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為什么從2018年起有些人又感覺經濟形勢緊張?2010年之前,中國的經濟增長由三駕馬車推動:出口、房地產和其它。現(xiàn)在出口已經不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房地產投資也降下來了。
從2012年開始,我們進入經濟結構調整期,之后總結為“供給側結構改革”。所謂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補”。
事實上,中國經濟從2010年開始出現(xiàn)增速下降,但政府在2016年采取了刺激措施,非常見效。2016年中國經濟有所好轉,2017年經濟表現(xiàn)非常好。很多企業(yè)家對此有實際感受。但為什么從2018年起有些人又感覺經濟形勢非常緊張,2019年好像更嚴峻?這值得思考。
有一種說法:中國的經濟結構改革還不徹底,結構調整還沒到位。這種說法有點片面。中國從2012年開始調整經濟結構,到2016年產業(yè)調整已經基本到位,該去的產能、該淘汰的企業(yè)在那一階段見到成效。比如房地產行業(yè),中小型房地產企業(yè)大量關門,剩下的都是大企業(yè)。所以也不宜把中國經濟形勢緊張歸因于結構調整不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的看法就是去杠桿太猛、太快、太嚴厲。去杠桿的初衷和方向正確,目標也正確:一是控制風險,二是打擊金融詐騙、金融犯罪。雖然去杠桿方向正確,但做得太快、太猛,導致金融機構沒有任何調整的時間。
從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仍然有信心。去杠桿雖然已經過去,但存在某些后遺癥。中國經濟連續(xù)下行兩年,使很多人的投資信心不足,這會加劇經濟下行。建議監(jiān)管當局要重新考量資管新政。
就改進的方向而言,建議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一些正規(guī)的渠道,讓銀行資金流到直接融資機構去;二是允許市場機構進行項目風險組合。
有些人說中國經濟各種不行、各種問題,問題都是發(fā)展帶來的,也是發(fā)展能解決的??梢苑叛凼澜缛ビ^察。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企業(yè)發(fā)展速度在全世界依然是快速的。2008年,中國只有35家企業(yè)進入世界500強,2019年已經達到119家,接近美國的水平。
下一步中國經濟是怎么個走勢?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全球第二,不可能總是在速度上領跑世界,應該明白中國經濟的增速趨緩是必然的。未來5-10年,只要中國的政策不出現(xiàn)大的失誤,保持4%-6%的經濟增長速度沒有問題。很多人可能覺得4%-6%的速度太低,但想一想中國GDP總量2019年就要超過13萬億美元,這么大的經濟體量增長4%,增量就相當于一個中型國家一年的GDP。因此,要一直保持之前那么高的增長速度是不太可能的。
企業(yè)應該怎么辦?在短期內現(xiàn)金為王,要保護好自己的現(xiàn)金流。一家企業(yè)要想做得比別人好,自己一定得熨平經濟周期。在大家都瘋狂投資的時候,要HOLD住,不要盲目跟風。別人20%的投資增長,你可以慢一點,比如10%;在經濟下行時,別人不得不賣資產時,你就可以買進資產,為下一波的經濟周期做準備。中國的經濟基本是5-7年一個周期,如果手里還有可以運轉的資金,現(xiàn)在正是為下一波經濟周期做準備的好時候。
做企業(yè)一定要看得長遠,不能只盯著當前,覺得今年的形勢很緊張,就簡單推定未來比現(xiàn)在會更壞。一定要相信經濟周期,并積極為新的周期做好準備。(摘編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