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出場人物:秦老師、周小虎、阿澤、朵拉、麥斯
【今天的閱讀課上,老師跟同學(xué)們分享了《詩經(jīng)》中的一些名篇。在閱讀中,細心的朵拉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里好多詩句都是描寫植物的。同學(xué)們都非常感興趣,于是熱烈地討論起來?!?/p>
朵拉:我注意到,《詩經(jīng)》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植物的身影,它們有的名字還很美。我很好奇,這些植物都長什么樣子呢,現(xiàn)在還存在嗎?
秦老師:《詩經(jīng)》里的確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植物名稱,堪稱中國最古老的“植物志”。就讓我們走進《詩經(jīng)》里的植物世界吧!
周小虎(拿著一本《詩經(jīng)》):《詩經(jīng)》的開篇是《周南·關(guān)雎》,你們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就提到了一種植物——荇(xìng)菜。
秦老師:荇菜是一種水生植物,它對生長環(huán)境的水質(zhì)要求極高,因此被稱為“高潔之物”,多用來比喻品行高尚的女子。
麥斯:不過“荇菜”聽著倒像一種菜名。
秦老師:沒錯,荇菜不僅全株都可以入藥,還能做成荇菜綠豆粥呢。其實,荇菜的葉片小巧別致,和睡蓮的葉子相似,黃色花朵挺出水面,也是點綴庭院水景的佳品喲。
阿澤(指著一篇詩歌,拗口地念道):“蓺(yì)之荏菽(rěn shū),荏菽旆(pèi)旆”,這里注釋“荏菽:大豆”。秦老師,大豆的叫法怎么這么別扭?。?/p>
秦老師:這句詩出自《大雅·生民》,蓺是種植的意思,旆旆形容茂盛,意思就是“種大豆,豆苗長得非常茂盛”。荏菽是大豆的古稱,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
周小虎:原來大豆的歷史這么悠久!
麥斯:這句好有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這個黍也是一種農(nóng)作物嗎?
秦老師:對呀,黍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過很多次。比如還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這里的黍和稷都是古代重要的糧食。黍是一種黃米,至于稷,據(jù)說就是現(xiàn)在的高粱。
阿澤:呃,除了糧食,《詩經(jīng)》里有水果嗎?
朵拉哈,你真是個貪吃鬼!看,“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這里有美味的木瓜喲!
秦老師:這里的木瓜是原產(chǎn)于中國的木瓜,和海棠、蘋果等是“親戚”,可不是從國外傳來的、我們現(xiàn)在常吃的番木瓜。
周小虎:這句詩的意思我理解,說的是“你將木瓜贈給我,我拿美玉作回報”。怎么想都覺得“我”有些虧啊……
秦老師:古人回贈禮物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美玉自古就是高潔的代表,從這兒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份情誼的珍視呢。
朵拉:“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jiē)我懷人,寞(zhì)彼周行。”雖然我不理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但“卷耳”這個名字聽著就讓人覺得可愛!
麥斯:哎呀,這個卷耳就是蒼耳子啊,現(xiàn)在田野里到處都是。果實是橢圓形的小刺球,要是弄到頭發(fā)上,想拿下來就難咯。它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我外公住在鄉(xiāng)下,經(jīng)常去采摘蒼耳。
秦老師:這句詩其實也挺有意思的,“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都沒有采滿一小筐。因為我想念我的丈夫,都不知道菜筐丟在大路旁”。你們看,一個想念丈夫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生動活潑,特別有趣。
周小虎:你們看這句——“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赜诖蟀?,誰因誰極?”這首詩歌的豪邁之氣躍然紙上,作者一定是豪爽的大丈夫!
秦老師:非也!這首詩的作者乃是有名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她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詩作對后世很有影響呢。
朵拉:佩服!
麥斯:你們只顧佩服女詩人,忘記找《詩經(jīng)》里的植物啦?
大家:哈哈哈!
秦老師:這首詩提到的“麥”,就是小麥,大家都很熟悉的。我們吃的面粉就是小麥制成的。全世界有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
周小虎:《詩經(jīng)》中包含的植物真是種類繁多啊,那一共有多少篇提到了植物呢?
朵拉:你可以去數(shù)數(shù)看??!
麥斯(哈哈大笑):估計會數(shù)到頭暈吧,哈哈!
秦老師:別說,這個還真有人統(tǒng)計過。《詩經(jīng)》一共305篇,其中有153篇出現(xiàn)了植物的名稱或描寫。
朵拉:哇,真多啊,那提到次數(shù)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呢?
秦老師:嗯,你們肯定想不到,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是桑,其次為黍,還有棗。除此之外,如小麥、大豆、稻、粟、蘆葦?shù)龋际恰对娊?jīng)》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的植物??创蠹疫@么感興趣,就給你們布置一項任務(wù)吧。每個人選一種植物,找一找相關(guān)的詩句。明天交給我!
大家:啊,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