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庚
下棗林鄉(xiāng)陽坡村,距離中陽縣城13公里,屬于山莊窩鋪地形,長期以來受區(qū)位條件、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發(fā)展緩慢,是典型的貧困村。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定點幫扶縣,從2015年12月至今,北航已連續(xù)派出三名掛職副縣長和三名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2019年4月,當學校選派我擔任第三任第一書記時,這個小山村的面貌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記得第一天去陽坡村的路上,望著一個個層巒起伏的山丘和千溝萬壑的黃土坡,呼吸著夾雜泥土芬芳的空氣,讓我這個從小生活在黃土高原的年輕人傍佛感覺自己又回到了故鄉(xiāng)。
作為一名90后,2016年我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先后擔任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守鍔書院團委書記等職務。在高校工作3年后,學校選派我擔任中陽縣下棗林鄉(xiāng)陽坡村第一書記,從一名高校學生工作干部變成了一名村官,開始琢磨著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時光如梭,轉眼間一年已經過去。一年間“愛心超市”讓村民熱愛集體活動了,“產業(yè)發(fā)展”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扶貧車間”讓村民頭腦變靈光了,“美麗鄉(xiāng)村”讓村民更加熱愛祖祖輩輩生長的這片黃土地了。而這里春日的枝頭新綠、夏日的郁郁蔥蔥、秋日的滿地金黃、冬日的銀裝素裹,也讓我對陽坡村越來越愛得深沉。
“小超市,大能量”
陽坡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民的柴米油鹽都需要去縣城采購。對于留守村莊的老人來說,每次下山,都是一次艱難的挑戰(zhàn),因此我便擔當起村里采購員的重要職務。遠水解不了近渴,依靠一個人采購,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北航的全體師生既是駐村第一書記的“娘家人”,更是陽坡村的“守護者”,近年來北航一直默默支持著陽坡村的發(fā)展。當我向學校反映了這個難題之后,學校后勤黨委決定拿出15萬元物資支持陽坡村發(fā)展。
面對從北京帶回來的物資,怎么幫村民實現(xiàn)便利的同時,最大程度發(fā)揮出這批物資的作用,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新難題。募捐來的物資,不能用來買賣。經過村委討論大家一致決定,建立愛心積分制度,然后用積分來兌換生活用品。就這樣,北航一陽坡村共建愛心超市的方案出爐了。
“愛心超市”由第一書記負責運行管理,駐村工作隊、村黨支部和監(jiān)委會配合開展工作,鼓勵村民通過參與村集體建設獲得積分,利用積分兌換超市商品。這一方面滿足了村民日常生活用品所需,另一方面調動了村民支持集體建設的積極性,村民等靠耍思想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主動宣講精準脫貧政策的農戶加5分、積極投身扶貧產業(yè)的農戶加2分、鄰里關愛的加3分、孝老愛親的加5分……愛心積分制度調動起了村民的積極性,村里每天都有活雷鋒,漸漸地,村里的氛圍越來越融洽。
愛心超市宛如一座愛心供給站,將北航師生的愛心傳遞給陽坡村,愛心積分制度在陽坡村也澆灌出一朵朵文明之花。越來越多的村民感受到“愛心積分”給村里帶來的變化,在移風易俗的同時,村民也“兌換”到了生活用品,小超市帶來大能量,既傳遞了北航的愛心,更凝聚起了陽坡村的愛心。
“小坨坨,大夢想”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面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山溝溝里的陽坡村出現(xiàn)了物資匱乏、醫(yī)療條件落后的局面。同時村里的農民工無法正常返城復工,貧困群眾收入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少數(shù)脫貧戶和邊緣貧困戶面臨返貧的風險。掛念著村里的鄉(xiāng)親,剛過春節(jié)我就返回村里,組織村民緊急開展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時間,北航師生校友的愛心又一次匯聚到這個山溝溝里的小村子。北航為陽坡村緊急配置了1000個口罩和其他防疫消毒物資,電子信息學院7名湖北籍本科生從學校補助中為陽坡村捐贈了2000元扶貧抗疫款,北航校友、平安銀行總行扶貧金融辦公室副總經理徐崗為陽坡村捐贈了KN95口罩、一次性口罩等防護物品。涓涓細流匯聚成河,師生校友的捐贈保障了村民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今年春耕春播的任務也如期完成,北航——中陽——陽坡共同凝聚起了抗疫戰(zhàn)貧的鋼鐵長城。
為了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無法返城就業(yè)的問題,我通過聯(lián)絡北航校友企業(yè)——呂粱航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推動陽坡村扶貧車間復產復工,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在炕頭邊增收。
呂梁航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中陽縣的北航校友企業(yè),5年間為中陽縣的脫貧攻堅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陽坡村和公司合作承接磁芯元器件加工業(yè)務,目前加工點有20人參與。村級加工產業(yè)入村、加工人戶的發(fā)展模式,可為農戶人年均增收1萬元,且不耽誤農活和照顧家庭,同時可以拓展其收入方式,改善收入結構,增加純農業(yè)戶收入抗風險能力,村民親切地將這些元器件稱之為“北航坨坨”。
村里的“脫貧示范戶”雷月愛大姐是電子元器件加工能手,自從扶貧車間復產復工以來,月愛大姐每天上午下午連軸轉,中午也顧不上吃飯,一天下來做400多個產品,能賺110多塊錢,心里樂開了花。貧困戶許小宏從小患有癲癇,因為身體緣故一直沒有固定工作,沒有收入來源。為了幫助他有一份穩(wěn)定脫貧的收入,扶貧車間安排專人每天給他把原料和工具送到家,再每天回收完成的產品,看著許小宏重新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們村干部心里也感到曖暖的。
小坨坨,大夢想。從“要我干”到“我要干”,扶貧車間的意義不僅僅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激發(fā)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扶貧扶智又扶志,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在扶貧車間的引導下,陽坡村村民逐漸樹立起“我能行、我要致富”的信念,內生動力油然而生,他們每天都開始琢磨怎么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脫貧攻堅的總決戰(zhàn)中都不愿意被落在后面。他們或發(fā)揮其養(yǎng)羊養(yǎng)雞技術優(yōu)勢,或發(fā)揮其加工速度優(yōu)勢,或發(fā)揮其工程建筑經驗優(yōu)勢,在幫扶工作組為其解決資金、項目等難題后,都實現(xiàn)了脫貧增收、自力更生。
目前,陽坡村已發(fā)展形成核桃豐產園項目、肉羊養(yǎng)殖產業(yè)、有機肥生產廠、電子元器件村級加工點、小雜糧加工、林下養(yǎng)雞、蚯蚓養(yǎng)殖、黃粉蟲養(yǎng)殖八大主導產業(yè),建設了老年照料中心、愛心超市兩個幸福工程,陽坡村種植、養(yǎng)殖、有機肥生產目前已形或循環(huán)經濟體系。2019年脫貧戶人均心人8830元,同比2018年增長了10%由村集體經濟循環(huán)帶支全村脫貧戶人均增收2527元。2020年,陽坡村被確定為“呂梁市美麗宜居示范村”,這個山溝溝里的小村莊又—次煥發(fā)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民生無小事,對于脫貧攻堅區(qū)的老百姓來說,通過扶貧政策拿到多少錢,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而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在大山深人生活的更加舒適,共同打造一個和諧家園,這才是我們扶貧工作者最根本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