贊人有才的說法似乎更豐富多彩且文雅貼切。跨過歷史的長河,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稱贊別人的。
南朝宋時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焙笕艘虼朔Q才學出眾、學識淵博者“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才華橫溢,詩文在當時獲極高評價,其名篇《恨賦》《別賦》被傳誦一時。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文章急速退步,詩也平淡無奇,被人譏為“江郎才盡”。
據《后漢書·戴憑傳》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頗愛談“經”。一日,他令群臣百官互相辯論,凡在經義上辯駁失敗者,就得將座位讓給勝利者。侍中戴憑熟讀經典,能言善辯,接連取勝,一下奪了50多個座位。于是,后來便有了“奪席才”一說。
三國時期,曹丕得皇位后,給曹植七步路的時間,命他作詩一首。如若作不成,即刻殺頭。令曹丕意想不到的是,七步路的工夫,曹植便應聲詠出了那首流傳至今的《七步詩》。后人遂用“七步詩”“七步才”“七步詠”等來夸贊某人才思超群。
唐代武則天于洛陽龍門游玩時,令眾臣吟詩作賦,作詩先成者以錦袍賜之。左使東方虬作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
不一會兒,宋之問也作詩完成,武則天看后連連夸贊,后悔不已,認為宋之問詩高于東方虬,于是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虬手中奪回,改賜宋之問。此后,眾人便以“奪錦才”喻指才識卓群之士。
古人不僅贊美有才的男子,對于才女,也不惜贊美之詞。唐朝才女薛濤才華絕倫,美若天仙,與文人墨客和詩唱對,一時名滿天下,人稱“掃眉才子”。
據載東晉重臣謝安召集族人,一起談文論道。
恰逢天降大雪,謝公興致突來,對眾人說:“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道韞的哥哥謝朗首先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不等謝安回答,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驚嘆連連。后人就將此贊為“詠絮才”。
古人贊人有才的說法還遠不止以上這些。比較而言,我們口中的一句“你太有才了”是不是顯得太膚淺了呢?
張朝元摘自《初中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