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正
摘 ?要:盡管醫(yī)學有了高度發(fā)展,但跑步仍然被醫(yī)學界和體育界給與高度評價的有氧健身運動,對于喜歡健身的人來說,跑步是最簡單有效的鍛煉方式,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學的健身方式,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跑步,甚至變成一種不可取代的生活方式,本文以我訓練的體育加試及最近破區(qū)紀錄的學生為案例,總結了我從業(yè)20多年的體育教學及訓練的經(jīng)驗,可能會對喜歡中長跑的人們有所啟迪和幫助。
關鍵詞:基本素質;耐力;姿勢
中長跑運動員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中長跑選手,其必須具備耐力、速度耐力、基本力量三個素質,而且三者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玖α渴悄土?、速度耐力的基礎和保障,耐力又是速度耐力的基礎和保證,沒有耐力的保證,中長跑的訓練就無法得以正常進行。基本力量的訓練不僅有利于耐力、速度耐力的提高,而且為培養(yǎng)正確的跑的姿勢提供必要的條件。對于一位優(yōu)秀的中長跑選手來說,絕對速度似乎不那么重要。10秒幾的百米速度,不能代表中長跑選手的速度,因為百米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起跑技術,而對于中長跑選手來說這恰恰是不重要的,因此對于中長跑選手來說,與其發(fā)展絕對速度,不如發(fā)展速度耐力效果來得要好。
對于從事中長跑訓練的運動員來說,發(fā)展速度耐力最好安排800m、600m、400m,或400m、600m、800m反復幾組進行訓練,對于距離較長的中長跑選手可以采用800mx6組左右的辦法來提高速度耐力。這要因對象不同而不同,這種訓練方法不僅是過硬速度耐力的訓練,而且可在各種不同程度的疲勞中,培養(yǎng)良好的節(jié)奏,偶爾還可以采用200m這種短距離短間隙的重復跑來提高速度耐力。
這樣力量訓練的價值就顯得非常重要,力量訓練不僅可以強化特殊的肌肉力量,還可以培養(yǎng)正確的跑的姿勢。姿勢對成績的提高也不容忽視,本人將在后面詳細闡述,因此選擇負荷要控制在適宜的水平上,通過適當?shù)牧α坑柧毮軌蛲耆行У剡_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1、中長跑訓練肌肉訓練開始
我在訓練中常采用的力量訓練有:
1.1大約是體重的1倍—1.3倍的重量,提杠鈴至胸前或往前推10次左右一組,推3—5組為宜,提杠鈴于肩上或在別人幫助下深蹲,然后快速蹲起,10次一組,做3—5組為宜,以此來發(fā)展肌肉力量的爆發(fā)力。
1.2采用仰臥推舉來發(fā)展上肢的基本力量,用2—3kg杠鈴片大幅度的擺臂和肩繞環(huán)練習,發(fā)展肩帶肌群的力量以及肩部柔韌性,這在中學體育課練習很少。每次測試中長跑的第二天,許多同學反映,腿部不累,兩臂卻很酸痛,就是缺少上肢力量的原因之一。
1.3采用在山羊或跳箱上的仰臥、俯臥背肌的練習,素質較好的運動員可以抱著適宜的杠鈴片練習,以及引體向上、爬吊繩等練習來培養(yǎng)軀干的穩(wěn)定性,從而為培養(yǎng)跑的正確姿勢打下基礎。
1.4還可采用輕負荷杠鈴做弓步走練習等。
針對我所訓練的運動員是學生,考慮到他們還有學習任務,就將力量訓練放在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90分鐘訓練中,同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中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恢復期,力量的訓練要始終貫穿于整個訓練中。
增強大腿肌肉力度的方式有很多種,對于受到各種條件限制的喜歡健身的愛好者,你可以選擇箭步蹲、深蹲、跑樓梯,甚至靠墻靜蹲。練習跑樓梯可以一直向上跑,跑多快不重要,一次也不用上太高,重要的是腳下的速率一定要快,或者只需一個臺階兩只腳先后踏上去再先后踏下來,這樣的練習有個要點,一定要高頻率,多組次的練習。靜蹲是對膝蓋沖擊最少的一種訓練,訓練時注意姿勢的標準,腰部不要彎曲,保持髖骨的穩(wěn)定,膝蓋的幅度不應超過腳踝,避免造成對膝蓋的壓力。最好采用靜蹲,彈跳相結合的方法,每組靜蹲完成后結合原地縱跳10次。
中長跑選手所具備的素質中,耐力是中長跑訓練的基礎,沒有耐力做保證,就無法進行中長跑訓練,更談不上速度耐力的訓練和提高,耐力不是短時間能抓上去的,需要常年不斷地抓好耐力跑的訓練,發(fā)展耐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越野跑。在這方面,我一直要求我的學生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做好準備活動后,進行一段越野跑,然后小跑或走回來,這也是一個放松的過程,遇到小雨都不間斷,即使大雨也要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保持耐力,避免天好時重新訓練了恢復以前退下去的耐力,直到考前三天也不忘記進行越野跑,只是強度要求不同而已。尋找越野跑路線時,我選擇了一段在終點有300m-400m的上坡,而且要求學生能較好完成沖刺,這對耐力的提高也是有相當幫助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學生在越野跑時的安全,由于學生主觀目的明確,都能較好的完成任務。在這些中長跑訓練中,我不僅僅限于專項訓練,其中還經(jīng)常穿插許多球類或其他田徑項目訓練。如在他們速度耐力訓練結束后,有意識地組織他們?nèi)ゴ蚧@球,三大三也好,與籃球隊五打五全場對抗也行,這樣不知不覺的將他們的耐力提高了,而且還可以使運動員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旺盛的練習欲望,為今后艱苦的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案例1:我訓練的學生季全法在2013年的無錫北塘區(qū)運動會1500米的比賽上跑出4分55秒52的好成績,800米成績?yōu)?分20秒83雙雙打破區(qū)紀錄:案例2:我班的學生汪崢就是一個籃球愛好者,平時的訓練就采用上述方法,結果在2015年的無錫北塘區(qū)運動會1500米的比賽上穿者籃球鞋跑出4分51秒57的好成績,800米成績?yōu)?分16秒81再次打破區(qū)紀錄。
在對體育加試的學生的整個一年的訓練中,我每次都記錄觀察他們成績提高的情況。這期間發(fā)現(xiàn)一個怪現(xiàn)象:考前兩個月左右時間,運動員成績始終徘徊在2分20秒-2分25秒之間(在300m跑道上測得),這個成績應該說是不理想的,從測驗過程看,他們已盡力了,就是成績上不去,后來我就站在場地中間看他們跑,跟著他們跑,反復觀看優(yōu)秀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包括馬家軍比賽)的錄像,將他們跑的部分過程錄下來,與優(yōu)秀運動員跑的姿勢進行比較,比較中發(fā)現(xiàn),我訓練的運動員跑的姿勢存在問題,后來姿勢的糾正就成了他們成績提高的關鍵。
2、姿勢的重要性:
2.1姿勢對成績的影響;我運用所學的知識和運動力學結合起來,專門給學生上了一堂理論課:因為任何運動都離不開力,用力就要涉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以及空氣的阻力,所以中長跑運動員在跑動時,任何一個不良姿勢的運用,都將給運動員的前進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要想在中長跑中取得佳績,僅僅在跑動過程中發(fā)揮耐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借助正確的跑動姿勢,盡可能地減少阻力,獲取最大動力,才能發(fā)揮出最快的速度來。
2.1.1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體是完整的、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協(xié)調都會影響動作完成的質量,自然也就會影響成績提高,這就好比構成木桶的木板,如果參差不齊。水只能盛到短木板的高度,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注意每個細小環(huán)節(jié),在中長跑訓練中,頭部的作用應該說是最小的,但是頭部位置的正確與否不僅直接影響到運動員身體重心的定位,而且還直接影響到運動時肺活量的大小,肺活量測試表明。身體姿勢正確與否,使肺腔容量相差約300-400ml。正確的姿勢不僅相對容易增加肺腔容量,而且可以使更多有利于人體組織交換或代謝的氣體參與進來,因此,在跑動過程中頭部應保持正直放松,不能低頭含胸或后仰,以便使自己進入最佳跑動狀態(tài)。
2.1.2從運動力學的角度分析,后蹬是中長跑的動力部分,是中長跑的動力之源,因此,運動員在途中跑的過程中,髖、膝、踝關節(jié)要充分蹬直,后蹬方向要正,后蹬的時機、大腿前抬及前擺腳落地的時機都要掌握好。因為后蹬不充分大腿就積極前抬,勢必造成跑動時重心低而不穩(wěn),形成“坐著跑”;因此,在跑動過程提高重心是關鍵所在,提高重心是減小阻力的有效方法。從圖1的分析可知,重心不同,身體受到向后的阻力就不同,重心越高,阻力越小(即f>f1),空氣和風的阻力這里將不考慮。同時,重心越高,重心點和著地腳支撐點(O2)之間連續(xù)與地面夾角β越大,根據(jù)f=mgctgβ(0 <β<90,mg為身體重量)阻力越小,重心越高,重心就越易移過支撐點,從而使前擺腿迅速轉入后蹬,增加水平向前的合力,從而提高速度。另外,在跑動過程中,前擺腿在落地一剎那,應迅速由前腳掌過渡到全腳掌再過渡到前腳掌,這是一個支撐的過程,也是一個滾動摩擦的過程(滾動摩擦的阻力遠遠小于滑動摩擦),前擺腳在落地時,時機掌握的好壞,將決定其前進時力量F的大小。根據(jù)牛頓定律F=ma(m是人體質量,a是加速度),m是恒定的,F(xiàn)越大,加速度a也就越大,根據(jù)Vt=Vo+at,Vo=0,a越大,運動員跑動過程中的速度就越快。在理論上,落腳點在身體重心垂直面的正下方最好,然而在實踐中則較難做到,實踐中落腳點往往是在重心垂直面稍前方,如果落腳點在重心正下方的前面,將會產(chǎn)生一個阻力f方向與F方向相反,阻力f使人體向前的力逐漸減小,直至停止(如圖2):落腳點在重心正下方,這是一個過渡動作,主要起著一個從支撐到后蹬用力的作用,在身體重心迅速前移的過程中,通過落腳點的后移及腿的蹬伸作用,給地面一個作用力,同時地面也給人一個反作用力F1,再加上身體本身的重力G,通過力學中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如圖3)產(chǎn)生一個合力F合,這就是使運動員向前跑的動力,蹬地的力F越大,反作用力F1也就越大(身體重力G是一個恒力),F(xiàn)合也就越大,加速度a也就越大,加速度a越大,速度也就越快。另外,根據(jù)S=Vot+1/2at2(Vo=0,S是具體跑的距離,是恒值)。a越大,t越小,這樣同樣的距離,用的時間就越小。
以下為運動方向:
盡管后蹬是跑的動力之源,上體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上體在人體跑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平衡,而且通過正確有力的擺臂,可以增加后蹬力,兩臂擺動的加快,還可以彌補頻率的不足。因此,跑動時身體要自然直立或適當前傾,兩臂以肩為軸,前臂與后臂屈起約90度。輕松自然前后沿著跑動方向擺臂,并且與下肢動作協(xié)調起來,使身體獲得更大的向前的動力,相反則會破壞身體平衡,并減少前進的動力。(練習中擺臂應在原地或慢跑中體會,待動作定型后再加快速度,直至達到自動化階段,關于兩臂的力量訓練,在前文已提過,這里不再累述。)同時,應避免晃肩、左右擺和轉腰過多用力來消耗體能。
2.1.3盡管后蹬是跑的動力之源,上體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上體在人體跑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平衡,而且通過正確有力的擺臂,可以增加后蹬力,兩臂擺動的加快,還可以彌補頻率的不足。因此,跑動時身體要自然直立或適當前傾,兩臂以肩為軸,前臂與后臂屈起約90度。輕松自然前后沿著跑動方向擺臂,并且與下肢動作協(xié)調起來,使身體獲得更大的向前的動力,相反則會破壞身體平衡,并減少前進的動力。(練習中擺臂應在原地或慢跑中體會,待動作定型后再加快速度,直至達到自動化階段,關于兩臂的力量訓練,在前文已提過,這里不再累述。)同時,應避免晃肩、左右擺和轉腰過多用力來消耗體能,經(jīng)過近一段時間的糾正、固定動作和姿勢,運動員的成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運動員知道成績提高后,更注意保持自己正確的姿勢,臨近高考體育加試時,運動員的狀態(tài)已被調整到最佳,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3、總述:
現(xiàn)代技術教法明確提出,實踐練習是技術訓練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正確掌握并發(fā)揮好技術,更好地提高運動成績,我建議在開始訓練時,就將正確姿勢的培養(yǎng)融入耐力、速度耐力、基本力量的訓練中去。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出版社《運動力學》
[2] ?高等教育出版社《田徑》