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新建鐵路南昌至贛州客運專線贛州贛江特大橋主橋為(35+40+60+300+60+40+35)m斜拉橋及相鄰一孔32 m簡支梁,是國內首座設計時速350 km大跨度鐵路斜拉橋。設計采用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軌道結構高度為785 mm。其中軌道板厚200 mm,自密實混凝土層厚103 mm,隔離層14 mm,底座厚度220 mm。
(1)贛州贛江特大橋主橋為300 m斜拉橋,在斜拉橋上鋪設無砟軌道在國內外尚屬首次,沒有可借鑒的經(jīng)驗[1]。
(2)無砟軌道施工精度要求高與柔性橋相遇帶來的新挑戰(zhàn)[2-3]。無砟軌道施工精度高,而主橋是柔性橋,溫度、風速及荷載對主橋無砟軌道測量影響大。
(3)主橋恒載產(chǎn)生撓度大與CPⅢ測量條件不相符帶來的新挑戰(zhàn)。主橋二期恒載為150 kN/m,恒載產(chǎn)生的撓度最大為27 cm,CPⅢ測量數(shù)據(jù)貫穿整個無砟軌道施工難度大。
在贛州贛江特大橋上鋪設無砟軌道,通過結合本橋結構特點和風速、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及不同施工階段橋梁荷載對線形的影響,建立實時修正模型。通過模型和實際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最合理的CPⅢ布點方式和CPⅢ點測量的最佳時間。根據(jù)主橋二期恒載分布情況,施工過程中通過對主橋實際線形監(jiān)測與理論分析對比,掌握風速、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及不同施工階段橋梁荷載對主橋線形的影響情況,并采取主橋無砟軌道底座和CRTSⅢ型板精調為一次精調成型施工工藝,確保主橋無砟軌道施工精度[4]。
連續(xù)2 d(6:00~24:00,時間間隔為1 h)觀測鋼箱梁的標高與大氣溫度的關系,以便修正主橋二期恒載的理論預拱度[5],同時得出橋面系荷載對大橋產(chǎn)生的線形變化值。橋面系施工完成后,對主橋線形進行對比分析,確定調索范圍和索力值,進行第一次調索[6]。
3.2.1 CPⅡ布設
主橋上分別在每個橋塔處布設兩對CPⅡ點,位于人字形橋塔高于橋面的內側,橋塔處兩對CPⅡ點與CPⅢ點共點,因此其埋設高度應利于CPⅢ高程測量和安置棱鏡,具體埋設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橋塔處CPⅡ、CPⅢ埋設示意
在大小里程簡支梁上距離大小里程主塔600 m和300 m處分別布設CPⅡ點,共計4個。具體布設如圖2所示。
圖2所示8個CPⅡ點埋設時使用的標志與昌吉贛客專全線CPⅢ標志一致。除主塔上4個CPⅡ點外,其余4個CPⅡ點埋設于簡支梁固定支座上方防撞墻頂面。
圖2 CPⅡ埋設布置示意
3.2.2 CPⅢ點布設
主橋上CPⅢ點對按如下原則布設:
(1)在大小里程靠近主塔的第一個過渡墩頂面(即贛江特大橋的34#和37#墩)分別布設一對CPⅢ點。
(2)在大小里程的主塔內側面分別布設一對CPⅢ點。
(3)在中跨的五等分處,分別布設一對CPⅢ點。
(4)在大小里程的伸縮縫簡支梁橋上靠近主橋的防撞墻頂面,分別布設一對CPⅢ點[7]。
主橋上中跨CPⅢ點布置在防撞墻頂端,埋設立式基座,其他橋梁段布置在防撞墻頂端。若為簡支梁,則布設在固定支柱端上方防撞墻頂端。橋塔處的兩對CPⅢ點埋設于橋塔之上,位于人字形橋塔內側,與主橋上CPⅡ點共點(見圖3)。
圖3 主跨中間段CPⅢ點埋設示意
3.3.1 風速對主橋的影響
計算工況:如圖4、5所示,對主梁側面施加橫向風荷載,并考慮風速分別為 4、5、6、10 m/s。
圖4 主梁橫向風荷載示意
圖5 贛江特大橋風荷載示意
主梁的位移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風速對主梁產(chǎn)生的位移
3.3.2 日照溫差計算
(1)計算工況一
如圖6所示,分別考慮主梁橋面板豎向溫差(T1-T2) =1、2、3、4、5 ℃時,主梁的位移情況。
主梁豎向溫差,主梁跨中最大豎向位移如表2所示。
圖6 主梁豎向溫差示意
表2 日照溫差主梁跨中最大豎向位移
(2)計算工況二
如圖7所示,分別考慮主梁橋面板溫度(T3-T4) =1、2、3 ℃時,主梁的位移情況。
主梁橫向溫差,主梁跨中最大水平位移如表3所示。
圖7 主梁橫向溫差示意
表3 主梁橫向溫差主梁跨中最大水平位移
3.3.3 大氣溫度計算
計算工況二,分別考慮大氣溫度變化1、2、3、4、5℃時,主梁的位移情況。
主梁大氣溫度變化,主梁跨中最大豎向位移如表4所示。
表4 大氣升溫主梁跨中最大豎向位移
3.3.4 CPⅢ測量邊界條件
從上面分析溫度與風速對主橋的影響結論得出CPⅢ測量邊界條件:
(1)風速小于 5 m/s。
(2)主梁不允許有梯度溫度,因此CPⅢ測量時間為22:00~4:00。
(3)在CPⅢ測量期間,大氣溫度溫差不大于3℃。
(4)主橋范圍內隨著荷載變化,CPⅢ數(shù)據(jù)易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每期CPⅢ數(shù)據(jù)使用過程中不允許橋面荷載發(fā)生變化。
施工過程中利用CPⅢ控制網(wǎng)對每塊軌道板對應的底座進行測量放樣。根據(jù)布板數(shù)據(jù)計算出每塊底座以伸縮縫為界的4個點的坐標,放樣完成后做好標記,用墨線彈出底座邊線,并記錄每個標記點的高程,作為底座立模的依據(jù)[8]。主橋邊跨每次單側施工60 m,主橋主跨為單側300 m一次澆筑。底座施工完成后,對主橋實際線形與理論線形進行對比分析,修正模型參數(shù)。根據(jù)主橋線形及目前索力情況,確定調索范圍和索力值,進行局部索力調整。
(1)在隔離墊層及自密實鋼筋施工完成后,將主橋范圍內的CRTSⅢ型板全部鋪設到底座上去。
(2)粗鋪軌道板前對板底沖洗,既可清理雜物,又可充分濕潤板底混凝土。精調軌道板之后及時安裝模板,并對板腔進行封閉,盡量維持板腔濕度、盡早灌板。
(3)確定理論線形與實際線形相吻合后,對CPⅢ第二次測量。主橋范圍內的CRTSⅢ型板一次精調到位[9-10]。
(4)軌道板粗鋪到位后,由測量班通過精調爪將軌道板調整至略高于自密實混凝土設計厚度(103 mm)后,抽出墊木。
(5)鋪設完成后,對主橋實際線形與理論線形進行對比分析,修正模型參數(shù),確定CRTSⅢ型板線形,進行CPⅢ聯(lián)測。
(1)根據(jù)無砟軌道工期要求,結合軌道板粗鋪及精調進度,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采用左右線同步或左右線錯開施工。
(2)精調完成后及時灌注自密實混凝土,灌注時由跨中向邊跨兩側同時灌注,灌注過程中要對稱施工。
(3)軌道板精調完成后,及時安裝封邊模板,模板采用 14的槽鋼加工,模板內側粘貼模板布。并在模板轉角處設置排氣孔,防止氣泡質量通病。為了防止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軌道板上浮超限,應在灌注前在軌道板頂安裝壓緊裝置,同時在曲線內側還應設置防側移裝置[11-12]。
贛州贛江特大橋主橋無砟軌道施工中,建立無砟軌道施工修正模型,確定了合理的CPⅢ布點方式及聯(lián)測時間,確保了主橋300 m大跨無砟軌道施工的安全質量,保證了施工工期,積累了大跨度橋梁無砟軌道施工數(shù)據(jù)和施工經(jīng)驗,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1)結合本橋結構特點和風速、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及不同施工階段橋梁荷載對線形的影響,建立實時修正模型。
(2)通過模型和實際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最合理的CPⅢ布點方式和CPⅢ點測量的最佳時間。
(3)主橋無砟軌道底座,CRTSⅢ型板精調一次精調成型,解決了由于多次精調多次施工而導致的現(xiàn)場無法掌握主橋線形變化規(guī)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