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雙龍,孫博君,孫曉剛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溫度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參數(shù)。溫度測量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紅外測溫技術(shù)是一種常用的光學測溫手段,具有響應速度快、不破壞被測目標溫度場等優(yōu)點。如何將探測器測得的能量更準確的轉(zhuǎn)化為被測目標的真實溫度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存在著許多未解的問題,黑體輻射在某波段探測器上引起響應的理論計算也是其中之一。
紅外測溫中,一直使用f(T)≈CTn模型來描述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該模型中n值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測溫結(jié)果的準確性。對于不同的探測器,不同的波長區(qū)間,不同的溫度范圍內(nèi),有不同的C及n[1]。n值難以準確獲取[2],多數(shù)研究者都在使用Inagaki及Okamoto在1996年提出的三個擬合結(jié)果[3],還不能很好的擴展到任意波段的探測器。本文通過理論推導,提出了一種可以替代f(T)≈CTn模型的通用公式,通用公式與原模型f(T)≈CTn相比,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任意波段內(nèi),不需考慮溫度分區(qū),直接計算求取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f(T),具有通用性。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的通用公式進一步完善了紅外測溫技術(shù)的基礎(chǔ)理論。
紅外測溫中,探測器接收到的輻射能量包括三部分: 目標自身發(fā)出的輻射,目標反射環(huán)境的輻射和大氣輻射。測得的物體表面光譜輻射亮度為[4]
Lλ=τaλελLλ(Ts)+τaλρλLλ(Tu)+εaλLλ(Ta)
(1)
式(1)中,Lλ表示光譜輻射亮度,τaλ為光譜大氣透過率,ελ為被測目標的光譜發(fā)射率,Ts為被測目標表面溫度,ρλ為被測目標的反射率,Tu為被測目標周圍環(huán)境溫度,εaλ為大氣的光譜發(fā)射率,Ta為大氣溫度。在紅外測溫技術(shù)使用的窄波段范圍內(nèi),ελ,τaλ,ρλ,εaλ可近似認為與λ無關(guān)。當被測目標為朗伯體時,公式變化為[4]
f(Tr)=τaεf(Ts)+τaρf(Tu)+εaf(Ta)
(2)
式(2)中,Tr為探測器測得物體的輻射溫度。f(T)為某段波長范圍內(nèi),黑體輻射亮度在探測器上引起的響應,本文稱其為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f(T)可近似為f(T)≈CTn。
(3)
式(3)中,λ2及λ1為探測器響應波段的上下限,Rλ為探測器的光譜響應度,Mbλ(T)為黑體在波長λ處溫度T時的輻射出射度,由普朗克公式計算。若被測目標為灰體,即ε=α=1-ρ,對大氣可認為εa=αa=1-τa,通過將f(T)≈CTn代入可得[4]
(4)
式(4)即為常用的紅外測溫公式。根據(jù)文獻[3],273~473 K范圍內(nèi),有效波長2~5 μm的InSb探測器f(T)≈1.12×10-13×σT8.68,有效波長6~9 μm的HgCdTe探測器f(T)≈5.16×10-5×σT5.53,有效波長8~13 μm的HgCdTe探測器f(T)≈0.136×σT4.09,其中σ=5.6679×10-8[W·(m2·K4)-1]為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shù)。
文獻[1-2]指出,f(T)≈CTn對于不同的探測器,不同的波長區(qū)間,不同的溫度范圍內(nèi),有不同的C及n。且難以確定。針對此現(xiàn)象,對Planck公式的近似公式“維恩近似公式”進行積分,通過理論推導給出了一種可以替代f(T)≈CTn模型的通用公式,該通用公式可通過探測器的光譜響應范圍及溫度,計算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
根據(jù)式(3)對Planck公式進行積分,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析解,因而退一步對“維恩近似公式”進行積分。對于普朗克公式當ec2/λT?1時,可近似為式(5)[5]
(5)
其中c1和c2為普朗克輻射常數(shù),c1=2πhc3=3.741 5×108(W·μm4·m-2),c2=hc/KB=1.438 79×104(μm·K)。式(5)即為維恩近似公式。實際應用中,在誤差可接受的情況下,維恩近似公式可以替代普朗克公式使用。Rλ一般可擬合為λ的二次多項式,即Rλ=aλ2+bλ+c,則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為
(6)
設(shè)x=c2/λT則
(7)
特別的,當Rλ=c為常數(shù),即式(7)中a=b=0時
(8)
式(7)即為本工作提出的計算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的通用公式,可計算任意波段內(nèi)的f(T),將f(T)帶入式(2)后可通過二分法或迭代法計算被測目標溫度Ts。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是將普朗克公式在全波段積分所得,表達式為Mbb=σT4,其中σ為斯蒂芬波爾茲曼常數(shù),σ=5.667 9×10-8[W·(m2·K4)-1]。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公式按全波段計算,即x1=0,x2=∞得到的結(jié)果理論上是與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近似的,可用于仿真驗證。全波段積分得
Mbb=5.2385×10-8T4
(9)
σ′=5.238 5×10-8[W·(m2·K4)-1]與σ=5.667 9×10-8[W·(m2·K4)-1]接近,差值為0.429 4×10-8[W·(m2·K4)-1],其偏差來自于維恩公式對普朗克公式的近似。將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與式(9)繪圖對比如圖1。
圖1 通用公式與斯蒂芬玻爾茲曼公式對比Fig.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niversal formula and the Stephen Boltzmann formula
文獻[3]給出了三種探測器在273~473 K內(nèi)f(T)≈CTn的擬合結(jié)果,取其中有效波長8~13 μm的HgCdTe探測器進行仿真對比。文獻中探測器響應曲線及擬合結(jié)果如圖2。
根據(jù)式(7)進行求解并將之與文中給出的f(T)≈0.136×σT4.09進行對比,如圖3。從圖中可以看出通用公式計算結(jié)果與參考文獻擬合結(jié)果基本一致。
圖2 文獻[3]中探測器響應曲線及擬合結(jié)果Fig.2 Detector response curves and fitting results in [3]
圖3 通用公式與f(T)=CTn對比Fig.3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niversal formula and f(T)=CTn
通過將通用公式與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及文獻[3]中擬合結(jié)果的對比,說明了通用公式的正確性。通用公式源于維恩近似公式,適用于ec2/λT?1的情況。在誤差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式(7)可計算任意波段內(nèi)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簡單易行更具通用性。
為進一步驗證通用公式的有效性,設(shè)計實驗進行驗證。實驗方法為: 選取測量目標,調(diào)節(jié)其表面溫度至某一定值且穩(wěn)定,通過鉑電阻測定其表面溫度Ts及環(huán)境溫度Tu,分別記錄。使用熱像儀對其進行測量,將熱像儀發(fā)射率設(shè)置為1,測量目標溫度,記錄示值為Tr。根據(jù)Ts,Tu及Tr可計算目標發(fā)射率ε(近距離測量,大氣透過率τ近似為1; 被測目標近似為灰體,即ρ=1-ε)[1]
(10)
調(diào)節(jié)熱像儀的發(fā)射率,使其示值溫度T=Ts,記此時發(fā)射率ε0為目標發(fā)射率參考值[6-7]。若ε≈ε0,則通用公式可以用于紅外測溫技術(shù)的工程實踐之中。
以實驗室內(nèi)面源輻射體為目標進行實驗,已知該輻射體發(fā)射率高于0.9,按4.1所述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連續(xù)測量22組數(shù)據(jù),列于表1。
表1 面源輻射體實驗數(shù)據(jù)Table 1 Surface source radiator experimental data
圖4 實驗裝置Fig.4 Experimental device
紅外測溫技術(shù)中,多數(shù)研究者通過模型f(T)≈CTn來描述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式中n值準確性直接影響測溫結(jié)果的準確性,且難以準確獲取。提出了一種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的通用公式。并通過仿真說明了通用公式的正確性。進一步通過實驗證明了,通用公式可以替代f(T)≈CTn模型,應用于工程實踐。通用公式與原模型相比,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以在任意波段內(nèi),不需考慮溫度分區(qū),通過理論計算的方式求取f(T),具有通用性。黑體波段輻射亮度響應的通用公式進一步完善了紅外測溫技術(shù)的基礎(chǔ)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