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華
“生活教育”,簡而言之,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它是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產(chǎn)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又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教育理論,是從國情出發(fā)的、聯(lián)系生活的教育理論。
一、“生活化”活動的實施意義
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主陣地在課堂,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開展、實施和完成。生活教育使教育擺脫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束縛,將教育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從校內(nèi)拓展到校外。在生活中進行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社會,教育要為生活服務。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堅持從生活出發(fā),如實地反映生活的活動,就叫做“生活化”活動。設計開展“生活化”活動能使學校教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情趣,像生活那樣豐富多彩,意義重大。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生活化”活動在活動主題和形式方面往往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小學生知識經(jīng)驗較少,抽象思維欠缺,信息加工能力較弱,而往往直觀的、新鮮的、有趣的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感知效果。“生活化”活動“看得見”“摸得著”“跳得過”,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調(diào)動了他們的探究興趣。
(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吧罨被顒邮姑恳晃粚W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并進行積極的實踐。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參與活動,展示實踐能力,每一位學生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如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并將其發(fā)揮到最大,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學生良好個性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有助于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往往受教材的限制,不如“生活化”活動生動、直觀、高效、靈活、全面。此外,學生在參與“生活化”活動時,需要調(diào)動全身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這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很難具備的。因此,“生活化”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全面。
二、“生活化”活動的實施渠道
踐行“生活教育”理念,需要我們在實施“生活化”活動時不僅要回歸生活,還要多渠道挖掘生活中的內(nèi)容。因此,我們不能將活動完全限定在校園內(nèi),而要以學生的生活為線索,構建校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生活教育”理念,開展多彩的“生活化”活動,多渠道實施“生活化”教育。
(一)在參與校園生活中實施
校園生活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生活化”活動的主渠道。教師結(jié)合校園生活,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經(jīng)驗、需求選擇合適的活動內(nèi)容。例如,為讓讀書真正成為學生的習慣,讓他們愛上讀書,學校開展了“讀書節(jié)‘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動”,如開展“書市交換大集”“古詩詞大王”“積累大王”“演講故事”“作文賽”和“課本劇”等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像這樣的活動還有柿子采摘、開心農(nóng)場系列,等等。
(二)在體驗家庭生活中實施
人們常說,家庭是兒童來到這個世界之后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生活豐富多彩、五彩繽紛?!吧罨被顒硬荒苊撾x家庭生活。在開展“生活化”活動時,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家庭生活。
例如,為讓學生懂得感恩,更好地學會感恩,學校開展了“母親節(jié)‘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動”,如開展“感恩主題升旗儀式和主題班會”“家務我來做”“給媽媽寫封信”和“自己賺錢送媽媽禮物”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家長的不易,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像這樣的活動還有家風家訓、小小理財家系列,等等。這些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回歸真實的家庭生活,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在接觸社會生活中實施
社會生活是小學生生活的有益補充。陶行知曾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蔽覀兩磉呌泻芏嘤醒芯績r值的活動主題,我們要善于從本地區(qū)或某一段時期的社會熱點中挖掘主題,引導學生就社會發(fā)生的某一現(xiàn)象進行調(diào)查研究,探究現(xiàn)象的成因以及解決方法,從而讓學生接觸社會、感受生活,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例如,為了讓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學校開展了“濕地公園研學‘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去大自然中感知、探究號稱地球之肺的“濕地”的重要作用。像這樣的活動還有“大船海工研學活動”“亮化社區(qū)研學活動”,等等。
三、“生活化”活動的實施過程
(一)前期周密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實施開展“生活化”活動亦是如此?;顒忧?,對于每次活動的主題、目標、學情、流程等,學校都會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在活動的安全性、時間安排、路線、后勤保障方面做好充足準備并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保證活動質(zhì)量。
以我校每年舉辦一屆的主題運動會為例,當確定本次運動會的主題之后,接下來便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如軍事運動會,為了在運動會當天體現(xiàn)出運動會“軍事”這一主題,我們前期做了精心的準備和周密的部署。教師安排孩子們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去查閱資料,了解我國以及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軍事情況,在大體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各個班級挑選出自己班級比較喜歡的軍隊作為本班級的代表。當班級確定好本班級的軍事代表隊之后,下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支軍事隊伍的風格、傳統(tǒng)和特點等。通過讀書、調(diào)查、訪問等多種渠道初步形成研究成果,最終在運動會當天進行精彩的成果展示。若沒有前期的精心準備和周密籌劃部署,就不會有運動會開幕式上一個個精彩的綻放。因此,前期準備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過程注重指導
過程的參與是活動實施的主要階段。過程的參與和指導效果,決定了活動實施的最終成效。活動過程中,學生帶著前期準備好的問題、任務、研究的階段成果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實踐、探索、檢驗和發(fā)現(xiàn),教師進行跟蹤、反饋和指導,保證活動有序、高效實施。
以讀書節(jié)活動中的課本劇為例,各班做前期相關準備后,便進入到課本劇的排練、修改、完善、展示等一系列的實踐、實施階段。在這一過程中,班級的每個人都是活動的參與者,每個人都盡自己最大可能去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班級展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劇本中的文字付諸實際表演時,會產(chǎn)生諸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方面,學生要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修改、調(diào)整、再實踐;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及時跟蹤、發(fā)現(xiàn)、反饋、指導,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而使課本劇精彩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活動有序、高效實施。
(三)后期總結(jié)提練
活動過程的結(jié)束并不意味著教育的結(jié)束。在實施有效的活動后,我們會形成外顯的成果,如文本成果、影像成果、制作成果等;也有內(nèi)化的成果,如知識成果、能力成果、態(tài)度成果、行為成果等。對成果的進一步加工、交流、評價,將進一步強化活動所帶來的效果。
以“濕地研學之旅”活動為例,在做足前期準備工作和實地調(diào)查研究之后,我們從文字、圖片和實物等方面對濕地的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進行了詳實的取證、記錄和檢測。各個調(diào)查小組將各自的調(diào)查研究材料匯總、分析、加工形成各自小組的研究成果,之后各小組從調(diào)查研究角度進行匯報、交流、匯總,最終形成本次研學之旅的較為全面的活動成果,也為下一次的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四、“生活化”活動的實施建議
(一)注重活動的整體性,有效整合資源
生活的整體性造就了教育的整體性。因此,在實施“生活化”活動時,我們就應該有效整合活動資源,使教育活動具有整體性,這樣才會讓學生體會到學校教育不再是脫離實際的教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社會需求是緊密聯(lián)系的,可以把學校所學和社會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生活化”活動所特有的價值。
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所謂的生活是指個體所處的社會及自然環(huán)境?!币虼耍吧罱逃敝械摹吧睢笔前ㄕ?、經(jīng)濟、文化、自然生態(tài)諸多領域在內(nèi)的“大生活”。這種“大生活”決定了“生活教育”所具有“大教育”觀,可以表述為“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這樣的“大教育”觀的指導下開展的活動必然是形式靈活、層次鮮明、內(nèi)容豐富的有機整體。
(二)強化真實生活體驗,以學生為主體
“生活化”活動要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jīng)驗;發(fā)展實踐能力,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所以,學校與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最大限度地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敢想、善問、多看、樂做,在活動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自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投身到各項活動中去。
(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必然存在差異。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有著該年齡段的共性身心特點;而作為個體,每個人又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心理特點。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特點,將特點發(fā)展成特長。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想法,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長愛好,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教育。
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力求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