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樺
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公園約會的情侶,時髦穿戴與自由戀愛風氣已很普遍。(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南洋自古是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新加坡由眾多的文化種族移民所組成,包含來自中國福建、廣東或海南等地的華人,以及歐亞混血、馬來人或印度人等,各族群文化在此薈萃、碰撞或交融,形成了文化上的多元色彩。
現(xiàn)今的新加坡,仍維持著它多民族的特色,然而城市景象已大不相同,高樓大廈陸續(xù)拔地而起,許多舊時的景色,如早期新加坡港的舢板、甘榜武吉土的馬來村落以及于碼頭附近聚集的苦力們,如今已不復見。
由于新加坡屬于英國殖民地,而英國和法國又是最早發(fā)明攝影術的國家,因此早期有關新加坡的蛋白照片數(shù)量豐富、內容精美。進入20世紀后,英國攝影師仍然以銀鹽紙基創(chuàng)作,留下大量新加坡的照片,包括不同種族和建筑以及自然風光等等。本期照片集中在20世紀中期新加坡佚名攝影家所拍攝的作品,由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提供。
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的中國寺廟。新加坡華人多源于中國沿海移民,他們也帶來了道教信仰。(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街邊商店的騎樓上高懸英文商行招牌。(新加坡國家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