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甘南地區(qū)金礦找礦標志與找礦模型
        ——大水、早子溝、拉爾瑪金礦床對比分析

        2020-05-30 14:18:36陳耀宇
        礦產(chǎn)與地質 2020年1期
        關鍵詞:拉爾大水礦化

        陳耀宇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0 引言

        固體礦產(chǎn)勘查工作要求設計、成果報告對控礦因素、找礦標志等進行研究總結,主要目的在于指導礦區(qū)勘查或為區(qū)域找礦研究提供借鑒。但對成礦模型或找礦模型的研究不做要求,因此,在固體礦產(chǎn)勘查設計和報告中,一般不進行相關研究或探討,但如果開展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礦區(qū)深邊部探礦等工作時,對典型礦床找礦標志、礦床模型或找礦模型等的總結研究及有效實踐顯得十分必要。

        以往在甘南地區(qū)開展的金礦勘查和研究工作,注重了對大水、早子溝、拉爾瑪?shù)冉鸬V床找礦標志、礦床模型或成礦模型的研究[1-7]。2016—2019年間,作者在參與中國礦產(chǎn)地質志項目“甘肅金礦典型礦床”的編寫過程中,對甘南地區(qū)包括分布于忠曲—大水金礦富集區(qū)的瑪曲縣大水超大型金礦床、夏河—合作金礦富集區(qū)的合作市早子溝超大型金礦床和分布于寒武系碳硅泥巖建造中的碌曲縣拉爾瑪大型金礦床的找礦標志、礦床模型等進行了再總結研究,但沒有探討找礦模型。文章以這次找礦標志、礦床模型研究為基礎,對找礦標志進行了再提煉,對找礦模型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1.1 區(qū)域地層

        甘南地屬秦嶺造山帶西段,區(qū)域地層及褶皺斷裂構造呈NWW向展布,其北、南部分屬西秦嶺中帶和南帶,中帶由年木耳—冶力關復式背斜(在甘南地區(qū)為新堡—力士山復背斜)和洮河復式向斜組成,南帶由白龍江復式背斜組成[8]。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層出露較齊全(圖1)。中帶新堡—力士山復式背斜核部地層為泥盆系、石炭系,兩翼為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分布少),其中三疊系古浪堤組為陸棚斜坡相陸源碎屑巖建造,賦存早子溝、加甘灘兩處超大型金礦床,侏羅系為中酸性火山碎屑巖、火山熔巖建造,賦存以地南、下看木倉、崗岔等金礦;洮河復式向斜核部為三疊系,兩翼為石炭系、二疊系,未發(fā)現(xiàn)具規(guī)模的金礦。

        圖1 甘南地質區(qū)域地質略圖

        Fig.1 Geological and regional sketch map of South Gansu

        1—第四系 2—新近系甘肅群 3—古近系 4—白堊系 5—侏羅系 6—三疊系 7—二疊系 8—石炭系—二疊系 9—石炭系10—泥盆系 11—志留系—泥盆系 12—奧陶系 13—侏羅紀花崗閃長巖 14—三疊紀石英閃長巖 15—三疊紀花崗閃長巖 16—整合巖層界線 17—角度不整合界線 18—斷層 19—省界 20—超大型金礦床 21—大型金礦床 22—中型金礦床

        南帶白龍江復式背斜核部為志留系,兩翼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南帶西段忠曲次級背斜南翼出露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賦礦地層以三疊系為主,二疊系、侏羅系為次,三疊系為海相—海陸交互相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二疊系屬穩(wěn)定型海相碳酸鹽巖建造。其中中三疊統(tǒng)馬熱松多組賦含大水、忠曲、辛曲金礦,巖性為薄層—中厚層狀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中三疊統(tǒng)郭家山組賦含貢北、格爾托金礦,巖性為灰色薄層狀泥晶灰?guī)r、淺灰色中厚層狀含鮞灰?guī)r、灰白色塊狀含鮞灰?guī)r;下侏羅統(tǒng)龍家溝組賦含貢北金礦,巖性為灰白色厚層灰質礫巖。

        白龍江復背斜軸部西端傾伏部位賦存拉爾瑪金礦,其南側緊鄰揚子地塊和松潘—甘孜褶皺帶,礦床位于俄都背斜北翼,賦礦地層為下寒武統(tǒng)太陽頂群的黑色炭硅碎屑巖建造。

        白龍江復背斜北翼賦存坪定、羊里尾溝、河壩、班藏等金礦,中泥盆統(tǒng)、中下石炭統(tǒng)為主要賦礦地層。其中中泥盆統(tǒng)古道嶺組為陸棚泥質細碎屑巖建造,下部和上部以細碎屑巖為主,中部以碳酸鹽巖為主;下石炭統(tǒng)下部和上部以碳酸鹽巖為主,局部夾細碎屑巖,中部以細碎屑巖為主,局部夾碳酸鹽巖。坪定金礦產(chǎn)于中泥盆統(tǒng)古道嶺組陸棚泥質細碎屑巖建造,容礦巖性為板巖(凝灰質板巖、含鈣板巖、含炭板巖)、生物灰?guī)r等[1],羊里尾溝、班藏金礦產(chǎn)于下石炭統(tǒng)益哇溝組, 羊里尾溝金礦為細碎屑巖夾碳酸鹽巖建造,賦礦巖性主要為炭質板巖、含炭板巖、含炭泥硅質板巖、薄層灰?guī)r[9];河壩金礦產(chǎn)于下泥盆統(tǒng)當多組碳酸鹽巖-碎屑巖建造,賦礦巖性為硅質灰?guī)r、砂質礫屑灰?guī)r及炭質板巖。

        1.2 區(qū)域斷裂

        甘南地區(qū)的金礦床無不受斷裂帶控制,中帶西北部的力士山—圍當山斷裂帶控制以地南、下看木倉、崗岔等金礦,構成以地南—崗岔金成礦帶;中帶南部的夏河—合作斷裂帶的扎油梁—早子溝斷裂控制早子溝金礦,桑科南—格里那斷裂控制加甘灘金礦。

        南帶的忠曲—大水斷裂帶控制大水、貢北、格爾托和忠曲、辛曲金礦,構成忠曲—大水金礦富集區(qū);白龍江復背斜西端拉爾瑪一帶的NW—近EW向溫泉—益哇逆沖斷裂組控制區(qū)域金鈾成礦帶,次級近EW向斷裂控制礦帶展布,北翼的坪定—化馬區(qū)域壓性斷裂帶及次級斷裂控制羊里尾溝、坪定、河壩、班藏等金礦床,構成迭部—舟曲金成礦帶。

        1.3 區(qū)域巖漿巖

        中帶西北部巖漿活動強烈,南帶巖漿活動弱。中帶以地南、下看木倉、崗岔金礦周邊分布燕山早期德烏魯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體和錄斗艘石英閃長斑巖,以地南近SN向含礦斷裂破碎蝕變帶即產(chǎn)于德烏魯巖體及內接觸帶中。早子溝金礦閃長玢巖、石英閃長玢巖和黑云閃長玢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脈巖的礦化強度僅次于板巖。加甘灘金礦區(qū)僅在礦帶西南部見一條花崗閃長巖脈。

        南帶忠曲—大水金礦富集區(qū)分布忠格扎拉、忠曲、格爾括合3個小型巖體,忠格扎拉巖體為印支期二長花崗巖、輝長閃長巖及石英閃長巖,巖體南側見金礦化;忠曲巖體屬燕山早期黑云母閃長玢巖,與忠曲、辛曲金礦關系密切;格爾括合巖體為燕山早期閃長玢巖、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斑)巖等,花崗閃長(斑)巖與大水、貢北、格爾托金礦關系密切,脈巖亦為金礦賦礦巖石。

        白龍江復背斜巖漿活動較弱,與金礦帶較近、規(guī)模較大的巖體為印支期憨班角閃黑云斑狀花崗巖體。羊里尾溝金礦巖漿活動微弱,在NW向斷裂組中局部見石英閃長(玢)巖脈和閃長(玢)巖脈,具碎裂、蝕變礦化,但未發(fā)現(xiàn)金礦體。

        2 礦體特征與勘查程度

        礦區(qū)、礦體特征及勘查、研究程度是找礦標志、找礦模型等研究的基礎,下面將大水、早子溝、拉爾瑪金礦的地質特征、礦產(chǎn)特征及勘查程度做一簡述。

        2.1 大水金礦區(qū)

        2.1.1 礦體特征

        大水金礦(又名格爾珂金礦)位于甘南地區(qū)西南部的瑪曲縣,該礦在1990年發(fā)現(xiàn)后次年即進行試驗性堆浸生產(chǎn),后轉入硐采浮選。由于礦區(qū)在普查階段即進行開發(fā),到2019年的近30年間,礦山便在“邊探邊采”中勘查與開發(fā),勘查成果不斷取得重大突破,開發(fā)經(jīng)濟效益顯著,礦區(qū)規(guī)模由中型到大型再擴大至超大型,累計查明金資源儲量近百噸,僅在2007—2009年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實施期間,就新增金資源儲量達30 t。

        大水金礦位于西秦嶺南帶西傾山隆起帶大水弧形構造的近弧頂西翼,賦礦地層巖性主要為中三疊統(tǒng)馬熱松多組的中厚層狀灰?guī)r。礦區(qū)北東緣分布格爾括合巖體,出露面積1.76 km2,由中心相花崗閃長斑巖和邊緣相黑云母閃長玢巖組成,二者為涌動接觸,巖體全巖K-Ar同位素年齡為174.3~190.69 Ma,侵入時代屬燕山早期,在巖體南側分布有大量的花崗閃長(斑)巖脈,少見閃長玢巖等中酸性巖脈。

        金礦化受NW向環(huán)狀壓性—壓扭性斷裂組和NNE—NNW向放射狀張性斷裂組構成的網(wǎng)格狀斷裂系控制,NW向壓扭性斷裂組由F3、F4、F5、F6、F7等組成(圖2),總體走向305°,傾向SSW,傾角在走向和傾向上都有陡緩變化。主要由斷裂帶北側的NW向F4和F6控制了長大于2 km、寬約300 m的礦帶,在近F4一側寬120~150 m的地段內金礦體及方解石大脈、花崗閃長巖脈集中分布,如分布有Au2、Au7、Au111主礦體和Au8、Au12等礦體群。

        放射狀張性斷裂組自西而東分布有F22、F23、F25、F26、F27、F28等8條主要斷裂,在長約2100 m、寬約600 m的地段內,大致以350~500 m等間距分布,在礦帶東段NNW向F27、F28斷裂與NW向斷裂組的交匯部位,控制形成了長約800 m、寬100~150 m的花崗閃長巖脈和方解石脈的集中地段,相應控制了Au20-1、Au20-2主礦體和Au27、Au30、Au33等礦體群的產(chǎn)出與分布。NNW向斷裂及礦體群傾向SWW、傾角約70°,局部地段具上緩下陡的變化。

        以上主要斷裂破碎帶寬達幾至幾十米,巖石破碎蝕變強烈,由斷層角礫巖、斷層泥、碎裂巖和構造透鏡體組成,斷層角礫巖非常發(fā)育。破碎原巖以灰?guī)r為主,花崗閃長巖為次,斷層角礫往往大小混雜,角礫礫徑小者為2~5 mm、中等者為1.5~4 cm、大者為十幾至幾十厘米,多為棱角狀,個別磨蝕或溶蝕為次棱角狀,角礫間分布方解石、隱晶質—微晶質或碧玉質石英、赤鐵礦、褐鐵礦細(網(wǎng))脈,赤鐵礦與碧玉質石英多形成赤鐵碧玉巖,沿斷裂帶多有晚期方解石大脈充填。成礦流體主要為幔源來源,隨巖漿侵入過程混染了殼源,成礦溫度屬中低溫,成礦時代為燕山期[3],礦床成因屬與巖漿熱液有關的中低溫熱液型金礦。

        圖2 貢北—大水礦區(qū)地質略圖

        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Gongbei-Dashui mining area

        1—第四系 2—白堊系田家壩組 3—侏羅系龍家溝組 4三疊系郭家山組 5—三疊系馬熱松多組 6—三疊系扎里山組 7—二疊系迭山組 8—閃長玢巖 9—花崗閃長斑巖 10—花崗閃長巖脈 11—花崗斑巖脈 12—閃長玢巖脈 13—閃長巖脈 14—方解石脈 15—斷層破碎帶 16—斷層及編號 17—角度不整合/巖相界線 18—金礦體及編號 19—勘查線及編號 20—探槽 21—平硐 22—鉆孔

        截至2016年底,圈出金礦體252個,其中主礦體5個(Au2、Au7、Au111、Au20-1、Au20-2),Au2、Au7和Au111自西而東分布在礦帶西段的68~96線間,Au20-1和Au20-2分布在礦帶東段的97~111線間,其中Au20-1分布在F27的東側,Au20-2產(chǎn)于F27南西側與F4的交匯部位。5個主礦體長160~322 m,控制斜深130~506 m,礦體厚度為8.30~11.42 m,平均品位為7.33×10-6~14.16×10-6,形態(tài)以大透鏡狀為主,膨縮變化大(圖3)。即礦體規(guī)模為中型,屬厚度大、品位富、形態(tài)復雜的礦體,單個主礦體金屬量為7.7~23.9 t,主礦體查明資源儲量占礦區(qū)的75.62%。

        2.1.2 勘查程度

        大水金礦探礦工程以硐探為主、鉆探為輔。以Ⅱ~Ⅲ勘查類型(以Ⅲ類型為主)進行勘查。地表以40~80 m間距的系統(tǒng)探槽、深部以稀疏的鉆孔(80~160) m×(80~160) m和系統(tǒng)的硐探工程進行了揭露與控制。硐探工程主要針對主礦體集中分布地段布置,礦帶西段3815~3530 m高程間的280 m垂深地段以40 m×(20~40) m(段高)工程間距控制,而3530~3310 m高程間的220 m垂深地段則以40 m×60~100 m工程間距控制;礦帶東段3645~3490 m高程間的155 m垂深地段以40 m×(10~30)m工程間距進行了控制。即在3840~3530 m高程間主礦體分布地段通過以探、采礦平硐為主的系統(tǒng)控制,其工程間距達到了控制的或詳查的程度。

        2.2 早子溝金礦區(qū)

        2.2.1 礦體特征

        早子溝金礦(曾稱棗子溝金礦)位于甘南地區(qū)的西北部,由合作市和夏河縣所轄,主體在合作市,礦區(qū)范圍包括采礦權范圍的主礦段和探礦權范圍的格婁昂礦段。1996年通過踏勘群采銻礦點發(fā)現(xiàn)該礦后即展開了斷續(xù)的勘查工作,通過1997—2012年間的普查和詳查,提交金資源儲量110 t;2012—2015年實施全國老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新增30余噸,使礦區(qū)金資源儲量擴大到140 t以上,礦床規(guī)模達超大型。2010年以來,建設大型金礦山,地下開采、浮選生產(chǎn)。

        圖3 大水金礦103勘查線剖面圖

        Fig.3 Sectional map of exploration line No.103 in Dashui gold deposit

        1—第四系殘坡積層 2—白云質灰?guī)r 3—灰?guī)r 4—花崗閃長巖脈 5—閃長玢巖脈 6—方解石脈 7—斷層破碎帶 8—工業(yè)金礦體 9—低品位金礦體 10—赤鐵礦化 11—硅化 12—地質界線 13—斷層及編號 14—鉆孔 15—穿脈平硐

        礦區(qū)位于夏河-合作金礦富集區(qū)或金成礦帶內,賦礦地層為中三疊統(tǒng)古浪堤組下段陸棚斜坡相陸源碎屑巖沉積建造,主要賦礦巖性為硅質板巖、泥質板巖及粉砂質板巖??氐V及賦礦斷裂構造或斷層破碎帶十分發(fā)育,由早期的NE向(310°)、NW向(50°)、近SN向(350°~5°)3個斷裂組與晚期的主要疊加于NE向斷裂組的以NWW向(80°~110°)為主的緩傾斜斷裂組構成(圖4),且NE向斷裂組控制主礦帶及主礦體群,早期斷裂控制金礦化,晚期斷裂控制金銻礦化。斷裂性質早期以壓—壓扭性逆斷層為主,晚期為張—張扭性。

        斷裂破碎帶內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和斷層泥發(fā)育,充填網(wǎng)狀、細脈狀石英脈,晚期輝銻礦脈膠結早期石英角礫、碎斑。礦區(qū)巖漿活動頻繁,以燕山期閃長玢巖、(黑云)石英閃長玢巖等中性巖脈(枝)與金礦化關系密切,以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輝銻礦化等圍巖蝕變組合的復雜程度、蝕變強度與金礦化強度呈正相關。

        NE向主礦帶長1160 m、寬540~580 m,控制斜深400~1000 m、垂深300~830 m,分布金礦體69個,總體南東傾,傾角80°~85°;SN向礦帶長大于1260 m,寬320~600 m,控制垂深250~310 m,分布金礦體50個,其內相對集中的礦體群長720 m、寬320~600 m,礦化較弱、品位較低,礦體群東部東傾,傾角48°~87°,西部西傾,傾角25°~73°;NW向礦帶規(guī)模最小,長600 m,寬40~80 m,控制垂深145~295 m,分布金礦體25個,傾向NE,傾角50°~70°。

        礦區(qū)圈出金礦體239個,其中主礦體12個,包括NE向主礦帶以Au1、Au9為代表的8個主礦體,SN向礦帶的Au30、Au68主礦體和NWW向緩傾斜M4、M6主礦體。主礦體長460~1240 m,控制最大垂深520~1228 m,礦體厚2.24~5.56 m,平均厚3.63 m,礦體平均品位為2.46×10-6~4.37×10-6,形態(tài)為不規(guī)則脈狀、透鏡狀,以NW向礦帶的Au1最具代表性,其長1240 m,控制垂深大于1228 m,平均厚3.48 m,平均品位為4.42×10-6,即主礦體規(guī)模為大型、厚度中等、形態(tài)較規(guī)則、品位中等,主礦體金資源儲量占礦區(qū)的72.06%。

        圖4 甘肅合作市早子溝金礦礦區(qū)地質略圖(據(jù)劉春先等,2018[10])

        Fig.4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Zaozigou gold mining area in Hezuo City of Gansu

        1—第四系全新統(tǒng) 2—中上三疊統(tǒng)古浪堤組一段三層 3—中上三疊統(tǒng)古浪堤組一段二層 4—中酸性巖脈、巖枝 5—斷層及編號6—斷層破碎帶 7—金礦體及編號 8—探槽 9—平硐 10—鉆孔 11—勘查線及編號 12—水系及流向

        2.2.2 勘查程度

        早子溝金礦普查、詳查以鉆探為主、探采礦平硐為輔,對礦化帶進行了系統(tǒng)或較系統(tǒng)的控制,詳查階段NE向主礦帶以Au1為主的礦體群地表采樣工程間距為30~120 m,3350~3000 m高程間達到(30~120) m(走向)×(15~75) m(段高)工程間距的系統(tǒng)控制,3000~2810 m高程間工程間距為(40~160) m×(57~160) m,2810~2200 m高程間工程間距為(80~160) m×160 m,達到稀疏控制程度。控制垂深從3350 m到2200 m,達1150 m,局部達到1750 m,即對NE向礦帶工程控制程度在3350~3000 m間和3000~2200 m高程間,分別達到了控制的和推斷的工程間距,而SN向、NW向礦帶工程控制程度較NE向主礦帶為低,但基本達到詳查程度,且礦區(qū)地質、礦體特征、礦石選礦性能、開采條件等的研究程度也總體達到詳查[10]。

        2.3 拉爾瑪金礦區(qū)

        2.3.1 礦體特征

        拉爾瑪金礦位于甘南地區(qū)西南部的甘、川交界處,系1985年踏勘銻礦點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1986—1987年普查和1988—1990年詳查后,提交金資源儲量23 t,其中甘肅境內近17 t,為西秦嶺地區(qū)最早發(fā)現(xiàn)勘查的“炭硅泥巖型”大型金礦床。2010年在主礦化段加密鉆孔補充詳查,在甘肅境內提交金資源儲量30 t。早期勘查期間,開展了礦區(qū)地質、地球化學特征研究,建立了成礦模式和地球化學找礦模式等。曾在1998年建設小型金選廠,因礦石含碳高、回收率低、無效益于次年停產(chǎn)。

        礦區(qū)賦礦地層為下寒武統(tǒng)太陽頂群俄都組黑色炭硅碎屑巖系,礦化主要巖性為含硅質團塊、條帶狀粉砂質板巖、含炭絹云母粉砂質板巖、炭質板巖。褶皺、斷裂發(fā)育,近EW向導、容礦斷裂貫穿礦區(qū),由F1~F11等近于平行的走向逆沖斷裂組構成長1950 m、寬200~400 m的斷裂、裂隙密集帶,以F2、F7夾持礦體群(圖5),斷裂帶走向285°~290°、傾向15°~20°、傾角70°~85°,性質多為壓扭性,沿斷裂帶程度不同地發(fā)育構造角礫巖、碎斑巖、構造透鏡體、菱形塊體等,角礫巖角礫成分以硅質巖為主,次為板巖或千枚巖,角礫大小不均、無定向性、硅質膠結且多呈棱角狀。見少量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等巖脈侵入于下寒武統(tǒng),且部分蝕變礦化為工業(yè)礦體。圍巖蝕變以硅化、重晶石化為主,次為地開石化、輝銻礦化、黃鐵礦化、辰砂化、雄雌黃化等。

        圖5 碌曲縣拉爾瑪金礦區(qū)地質略圖

        1—第四系 2—下志留統(tǒng)下地組 3—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下段 4—奧陶系蘇里木塘群下巖組 5—中—上寒武統(tǒng) 6—下寒武統(tǒng)俄都組上段 7—下寒武統(tǒng)俄都組下段 8—上震旦統(tǒng)拉爾瑪組上段 9—上震旦統(tǒng)拉爾瑪組中段 10—花崗閃長巖脈 11—石英閃長巖脈 12—逆斷層及編號 13—平移斷層及編號 14—地層界線 15—工業(yè)金礦體 16—低品位金礦體 17—汞礦(化)體 18—銻礦(化)體 19—鉆孔 20—平硐 21—淺井 22—探槽 23—勘查線及編號 24—采礦權范圍

        金礦帶長1950 m、寬200~320 m,共圈出金礦體70個,其中主礦體8個(包括3個工業(yè)、5個低品位礦體)。礦體分布高程3780~3600 m,控制最大垂深僅180 m,以礦帶中西部(91~121線)為主礦化段(主體在甘肅境內),長1250 m,寬200~320 m,分布金礦體55個。3個工業(yè)主礦體長180~466 m,延深18~84 m或60~130 m,厚度為2.01~6.30 m,礦體平均品位為3.36×10-6~7.90×10-6。礦體形態(tài)在平面上呈串珠狀、似層狀、長條狀,斜列式排列,在垂向上呈蘑菇云狀或漏斗狀、脈狀,工業(yè)礦體呈透鏡狀。礦體走向NEE,傾向NW,傾角60°~70°,與斷層面基本一致,即礦體規(guī)模為小型,形態(tài)復雜。

        礦帶中西部補充詳查后,分別以0.5×10-6和1×10-6為邊界品位和最低工業(yè)品位(原邊界、最低工業(yè)品位分別為1×10-6和3×10-6),新圈定的Au1主礦體分布在89~110線間,長840 m,平均厚度達108 m,控制斜深220~320 m,平均品位為1.48×10-6,礦床平均品位由補充詳查前的1.87×10-6降為1.34×10-6,降低0.53×10-6。

        2.3.2 勘查程度

        拉爾瑪金礦普、詳查以鉆探為主,淺部輔以硐探,以Ⅲ勘查類型勘查。地表以40~80 m探槽間距進行系統(tǒng)揭露,淺部在主礦化地段以80 m×60 m(段高)控制礦體垂深45~75 m,深部鉆孔以80 m×60 m布置,實際為80 m×(60~120) m,對礦帶淺部的控制達到了詳查程度。

        3 找礦模型及研究意義

        3.1 找礦模型

        找礦模型是在礦床成礦模式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發(fā)現(xiàn)某類具體礦床所必須具備的有利地質條件、有效的找礦技術手段及各種直接的或間接的礦化信息進行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包括經(jīng)驗找礦模型、地質-地球物理找礦模型、地質-地球化學找礦模型、綜合信息找礦模型和流程式找礦模型,而成礦模式是指以簡明的圖表、文字或數(shù)學公式對礦床組或某一類礦床的成礦地質特征、控礦因素及礦化標志進行的高度綜合和理論概括[11]。上述找礦模型概念強調了有利地質條件、有效的找礦技術手段和各種礦化信息,而成礦模式概念則強調的是地質特征、控礦因素和礦化標志。

        張貽俠等[12]認為找礦模型從尋找和發(fā)現(xiàn)礦床的角度出發(fā),著重研究并利用哪些因素和標志可以確定礦床空間位置、規(guī)模、產(chǎn)狀和經(jīng)濟性質。強調找礦模型要著重研究控礦因素和找礦標志。

        陳毓川等[13]認為礦床成礦模式是礦床內外部特征的各組成要素的概括,包括區(qū)域成礦模式、礦床成因模式和找礦模型,并應以成礦系列理論指導建模。強調找礦模型突出某類礦床的基本要素和找礦過程中具特殊意義的地物化遙等特征及其在空間的變化情況,總結發(fā)現(xiàn)某類礦床的基本標志和找礦方法手段,建立找礦模型并作為地質找礦的技術方法途徑和技術措施。這里將找礦模型歸為礦床成礦模式的一項具體內容,同樣強調了找礦模型研究要突出某類礦床的基本要素和特征、總結礦床的找礦標志和找礦方法手段。

        毛景文等[14]認為礦床模型(包括成礦模型和找礦模型)是礦床形成的地質背景、過程、時空分布規(guī)律和找礦標志的高度概括,是找礦勘查的理論基礎。也強調了礦床模型研究要對找礦標志進行高度概括。

        以上列數(shù)了礦床學家對成礦模式或找礦模型與找礦標志間關系的探討或說明,可大致概括如下:成礦模式研究是找礦模型研究的基礎,找礦模型著重概括礦床的綜合礦化信息、基本標志、找礦標志等,同時總結有效的找礦方法手段,以作為找礦勘查的理論基礎、方法手段、途徑和措施,即成礦模式、找礦模型、找礦標志的研究要服務、落腳于找礦勘查。

        3.2 建立找礦模型的意義

        為礦產(chǎn)勘查提供理論依據(jù);指導同類礦床的找礦工作;總結有效的找礦技術方法手段,提出合理的勘查順序,促進科學找礦;通過找礦模型的形象展示,提供礦床(體)特征與礦化信息等間的直觀對比樣式[11]。至于建立模型的原則,陳毓川等[13]認為需要遵守類比原則、相關原則、反饋原則和優(yōu)化的原則,張貽俠等[12]認為應遵循相似性原則、簡化原則和客觀性原則。

        下面選取甘南地區(qū)的大水、早子溝、拉爾瑪3個典型金礦床,在以往對礦區(qū)地質、礦區(qū)地球化學及地球物理等控礦因素和找礦有利條件研究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并對比分析3個金礦的找礦標志和找礦模型。

        4 找礦標志及對比分析

        找礦標志指顯示礦產(chǎn)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種現(xiàn)象和線索,一般可分為直接找礦標志和間接找礦標志。運用找礦標志,可以較快地找到礦床,為合理選擇和運用找礦方法提供地質依據(jù)[15]。在建立找礦模型時要從各種找礦信息中優(yōu)選出有效的、具單解性的信息作為找礦標志[11]。找礦標志的概念間接指出了建立找礦模型與優(yōu)選找礦標志的關系。

        大水、早子溝、拉爾瑪3個金礦的找礦標志主要表現(xiàn)在地層巖性、巖漿巖、斷裂構造、地球化學、圍巖蝕變等5個方面(表1),地球物理標志、遙感標志居其次。對比分析3個礦床找礦標志的異同性,可大致概括以下幾點:

        1)地層巖性標志:地層控制金礦化的標志意義不明顯,但具體巖性的礦化強度差異明顯,如大水金礦馬熱松多組灰?guī)r礦化強度明顯高于早子溝金礦中三疊統(tǒng)古浪堤組和拉爾瑪金礦下寒武統(tǒng)太陽頂群的板巖。

        2)巖漿巖標志:巖脈、巖枝發(fā)育程度對金礦化指示意義明顯。大水、早子溝的中酸性巖脈集中發(fā)育在斷裂破碎帶中,具體到礦化脈巖巖性,大水偏酸性為花崗閃長巖脈,早子溝偏基性以閃長玢巖脈為主,石英或黑云閃長玢巖為次,拉爾瑪見少量石英閃長巖脈。

        3)構造標志:斷裂破碎帶的空間展布、規(guī)模、產(chǎn)狀等控制或指示金礦化的特征。大水金礦以NW向、近SN向斷裂及其交匯部位控制礦化集中地段或主礦體;早子溝金礦以主礦化期的NE向斷裂帶控制主礦帶的金礦體群,晚期的NWW向緩傾斜斷裂帶控制金銻礦化;拉爾瑪則以近EW向斷裂破碎帶控制礦帶或礦體。

        4)遙感標志:大水、早子溝線、環(huán)構造發(fā)育,分別反映與金成礦關系密切的斷裂構造和巖體。

        5)地球化學找礦標志:1∶20萬化探異常在3個金礦區(qū)都有區(qū)域指示意義,大水和拉爾瑪為As、Ag、Au、Hg元素異常組合,且拉爾瑪有反映黑色巖系的Mo、Zn、Ni、U等元素異常組合,早子溝為Au、Sb元素異常,指示金、銻礦化;1∶1萬土壤測量大水和拉爾瑪Au、Ag、Hg、Sb元素組合異常指示礦化蝕變帶,面積大、強度高的Au元素異常指示金礦化地段,早子溝仍表現(xiàn)為套合較好的Au、Sb元素異常;原生暈大水和早子溝則趨于一致,具Hg、As、Sb(前緣暈)→Au、Ag、Cu、Pb、Zn(近礦暈)→W、Mo(尾暈)的垂向分帶序列,拉爾瑪因礦區(qū)產(chǎn)于黑色巖系中,垂直分帶表現(xiàn)較大水和早子溝復雜,其垂向分帶序列為Ag、B(前緣暈)→Au、Hg、Sb、Ba、Se、As(近礦暈)→Mo、Cu、U、W、Ni、Zn、Cr(尾暈),前緣及近礦暈以低溫元素為主,分布B、Ba,尾暈中有U、Ni。

        6)地球物理找礦標志:大水金礦規(guī)模、強度較大的磁異常由花崗閃長巖脈引起,可指示金成礦的有利部位,亦可作為找礦預測要素[16];早子溝地—井五方位井中激電測量的中高電阻率異常能較好地指示或反映硅化發(fā)育較強的地段。

        表1 大水、早子溝、拉爾瑪金礦找礦標志

        7)圍巖蝕變標志:3個金礦最主要的共性圍巖蝕變?yōu)閺姽杌?,大水為赤鐵碧玉巖或似碧玉巖化、赤鐵礦化,早子溝早期金礦化為石英團塊、石英細脈,晚期金銻礦化為石英大脈,拉爾瑪為玉髓狀硅化;金屬硫化物礦化在大水已氧化為赤鐵礦、褐鐵礦,早子溝以黃鐵礦化、毒砂化普遍,輝銻礦為次,緩傾斜破碎帶中大量分布輝銻石英脈,褐鐵礦化發(fā)育在氧化帶,拉爾瑪除輝銻礦化、黃鐵礦化外,還發(fā)育辰砂、雄黃、雌黃礦化和重晶石細脈[17]。

        5 金礦找礦模型

        大水金礦地球化學特征研究不夠系統(tǒng),3個金礦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程度低,依地物化遙綜合信息研究程度,主要從地質、地球化學兩方面,初步總結3個金礦的找礦模型。

        5.1 大水金礦找礦模型

        5.1.1 地質模型

        1) 大水弧形構造西翼的褶皺—斷裂帶,分布以大水金礦為代表的貢北、格爾托和辛曲、忠曲等大、中型金礦構成忠曲—大水金礦富集區(qū),為此,大水弧形構造可確定為劃分金礦富集區(qū)、成礦遠景區(qū)或找礦靶區(qū)的區(qū)域構造找礦模型;NW向環(huán)狀壓性—壓扭性斷裂組和近SN向放射狀張性斷裂組構成的網(wǎng)格狀斷裂系聯(lián)合控制礦帶的展布和礦體的分布,是勘查區(qū)地質找礦及探礦工程布置的礦區(qū)構造模型。

        2) 中三疊統(tǒng)馬熱松組中厚層狀灰?guī)r化學活動性強,構成了礦區(qū)的主要容礦巖石和厚富礦體的賦存地質體。

        3) 赤鐵碧玉巖化巖石、花崗閃長巖脈、方解石大脈在陡傾斷裂破碎帶的集中分布,指示厚富金礦體的賦存地段,直接指示控礦空間,間接指示礦化通道或礦化活動中心。

        5.1.2 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1) 沿忠曲—大水金成礦帶分布的1∶20萬化探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As、Mo、Zn、Ag、Ni、Au、Hg、Cu、Cr、Mn,包含有As、Ag、Au、Hg低溫元素,指示區(qū)域金異常帶。

        2) 1∶1萬土壤測量Au異常規(guī)模大(長2400 m、寬15~35 m)、強度高(Au平均值為81.3×10-9),Au元素異常大致對應賦礦斷裂帶的規(guī)模和金礦化富集地段,直接指示找礦地段,指導地表探礦工程的布置。

        3) 前緣暈(Hg、As、Sb)、近礦暈(Au、Ag、Cu、Pb、Zn)與尾暈(W、Mo)間具共存、疊加特征,指示或說明成礦具有多期、多階段,賦礦空間有疊加,可利用原生暈特征預測找礦空間及找礦前景。

        5.2 早子溝金礦找礦模型

        5.2.1 地質模型

        以NE向斷裂為主,包括NW向、近SN向和NWW向緩傾斜斷裂系統(tǒng),聯(lián)合控制礦帶的展布和礦體(群)的分布;斷裂帶內集中分布的以閃長玢巖為主的淺成、超淺成巖脈,在其內、外接觸帶發(fā)育金礦化、賦存金礦體;以硅化(石英細脈、石英團塊)、黃鐵礦化、毒砂化、輝銻礦化為主的圍巖蝕變組合指示金礦化,以硅化和輝銻礦化(輝銻礦石英大脈)為主的圍巖蝕變指示金、銻礦化。

        5.2.2 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1∶20萬Sb、Zr、Sn、Au和1∶5萬Au、Sb、As、Mo、W水系沉積物測量組合異常,指示以Au、Sb為目標礦種的找礦靶區(qū);1∶1萬土壤測量較好的Au、Sb、As、Hg元素異常組合,規(guī)模大、強度高的Au、Sb元素異常,據(jù)其進行異常查證可揭露出金礦化帶及金、銻礦體;利用原生暈軸向分帶序列可以預測深部礦化空間,為深、邊部找礦提供依據(jù)。區(qū)域、礦區(qū)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和實際的勘查效果,表征了由區(qū)域到礦區(qū)及礦體的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5.3 拉爾瑪金礦找礦模型

        5.3.1 地質模型

        1) 下寒武統(tǒng)太陽頂群炭硅質黑色巖系及硅質板巖、碳硅質板巖及粉砂質板巖礦化巖石。

        2) 近EW向由十余條走向逆沖斷裂組和裂隙密集帶組成的斷裂帶控制礦體群的展布,斷裂帶內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碎斑巖等發(fā)育。

        3) 硅化、重晶石化、輝銻礦化、黃鐵礦化為主的圍巖蝕變組合。

        5.3.2 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1) 1∶20萬異常元素組合為Mo、Ag、Zn、Cu、Ni、Hg、As、U、Au、Ba、Cr,Au元素異常面積較大、強度較高,既反映了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和金(鈾)礦化,又指示了金的區(qū)域找礦靶區(qū)。

        2) 1∶1萬土壤測量Au、Ag、Hg、Sb元素組合異常指示被縮小了的金的找礦靶區(qū),面積大、強度高的Au元素異常指導探礦工程的布置。

        3) 利用原生暈Au、Hg、Sb、As、Ag、Ba、U、W等元素組合異常,可判斷礦化蝕變帶;利用Au、Hg、Sb、As、Ag、Ba等元素內帶異??膳袛嗟V化中心地段,利用原生暈垂直分帶序列可預測深部礦化空間。

        5.4 金礦找礦模型對比分析

        大水、早子溝、拉爾瑪3個金礦找礦模型的主要地質要素和地球化學特征要素表現(xiàn):地質要素主要有地層巖性、巖漿巖、斷裂構造和圍巖蝕變,如大水金礦為中三疊統(tǒng)馬熱松組中厚層狀灰?guī)r、NW向環(huán)狀與近SN向放射狀斷裂、花崗閃長巖脈、赤鐵碧玉巖化和1∶1萬土壤測量Au、As、Sb、Ag、Hg、Pb元素化探異常組合;早子溝金礦為NE向為主的斷裂系統(tǒng)、閃長玢巖脈及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輝銻礦化圍巖蝕變組合和1∶1萬土壤測量Au、Sb元素化探異常;拉爾瑪金礦為黑色巖系、近EW向斷裂帶和以硅化、重晶石化、輝銻礦化、黃鐵礦化為主的圍巖蝕變,反映黑色巖系元素組合的區(qū)域化探異常、1∶1萬土壤測量Au、Ag、Hg、Sb元素組合異常??梢?個金礦反映找礦模型的地質、地球化學要素主要為斷裂、中酸性脈巖、以硅化、黃鐵礦化為主的圍巖蝕變、以Au、Sb(Ag、Hg)元素為主的低溫化探異常組合。

        另外,找礦模型的研究應該照應到有效找礦技術手段的總結,大水金礦由于忠曲金礦的發(fā)現(xiàn),依據(jù)相似的碳酸鹽巖和區(qū)域化探Au元素異常的分析,安排踏勘發(fā)現(xiàn)了金礦轉石和露頭,早子溝、拉爾瑪之于踏勘銻礦點而發(fā)現(xiàn)。金礦點發(fā)現(xiàn)后即布置1∶1萬的土壤測量及地質草測,在對控礦因素初步調查和化探金內帶異常較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揭露后就發(fā)現(xiàn)和初步控制了金礦化帶。后期的探礦工程手段主要是鉆探和硐探,各礦區(qū)主要因礦體特征的不同有所差異。如大水金礦主礦體規(guī)模為中型、形態(tài)復雜,主體以復雜勘查類型(Ⅲ)進行勘查,深部探礦工程以硐探為主、坑內鉆探為輔,工程控制程度達到詳查、采礦工程局部達到勘探;早子溝金礦主礦體規(guī)模為大型、形態(tài)較規(guī)則,以中等勘查類型(Ⅱ)進行勘查,深部探礦工程以坑內鉆探為主、硐探為輔,隨著采礦深度的加深和礦山勘查工作的開展,主礦帶工程控制程度局部達到勘探;拉爾瑪?shù)V體規(guī)模為小型、形態(tài)復雜,以復雜勘查類型進行勘查,以鉆探為主、硐探為輔進行普查、詳查,工程控制程度達到詳查。

        6 結論

        1)甘南地區(qū)大水、早子溝、拉爾瑪3個大型、超大型金礦床勘查程度都達到詳查,且大水金礦通過生產(chǎn)探礦主礦體分布地段達到勘探,早子溝金礦正在進行的礦山勘查對主采地段局部達到勘探,為找礦標志、找礦模型的總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總結了3個金礦的找礦標志,認為斷裂破碎帶、以閃長玢巖、花崗閃長(斑)巖為主的中酸性巖脈以及Au、As、Hg、Sb元素土壤化探異常和強硅化是3個金礦找礦標志的共性特征。

        3)主要受綜合勘查工作程度的限制,僅初步提煉了3個金礦的地質-地球化學模型,認為反映找礦模型的主要地質要素為斷裂、中酸性巖脈、以硅化為主的圍巖蝕變、以Au、Sb元素為主的低溫異常組合。找礦標志、找礦模型的總結、提煉為礦區(qū)深部勘查和金礦資源遠景評價及區(qū)域找礦將提供一定的參考。

        4)3個金礦的有效勘查方法手段:以礦區(qū)大比例地質填圖、1∶1萬土壤測量大致查明礦區(qū)的控礦因素和化探異常特征,探礦工程先期對礦帶及礦體進行系統(tǒng)或較系統(tǒng)的探槽揭露,當?shù)V體規(guī)模為大型、礦體形態(tài)較簡單時以鉆探為主、硐探為輔進行系統(tǒng)控制,反之以硐探為主、鉆探為輔進行系統(tǒng)控制,對礦體的工程控制達到詳查或“控制的”程度。有效勘查方法手段的初步總結,為類似礦區(qū)的勘查工作部署和工程布置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拉爾大水礦化
        礦化劑對硅酸鹽水泥煅燒的促進作用
        大麥蟲對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礦化作用
        嘩啦嘩啦大水來啦!
        幼兒畫刊(2019年3期)2019-11-04 02:41:36
        奇怪森林
        身高不足80厘米的奇人
        中老年健康(2017年8期)2017-12-16 11:51:01
        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青海湖高原
        中國詩歌(2015年3期)2015-11-15 00:33:15
        不同礦化方式下絲素蛋白電紡纖維的仿生礦化
        絲綢(2014年5期)2014-02-28 14:55:12
        仿生礦化法制備HA/SF/Ti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絲綢(2014年3期)2014-02-28 14:54:52
        麻豆国产高清精品国在线| 亚洲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1234.com麻豆性爰爱影|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美腿| 婷婷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av| 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国产精品露脸张开双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看女人毛茸茸下面视频|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久久综合给日咪咪精品欧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国产| 国产91清纯白嫩初高中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国产精品流白浆喷水| 中文字幕色一区二区三区页不卡 |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2020亚洲国产| 狼人精品剧情av在线观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久青青草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老熟妇女| 亚洲天堂资源网| 久久亚洲宅男天堂网址| 欧美丰满少妇xxxx性|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毛茸茸|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